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巨细胞瘤的X 线、CT表现及临床意义

2020-12-17 04:36张立云沈丽荣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偏心皮质椎体

张立云,沈丽荣(通讯作者),黄 聪

(1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放射科 广东 佛山 528200)(2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广东 佛山 52820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9 中心医院放射科 云南 开远 661600)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起源于骨结缔组织之间充质,由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是仅次于骨软骨瘤的良性骨肿瘤,占骨肿瘤的11.9%~16.1%,占良性肿瘤的18.4%。2013 WHO 骨肿瘤分类中归于富于巨细胞的破骨细胞肿瘤,分为良性、中间型及恶性[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细胞瘤X 线、CT及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加深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详实、准确的影像诊断,以提高患者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G CT的临床、X 线、C T及病理资料。纳入病例标准:①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电话随访为GCT;②均行X 线和(或)CT检查。21例GCT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18 ~69岁,平均年龄31.7岁。临床主要表现局部疼痛伴或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有外伤史3例。

1.2 检查方法

18例同时行X 线和CT检查,3例只行CT检查。采用Phillip DigitalDiagnosts X-线机,摄像参数:SID:100cm,70 ~75kv,5 ~10mAs;CT扫描,采用Siemens Somaton Definition 公司型螺旋CT,扫描参数:120kv,3mAs,层厚1mm,层距2mm。

2 结果

2.1 位置

发生于长骨骨端17例(80.9%),其中,胫骨近端6例,股骨远端5例,股骨近端3例,桡骨远端2例,肱骨头1例,短骨1例;不规则骨3例(14.3%),椎体2例,肋骨1例。

2.2 X 线表现

X 线主要表现为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可呈单房或多房样骨质吸收,未见明显的骨质硬化,长骨病灶均突破关节面。

2.3 CT表现

长骨GCT表现为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吸收破坏,可呈囊性骨质吸收或多房囊性骨质吸收,瘤壁和(或)内部可见残留骨嵴,边界清晰,X 线均未发现明显硬化边,但CT发现4例局部有硬化边。长、短骨病例中,14例呈偏心性生长,4例位于骨中央,2例合并病理性骨折。3例不规则骨中,2例呈偏心性生长,1例中央生长并合并软组织肿块。本组病例5例术前误诊。

2.4 病理

可呈实性、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良性者呈红或褐红色肌肉样,恶性者呈灰色鱼肉样。纤维化或胶原化部分呈灰黄色,质地偏韧,如合并出血呈鲜红或暗红,质地较软。镜下典型的骨巨细胞瘤含有丰富而均匀分布的巨细胞,其间混杂有卵圆形、圆形或纺锤形的基质细胞。本组病例中,5例1 级,12例呈中间型,4例呈恶性。

3 讨论

3.1 骨巨细胞瘤的概述

GCT于1818年Copper 首次报道,1919年Bloodgood正式命名为骨巨细胞瘤,1922年Stewart 命名为破骨细胞瘤,1940年Jaffe 和Lichtenstenin 认为骨巨细胞瘤命名正确,并得到各国学者的公认,此名沿用至今[4,5]。约75%的患者发于20 ~40岁,男女相似,部分报道女性稍多于男性[6,7]。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远端,三者约占60%~70%[6,7],本组病例三者约占61.9%。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及压痛,逐渐进展,可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压之较硬或有羊皮纸感,部分患者可有关节活动受限。恶性者生长迅速,皮肤潮红,静脉怒张。椎体病变可有脊神经或脊髓受压表现,严重者可有截瘫。

3.3 骨巨细胞瘤的X 线表现

本组病例X 线主要表现为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吸收,可呈单房或多房,均未见硬化边,部分病例骨皮质连续中断,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X 线对于病灶整体轮廓显示较好,但对于内部结构、骨嵴形态、微小的骨皮质中断CT的优势就较为明显。

3.4 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

总结本组病例CT表现,并结合文献总结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8-16]:(1)GCT多位于骨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桡骨远端最为多见,肿瘤常直达骨性关节面下,以致骨性关节面就是肿瘤的部分骨性包壳,此亦为其特征之一;(2)膨胀性生长,此征象文献报道的比例约为70%~85%[16],呈溶型或多房型骨质吸收,典型者呈“皂泡样”改变,骨皮质明显变薄,部分骨皮质连续性中断;(3)多为偏心性生长,本组17例呈偏心性生长,4例中央性生长;(4)肿瘤有横向膨胀倾向,其最大径线常与骨干垂直;(5)病灶边界清晰,多无硬化边,但约1/4 ~1/2 的文献报道存在完整或不完整、程度不等的硬化边,考虑一方面可能是病灶生长缓慢,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CT分辨率较高,显示了X线不能显示细节[15、16]。本组病例4例CT发现了硬化边;(6)病变与正常骨组织相交处可有骨膜增厚,但多无骨膜反应,本组病例均无骨膜反应;(7)瘤壁或瘤内可见残留骨嵴,是骨巨细胞瘤的常见表现,约86%~95.2%,有文献报道骨嵴多为<5mm 的短小骨嵴,并且骨嵴都不贯穿整个病变,这一点可与常出现长骨嵴的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囊肿、骨化形纤维瘤等病变鉴别[16]。本组病例均为短小骨嵴,与文献报道相符;(8)以往X 线报道骨皮质连续中断,较为少见,但是CT上此征象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本组约占80.9%(17/21);(9)软组织肿块,部分病灶可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这时要考虑到恶性的G C T;(10)在脊柱者多位于椎体,侵犯附件较少见,肿瘤可引起椎体塌陷,侵犯到椎间盘、邻近的椎体、椎管和周围的软组织[17]。当位置不典型时,一定要注意病灶的整体形态,是否偏心生长,内部骨嵴形态以及骨皮质连续与否等情况。

3.3 骨巨细胞瘤的病理

肿瘤主要由单核基质细胞或多核巨细胞构成,单核细胞决定肿瘤性质,根据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组织学特点,可分为三级,Ⅰ级为良性,Ⅱ级为过渡类型,Ⅲ级为恶性[7]。若肿瘤的恶性度高,则多核巨细胞数量少,体积小,细胞核数少,单核细胞核大,有间变现象,排列紊乱。良性者与之相反。但组织学的分级不完全代表其生物学特性,有的镜下分化成熟的肿瘤,在临床上却表现为恶性。

3.4 鉴别诊断

GCT主要与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等鉴别。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发生于20岁以下青年,多位于骨干部,很少累及骨骺,骨巨细胞瘤则主要位于骨骺线闭合后的骨端。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骨骺,边缘可有硬化边,且内部散在斑片状、点状钙化,而骨巨细胞瘤内部多为短条状的骨嵴。骨囊肿好发于10 ~15岁,多位于干骺端或骨干,纵向生长,膨胀较G CT程度轻。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好发于20 ~30岁,以胫骨上段最为多见,其次为股骨、腓骨近端和远端,多位于干骺端,可成单囊型或多囊型骨质破坏,但与GCT的位置不相符,可作鉴别。当GCT合并软组织肿块,需与骨肉瘤等鉴别,骨巨细胞瘤边界相对清楚,并且可见断续的蛋壳样残留的骨皮质,这与骨肉瘤不同。椎体的骨巨细胞瘤主要与血管瘤和骨母细胞瘤鉴别。血管瘤多呈栅栏状或网格状改变,与GCT表现符合。骨母细胞瘤常位于椎体附件,而GCT多不累及附件,以此可作鉴别。

骨巨细胞瘤经过及时、正规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是可治愈的。行扩大刮除术后复发率低于10%,复发后还可以再次手术,有3%~6%转移的病人,是目前面临的难题。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出G C T,并对其良恶性充分评估,为临床提供详细、准确的影像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X 线对于病灶整体结构显示清晰,但是CT不仅密度分辨率较高,而且还可多种方式(V RT、MPR、CPR 等)重建处理,不仅可以清楚显示骨性包壳,而且可以显示平片上显示不清的细节,如骨壳内面情况,内部骨嵴形态、肿瘤内部密度、硬化边、骨皮质连续与否等,给予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当CT上出现了与X 线上典型的征象不相符的地方,这时应该综合分析各个征象,提高术前诊断率。

猜你喜欢
偏心皮质椎体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妈妈不偏心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偏心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