优质丰产早熟中籼新品种“原谷珍香”的选育与应用

2020-12-17 16:13章万东
园艺与种苗 2020年8期
关键词:株系合肥安徽

章万东,吕 凯

(1.安徽原谷公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2.安徽省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育种专家长期以来一直注重提高我国水稻产量,而对于提高稻米品质研究则起步较晚[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愈加迫切。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团队根据优良材料间的遗传基因累加及互补效应理论,选用亲本综合性状优良、特殊性状互补、并带有糯性基因的育种材料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培育品质优、抗逆性强、广适性好的早熟香型新品种[2-5]。

原谷珍香是安徽原谷公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品种五山丝苗作母本与自育品系香籼糯杂交育成的新品种,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早熟且带有浓郁香味等特点,适宜于安徽省早熟中籼一季稻种植区种植,2020 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1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原谷珍香品系是采用五山丝苗作母本,自育品种香籼糯作父本杂交,经过5 年9 代选育而成,选育过程如下:

2012 年3 月在海南三亚用五山丝苗作母本,香籼糯作父本杂交,收12 粒种子;当年5 月在安徽合肥种植F1代,9 月份收约200 g 种子;11 月份在三亚种植F2代2 500 株;2013 年3 月收优良单株170 株;5 月份在安徽合肥种植F3代170 株系,收50 单株;同年11 月在三亚种植F4代50 株系,收45 单株;2014 年5 月在安徽合肥种植F5代45 株系,9 月份收40 个优良单株;11 月份在三亚种植F6代40 株系,收12 个单株相对整齐;2015 年5 月在合肥种植F7代12 个株系,其中9 号株整齐一致,分蘖强,熟相好,米质优,有香味,作为重点株系,定名原谷珍香。2015年冬季在三亚种植F8株系整齐一致,收10 kg 种子;2016年在合肥大面积种植F9整齐一致,收150 kg 种子。2017年在安徽省进行多点试种,表现出整齐一致,全生育期田间秧苗有香味,米质透明且有香味,综合性状好。2018 年以未来丝苗名称参加安徽未来水稻新品种试验科企联合体区试。

2 产量表现

区试产量结果,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 807.85 kg/hm2,较对照品种五优308 增产4.20%,差异极显著,居同组参试8 个组合第1 位;2019 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 321.3 kg/hm2,较对照品种五优308 增产4.17%,差异显著。居同组参试12 个组合第1 位;2019 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740.55 kg/hm2,较对照品种五优308 增产6.74%。

2019 年在安徽定远、肥西、长丰等地安排小面积示范性种植。原谷珍香在各地都表现出优良的经济性状与良好的丰产性,其中在定远种植3.33 hm2示范,表现为熟期早、长相清秀、无病虫草害,田间经实割产量达10 200 kg/hm2。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原谷珍香株型松紧适度,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剑叶挺直,主茎16 片叶,抽穗整齐,成熟转色好,籽粒细长型,在安徽省作一季种植,尤其适宜于稻渔种养模式。全生育期为125.2 d,较对照品种(五优308)早熟2~3 d。有效穗数283.5 万/hm2,株高111.9 cm,穗长22.5 cm,每穗160.4 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4.5 g。

3.2 抗性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8 年中感稻瘟病(综合抗指5.5),中抗稻曲病(病穗率5.0%),中感白叶枯病;2019 年中感稻瘟病(综合抗指4.5),感稻曲病(病穗率24.0%),中感白叶枯病。

3.3 稻米品质

2018 年经农业部米质检测中心检测(武汉),依据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检测结果:糙米率79.0%、精米率68.1%、整精米率61.8%、垩白度1.2%、垩白粒率6%、透明度1 级、碱消值6.5 级、胶稠度62 mm、直链淀粉14.7%、粒长6.6 mm,长宽比3.3,品质符合部颁二等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米饭适口性好,香味浓郁。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原谷珍香作一季中稻种植宜在5 月20 至6 月初播种,人工移栽田用种量15 kg/hm2左右,秧龄25 d 左右;机械插秧用种量26.25 kg/hm2左右;直播田用种量:精细管理30.0~37.5 kg/hm2,粗放管理45~60 kg/hm2。大田栽培株行距16.7 cm × 23.3 cm,每穴2 粒种子苗。浸种催芽前先晒种1~2 d,种子可以用强氯精等药剂按说明规定浸种消毒,30℃温水浸种30 h,吸水充足后30~32 h 保湿催芽,注意秧田肥水管理,及时施断奶肥,送嫁肥,并防治稻蓟马。

4.2 合理密植

该组合分蘖力一般,株行距以20.0 cm × 16.7 cm 或23.3 cm × 13.3 cm 为宜,每穴插2~3 粒种子苗,保证基本苗90 万~110 万/hm2。

4.3 科学肥水管理

大田施纯氮肥180 kg/hm2,氮、磷、钾配合使用。其中70%作基肥,20%作返青肥,穗肥根据田间长势酌施。全生育期以湿润管理为主,抽穗杨花至成熟期间不能断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

4.4 注意事项

春播田安排在适宜播种期、避免高温抽穗;迟播田播种期不能超过6 月15 日。

猜你喜欢
株系合肥安徽
《安徽记事》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MAS技术改良水稻特异种质大粒溪香的稻瘟病抗性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南欧蒜有性繁殖株系表型性状的比较分析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