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危害与防控

2020-12-18 05:59田海蓉杨志平张人俊曾秀玲杨小碎
贵州畜牧兽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螺旋体血清型动物

田海蓉, 杨志平, 张人俊, 曾秀玲, 杨小碎

(1.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8; 2. 江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江口 554400; 3.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印江 555200)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1种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严重威胁人和动物的健康,对公共卫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1937年广州最早报道人感染钩端螺旋体的病例。1958年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区相继发现该病,这也是贵州省首次报道[2]。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南方各省流行最为严重,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是全国法定传染病中必须上报的病种,属于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同时被列为国家二类动物疫病。

1 病原特征

钩端螺旋体是1种需氧型革兰氏阴性螺旋体原虫,呈纤细圆柱形,长短不一,长6~20 μm,宽0.1~0.2 μm,具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S”“W”等形状;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常用Fontana银染色法,被染成棕褐色,因钩端螺旋体折光性强,常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3]。在体外培养对营养要求高,难以培养,且生长缓慢。钩端螺旋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能耐寒冻,潮湿是其存活的重要条件,在含水环境中可存活数月,在停滞的微碱性水和淤泥中可长期存活,这些因素对于该病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对热、酸、氯、盐、肥皂以及普通消毒剂均较敏感,在含氯0.3%的水中3分钟,60 ℃以上温度,肉盐腌(含盐4.8%以上)10天以上均可被杀死[4]。

2 流行危害

钩端螺旋体的易感动物广泛,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对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感染都敏感,最常见于牛、猪、狗、马[3]。我国已从 67 种动物中分离出钩端螺旋体,危害最大的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动物(黑线姬鼠、黄胸鼠、黄毛鼠、褐家鼠)和家畜(猪、犬、牛)[2]。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康复猪能长期携带和散播病原。钩端螺旋体可以通过被病畜唾液或者尿液污染的水源传播,进入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感染动物[3]。该病在我国流行区域广泛,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澜沧江流域,其中四川、湖南、江西、广西、广东、云南流行最为严重的6个省区[5]。1958年贵州省贵定县首次从病原学角度证实了钩端螺旋体病的人间流行[6]。黎平县是该病流行区,2001—2008年共报告病例127例, 死亡28例[7]。2010—2014年,贵州省报告钩端螺旋体病例共73例,死亡10例,病死率13.7%,疫情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8]。2017年,遵义市调查犬钩端螺旋体的抗体,总阳性率为5%(16/320)[9]。从多年的文献报道来看,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感染率较低,呈散在零星发生。

3 临床症状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感染病例发生, 但以7—10月为发病高峰期[2]。人群普遍对钩端螺旋体易感,以农民、饲养员、农村青少年发病率较高。钩端螺旋体通过消化道、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引起系列症状,如发热、恶寒、全身酸痛、头痛、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等。其在血液中存在1个月左右,随后侵入心、肝、脾、肺、肾、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炎性损害和病变,特别是对孕妇造成生殖障碍疾病,如流产、早产等症状。家畜多是因为采食被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源和饲草感染,或者与病畜直接接触而被传染。不同家畜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大同小异,多表现高热、精神委顿、食欲下降、黄疸、贫血、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的可发生死亡,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若不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母猪流产率可达70%以上,羊病死率可达45%~65%[10],马病死率可达40%~60%[4]。

4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只能作为初步诊断依据,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诊。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3种。(1)病原学方法:在动物发热期采集血液(无热期采集尿液,死后采集肾和肝)进行暗视野活体检查或染色检查,可见纤细、呈螺旋状、两端弯曲成钩状的病原体[10]。(2)血清学方法:主要有显微镜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种。ELISA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3)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核酸,优点是特异性强、快速、准确。

5 防治

5.1 预防老鼠是钩端螺旋体的主要传染源之一,鼠类多呈隐性感染,自身不发病,却会大量排出病原污染环境,传染人和其他易感动物。因此,养殖场必须要做好灭鼠、防鼠工作,提高卫生安全水平。禁止饲喂被病原污染的水源与饲料,严禁给猫、狗等动物饲喂感染病畜肉及其他产品。被污染的环境和水源要及时用2%~5%漂白粉溶液、2%氢氧化钠或3%来苏儿等药品消毒。对于高发病地区可采用钩端螺旋体疫苗接种;无疫苗地区可采取药物预防控制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牛添加土霉素0.75~1.5 g/kg饲料,犊牛40 mg/kg饲料,全群饲喂7天[12]。

5.2 治疗发病动物或可疑感染动物应及时隔离进行药物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土霉素对本病都有一定疗效,发热41 ℃以上者配合氨基比林进行清热解毒,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连续5天为1个疗程;若有腹泻症状,配合生理补液盐口服,3次/天。发病初期及时治疗效果良好,可痊愈。成年羊可肌注青霉素160万IU、Vc 10 mL,1次/天,连用5天,未成年羊药量减半;重症给予强心、葡糖糖和生理盐水(液体量应少)控制病情[11]。牛1次肌肉注射青霉素20~40 mg/kg,链霉素20~40 mg/kg;对青霉素、链霉素产生耐药性,疗效差时,可静脉交替注射红霉素30~50 mg/kg,四环素20~40 mg/kg,每隔6小时用药1次[12]。同时对场地进行多次大面积消毒,杀灭病原,阻止疫病的传播。

6 讨论

6.1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钩端螺旋体共有23个血清群,200个血清型, 我国已知有18个血清群,75个血清型,是世界上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13]。在选择使用疫苗时,一定要选择与当地流行株血清型一致的疫苗,若疫苗与流行株不匹配,就达不到免疫保护效果。

6.2对于该病的诊断常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和ELISA方法。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临床上建议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这样会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减少死亡率。

6.3钩端螺旋体病和布鲁氏菌病都会造成家畜流产、早产、产死胎等繁殖障碍症状,且均为人畜共患病,治疗康复的家畜会不定期排毒,污染环境,感染其他易感动物,也可感染人,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贵州省是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地区,但该病长期不被重视,即使发病也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如秦廷洋等[9]对遵义市646名大学生开展有关钩端螺旋体病的社会调查,结果普遍对钩端螺旋体病认识不足,可以预见普通人群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水平就更低。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该病的防控和知识培训,提升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和临床诊断,特别是要在取样过程中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对病畜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以免疫情扩散,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猜你喜欢
螺旋体血清型动物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福建省北部地区鼠类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及分离株分子特征研究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