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2020-12-17 04:52杨爱萍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

杨爱萍

摘 要:数学以解决问题为主,教学时既要关注学科特点,又要在依托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把教材知识点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

挖掘数学产生的背景根源,我们探求数学产生的过程,不难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产生的。这也就从源头上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必须关注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以及培养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而小学作为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阶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遵循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保证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并形成必需的数学能力。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初级目标,笔者从数学兴趣的培养、数感的培养和数学生活化教学这几方面谈起。

一、数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探索的前提条件,脱离了兴趣,人们探索的过程中就有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使跨越了,也需付出艰辛的努力。数学教学也不例外,特别是小学阶段,培养兴趣甚至比获得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借助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材在编排的时候精心设计一些簡明扼要的数学故事,这些故事涉及我国古代和近代的数学家,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获得的数学成就对小学生来说起了榜样示范作用,促使他们在故事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德国10岁的高斯利用“凑数”的方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老师提出的复杂而抽象的数学计算。再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从石匠雕琢石料受到启发发明了“割圆术”,为我国以后圆周率的算法奠定了基础。陈景润和他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其次,借助趣味数学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如蜗牛爬井、鸡兔同笼等数学问题。最后用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如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让学生用小木棒和橡皮筋做一个长方形,然后轻轻地对角拉动,观察边发生的变化,就很容易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二、数感的培养

所谓的数感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某种现象和数量建立联系,形成了良好的数感,人们就会潜意识地对数和运算进行运用,不仅会增强人们的感悟能力,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感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老师课堂上的培养,还要依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语言。(1)利用认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数感。我们在刚接触数学,认识1的时候,先是通过事物或者图形让学生感知,铅笔、图画,然后对应像这样铅笔和图画可以运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是1。首先让学生把个数和数量做一个对应,然后再逐渐地引申,爸爸、妈妈、自己也可以用1来描述,1家人。所以学生就明确了1既可以描述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从而感知数字1表述的意义。(2)利用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中,有一类型的题就是简便运算,它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如“凑十法”,这类题就是把尾数相加等于10的数,优先结合在一起,实现运算的简便性。125+75.28+72等。再如利用25×4=100,125×8=1000实现简便运算。例如:125×25×32的简便运算,碰见125和25,立即会联想到8和4,但是算式中没有,我们就想办法找,很容易就将32分解成8和4,再进行计算。(3)利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数感。在小学阶段对单位的感知是一个重难点,多数学生由于接触生活的实践不够,导致生活经验匮乏,从而对单位的感知能力特别差,在解决问题时出现了偏差。如学习长度单位厘米、米、分米、千米时,会出现黑板的长度是3分米,从会宁到兰州距离是250米等问题。我们在授课时,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教材涉及的知识,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测量自己家客厅的长度、餐桌的长度、窗户、门,以及家人的身高等,加强学生对数的感知,对数量的认识。当以后出现这类问题的时候,就把所解决的问题和自己所感知的数量做对比,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

三、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实践以生活化为前提条件。数学教材提供的内容是按照知识体系的学习和建构为依据的,提供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共性,因为其要面向全国的学生。所以教材不仅是搭建的学习平台,也是一个知识的载体,我们不能拘泥于用教材教知识,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创造性是建立在教材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只有开展教材生活化研究,才能唤醒儿童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调动探索积极性,实现数学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并更深层次地认识数学的意义。如2020年特殊的寒假,我们切身体验了疫情的严重性,每天都关注疫情动态。我们可以以此为背景,结合学过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把每天疫情数据制成统计图表,通过图表来发现疫情的变化趋势。这样的线上指导,线下的生活化教学,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关注了时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和能力,在情感、价值观方面也有了突破。所以数学生活化研究是摆在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不仅要在理念上更新、提升,教学策略上不断探索、改进,还要在教材的创新运用上不断地钻研,在理解数学的意义上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苟小梅.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1).

[2]段世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1).

[3]吕春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数学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