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500亩以上坝区建设现状与推进建议

2020-12-18 01:34吴云鹏陈守翠蔡秋燕张思涛
农技服务 2020年2期
关键词:湄潭县坝区湄潭

吴云鹏, 陈守翠, 蔡秋燕, 钱 瑞, 张思涛

(贵州省湄潭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 湄潭 564100)

500亩以上坝区建设是2018年9月贵州省委、省政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深入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提高贵州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打好脱贫攻坚战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湄潭县500亩以上坝区有29个,面积9 380 hm2,涉及1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07个村(居)、46 850农户(其中贫困户6 250户)。为将坝区培育成湄潭县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打造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湄潭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坝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坝区组建了由一名县级领导任坝长的工作专班,聚力推进坝区建设。总结坝区建设成效,分析存在短板,提出推进发展建议,对实现湄潭县500亩以上坝区建设规划目标有现实意义。

1 湄潭县500亩以上坝区建设成效

一年多来,在湄潭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坝区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产值明显提升、效益逐步显现,建成贵州省级样板坝区1个、达标坝区8个,成为湄潭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田、乡村产业振兴的增长极和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

1.1 坝区产业发展

湄潭县认真践行农村产业革命“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坝区产业优化升级。截止2019年坝区已发展优质稻2 520 hm2,占坝区总面积的26.87%,其中“优质稻+”模式153.3 hm2,占优质稻面积的6.08%;时令蔬菜1 513.3 hm2,占坝区总面积的16.13%;辣椒1 606.7 hm2,占坝区总面积的17.13%;食用菌1 066.7 hm2,占坝区总面积的11.37%;中药材93.3 hm2,占坝区总面积的1.00%;烤烟626.7 hm2,占坝区总面积的6.68%;茶叶、香料等其他经济作物1 300 hm2,占坝区总面积的13.86%。

1.2 坝区基础设施

湄潭县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优质粮油建设项目等修建坝区基础设施,使坝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截止2019年,坝区有排灌沟渠534.1 km、田间道路334.6 km、设施大棚20.13万m3、冷库库容893.3 t、冷链运输车8辆,土地整治1 086.7 hm2。

1.3 坝区新型经营主体

湄潭县已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9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37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县级龙头企业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26家、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120家、家庭农场60家。创建各级示范社89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6家、市级25家、县级55家。500亩以上坝区入驻农业经营主体127家,其中,企业43家、合作社84 家,统筹负责生产加工、田间管理、农民培训和产销对接等工作,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入股经营等方式直接带动农户6.39万人(其中贫困户0.52万人)发展生产,实现分红913人,分红总金额86.1万元。

1.4 坝区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推动分散闲散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推动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截止2019年,湄潭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1.69万hm2,其中坝区土地流转面积4 766.7 hm2,坝区土地流转率为51.10%。

2 湄潭县500亩以上坝区建设存在的短板

2.1 人才瓶颈制约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需要市场营销、投融资、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湄潭县现有在编农技干部338人,其中高级职称40人,坝区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人员支撑不足;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精英”大多流出就业,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弱病残群体,对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加上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领头雁”难寻,产业效益提升不明显。

2.2 农村改革成果转化运用不够

湄潭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主要存在成果转化运用不够,还没有真正形成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富民、兴村、扩资产”的格局等。一是全县120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产业比较单一,多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比如新街居股份经济合作社、茅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发展香葱、优质稻、蔬菜等农业产业,多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还不够;二是金融机构对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认可度普遍不高,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增加附加抵押物,导致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贷款比较困难。

2.3 龙头企业带动不强

虽然湄潭县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99家,但引领带动能力强的年产值亿元级以上龙头企业缺乏,目前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只有4家,分别是贵州茅贡米业有限公司、贵州湄潭竹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湄潭兰馨茶业有限公司、贵州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现有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粗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对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不够,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缺乏吸引力,企业的农产品订单需求无人接单的显现时有发生,如贵州统之源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小米辣需求12 000 t,面积466.7 hm2,保底收购价3.6元/kg,但因小米辣品种采摘用工量大,保底价偏低,比较效益不高,辣椒种植户种植积极不高,导致企业的订单需求难以完全满足,究其原因还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

2.4 农业品牌知名度不高

目前湄潭县的“茅贡米”“湄潭翠芽”“遵义红”“湄潭辣椒”虽在贵州省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高。在全国有茶叶市场就能看到铁观音、龙井、普洱的身影,只要有超市的地方就能看到“金龙鱼”米、东北珍珠米、“老干妈”辣椒,而“茅贡米”“湄潭翠芽”“遵义红”“湄潭辣椒”在全国很多市场上还没有销售,湄潭茶业专卖店不足1 000家。如在2016年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中,“湄潭翠芽”品牌价值102.17亿元,排茶叶类第9位,而福建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1 424.38亿元,与之相比差距较大。

3 湄潭县500亩以上坝区进一步推进建议

未来,湄潭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坝区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推动坝区完善设施、集聚要素、融合产业、绿色发展,大幅提升坝区土地产出率和增收贡献率。

3.1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500亩以上坝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池”,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搭建投融资平台,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坝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的宣传引导,加大500亩以上坝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质粮油建设项目、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向500亩以上坝区倾斜,提高坝区基础设施、水电路、仓储物流、市场信息等支撑条件。

3.2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壮大一批”坝区建设经营主体,提升坝区新型经营主体覆盖率,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农村产业革命利益联结组织方式,加快“村社合一”改革步伐,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分工协作,实现坝区共建共管、互利共赢。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成为坝区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力量,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3.3 切实调优坝区产业结构

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择主导产业,紧紧围绕省委12大主导产业、市委9大主导产业,选择茶叶、“优质稻+”、辣椒、蔬菜、生态畜牧业等5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坝区主导产业,按照“一个坝区一个主导产业(最多不超过2个)”的原则,切实调优坝区产业结构,用最好的田土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和优质粮油作物,推广多种复种模式,推行综合种养,发展循环农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适应市场需求,适度扩大经营规模,以规模化促进标准化、标准化推动规模化,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3.4 强化坝区技术指导服务

完善坝区产业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推广体系,联动“万名专家”下基层行动,组建坝区创建专家团队,确保坝区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强化坝

区主导产业生产关键技术的攻关,发布主导产业品种和主推技术模式,加快符合市场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推广。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农民讲习所、“群众会+”等方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3.5 注重坝区产品产销对接

大力推行新型经营主体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进农社、农超、农校、农企对接等模式,组织坝区农产品直供校园、机关、社区、企业等,有效利用对口帮扶城市的农产品产销协作。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参加农交会、茶博会、辣博会等展销活动,拓宽销售市场渠道,抢占各类市场。

猜你喜欢
湄潭县坝区湄潭
贵州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湄潭县开展2021年“开学季·关爱行”助学活动
丰收
丹寨烧茶坝区产销有门道 坝区有活力
湄窖酒业大事记
推动500亩以上坝区农业高效发展
——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步涛
湄潭县茶叶产量与气候关系
鉴赏
黔北湄潭翠芽 明前品质最佳
2007-2008年度油菜“3414”肥料田间试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