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辽宁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2020-12-17 16:13崔莹
园艺与种苗 2020年8期
关键词:支撑体系辽宁省体系

崔莹

(辽宁省农村经济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

1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1.1 内涵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是指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各种相互协调和制约的政策、制度等各子系统互相配合而构成的体系,由创新体系、投入体系、服务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推广示范体系组成。其中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重要前提,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是基础保障,农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必要条件,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是核心动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体系则是整个体系得以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要求,共同构建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内容。

1.2 基本原则

1.2.1 重点突出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既包括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又包括能力建设和机制保障。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就需要保障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的完整性。

1.2.2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的原则。科技创新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科技落地、技术推广和产品生产应用,要通过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深挖技术潜力,实现科技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1.2.3 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必须立足实际,要根据具体地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技术的适用性作为核心,突出本地现代农业发展的区域特点和技术要求。

1.2.4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在构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时候,应既立足于自主创新,同时要大力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国外等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技术,这是迅速加快地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2 辽宁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现状

2.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十二五”以来,为深入实施国家及辽宁科技创新人才战略,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托省内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步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全省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重点学科领域,首先,组建42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以及4 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辽宁创新团队,以此作为引领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撑力量;其次,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选拔培养了120 名35 岁以下的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以此为辽宁省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储备了后续力量;再次,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十二五”期间,组建了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共24 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1 个,创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创新平台13 个,以此进一步改善农业科技的创新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平台条件;最后,完善科研机构建设,包括种植、畜牧、渔业、农机等在内的各类农业科研机构52 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人才储备。随着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发展,辽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目前已经达到5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5 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共取得成果500 余项,其中获得13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75 项省级科技奖励。选育及审定备案农作物新品种828 个,培育畜禽、水产、林木良种19 个,动植物良种培育取得显著成效。可以说,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得以构建和优化的基础和前提。

2.2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持续增加和体系的日益完善是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强大内生动力和发展源泉。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可以从人力、物力、技术和财力等几个方面的资源投入情况来衡量。①从人力资源投入情况看,截止2016 年底,辽宁省56 个农业科学领域机构的从业人员3 924 人,在职科技活动人员3 100 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2 452 人。在职科技活动人员中,有2 071 人从事课题研究活动,577 人从事科技服务活动。当年全省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675.3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16.0%和乡村常住人口的47.3%。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辽宁省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仍然不足,素质相对不高且青黄不接并存。同时,省内农业科技人员分布也不平衡,沈阳、大连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业科技人才资源更为集中。②从物力资源投入情况看,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农作物播种面积愈大,可以用作农业科技创新的物力资源就越多,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呈现正相关。2017 年辽宁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417.23 万hm2,较2016 年下降了1.7 个百分点。人均占有耕地约0.096 hm2,需要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从而更有利于规模经营下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③从技术资源投入情况看,2017 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 377.3万kw,较上年提高了2.2%,机耕面积383.91 万hm2,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5.28 万hm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78%左右,高于全国66%水平10 几个百分点。④从财力资源投入情况看,2016 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领域的R&D 经费内部支出为5.441 亿元,其中政府资金5.437 亿元,占比高达99.9%,其余为企业资金,占比0.1%。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与我国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且省内各市之间的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均衡现象凸显。

2.3 农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农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农业科技孵化提供了可能,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扶持空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由城市向农村推进和拓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新创业,农村日益成为广大创新创业者的崭新舞台,而创新创业者也逐渐成为激活农业发展的“农业创客”和有生力量。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从事的领域越来越宽,起点和条件也越来越高,在这些创新创业者的带动和影响下,辽宁省农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成效较为显著。全省共有包括盘锦市大洼县、葫芦岛市南票区和本溪市桓仁县、朝阳市龙城区以及朝阳县在内的5个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县区。对于返乡创业试点工作,政府通过项目、资金、政策等多角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优化返乡创业环境,以产业发展促进稳定脱贫,以营商环境吸引创业主体。二是主体更加多元。目前省内农村创业多以返乡农民工为主,但大学生和农业科技人员等新型返乡创业主体日益涌现,返乡创业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近年来,辽宁省返乡创业人数持续增长,高学历、高素质人员比例逐步提升,与传统农民创业不同,有外出务工经验的农民工、具备一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农业科技人员、敢打敢拼展现军人本色的退伍士兵、拥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以及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经验和水平的企业家等作为主体,形成一支初具规模的推动农村发展的创新创业队伍,这些多元的创业主体为农村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思维,新的技术和方式,新的资源和市场,带领农业转变固有的生产经营方式,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了新动能。三是“新”特征日益明显。随着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农业不仅仅是种植业、养殖业,更涵盖了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更广阔的内涵,据统计,80%以上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所创办的企业涉足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具有产业融合特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尤其以“互联网+农业”为模式的业态更加受到青睐。四是政策服务体系越加完备。辽宁省因地制宜针对返乡创业工作制定了包括《辽宁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创业服务,激发创业热情。

2.4 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科技兴农,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兴农的先行条件和必要条件。近年来辽宁省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发展呈现:一是人才队伍规模逐步增大,随着辽宁省农业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截止2016 年底,辽宁省共有农业科学领域机构56 个,从业人员3 924 人,在职科技活动人员3 100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9.1%;二是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从学历层次显著提升和青年后备梯队初步形成,可以看出辽宁省科技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农业科学领域的R&D 人员1 786 人中,博士165人,硕士673 人,本科735 人,分别占比9.2%、37.7%和41.2%,合计占比88.1%。而且在辽宁农业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目前已经组建了学科优势明显、人才构成合理的创新团队,并选拔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三是人才经费支持力度有所提升,“十二五”期间,辽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农业科技经费支持力度得到显著加强。2016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领域的R&D 经费内部支出为5.441 亿元,其中政府资金5.437 亿元,占比高达99.9%,其余为企业资金,占比0.1%。可以说,农业科技人才支撑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使科技人才与企业、项目实现良性对接,避免人才资源浪费和挫伤科技人才积极性,有效保障了科技人才的权益,稳定了农村科技队伍,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智力保障。

2.5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体系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体系的逐步完善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是农业科技得以成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环节,是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辽宁作为全国最早在基层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省份之一,从1951 年国家在东北试办推广站开始,截至2015 年,辽宁省共有种植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 229个,工作人员10 773 名,省级设有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蚕管理等各种专业站,全省在包括大连、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和葫芦岛在内的7 个地级市分别设立农技推广中心,在其余7 个地级市设立专业站,全省共建有29个县级公益性农业科技示范场、34 个有害生物预警区域站、35 个县级农产品质量监测站、16 个旱作节水示范工程和56 辆县级农技推广科技宣传直通车。

3 小结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逐步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构建和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农业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需要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当下,农业产业化正在由起步向迅猛发展蜕变,而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必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国农业市场化水平,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日益变美。

猜你喜欢
支撑体系辽宁省体系
铝合金模板早拆架支撑体系的受力分析研究模板拆除方法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浅议消费安全问题多发的症结所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