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数学思考”式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20-12-18 11:47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贝怀喜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0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例题思路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 贝怀喜

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对于课堂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结合课堂例题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度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数学思考过程,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或者是严密推理的过程进行思考分析。因此,教师应该优化传统课堂例题讲解模式,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入数学思考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是个人思考的方式锻炼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导入环节与数学思考的导入

传统的课堂导入都是以陈旧的情境展开,但是情境模式的导入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趣味性的情境导入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但是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导入环节情境化并不能产生相同的效果。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课程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思路,重视课程导入,将数学思考与课程导入环节进行有机结合。比如,教师在讲授“圆周率”时,可以结合数学史中祖冲之运用割圆法求圆周率的资料,让学生掌握割圆法的基本数学思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熟悉近似法在思考数学问题中的运用。类似的课程导入还可以与数学史相结合,这样在保留一定的趣味性的同时能够渗透数学思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方法的创新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数学思考的重要作用。

二、典型例题的讲解与数学思考的渗透

教师授课过程中会进行相关例题的讲解,传统的课堂例题讲解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解题思路的清晰程度,这样的讲题模式忽视了解题思路对于解题效率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形成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那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新题目时就会缺乏切入点。教师应该在例题讲解过程中强调数学思路。比如,测量圆周长时运用的“化曲为直”思想可以引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求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不规则的图形分割为几个基本图形,再进行面积的求解。另外,教师在讲解行程类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总结出“画图标注题目条件、根据题目条件寻找等量关系、列等式求解未知数、核查答案”这样的一般解题思路,让学生面对行程等类型的应用题时立刻能反映出相关思考过程。教师通过大量例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产生数学思考惯性,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小组探究环节与数学思考的运用

数学思考的运用并不是照搬照抄的过程,它需要结合实际的问题通过适当的变形创新,才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教师为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实际运用能力,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例题进行探讨,汇集小组成员的智慧,综合利用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鸡兔同笼”这一类例题的时候,就可以让小组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的小组提出可以利用列表法解决,但是这种方法面对数量较多的情况就不再适用了;有的小组主张运用画图法和假设法混合使用的方法,假设全部是鸡,脚的总只数就会比实际少,进一步找出“少算的脚的只数就是少算的兔子的脚数”这一关联条件,让学生通过推理演绎的方式列式求解:兔的只数=(总足数-2×总头数)÷(4-2);鸡的只数=总头数-兔的只数。这样的小组探究环节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通过不同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扩展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出不同数学方法使用的条件。

四、归纳总结过程与数学思考的积累

教授数学思考后,教师要及时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够针对题目特殊条件高效地选择合适的数学思考。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探索性关卡,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考进行求解,趣味习题引入课堂的环节,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严密的数学思考途径对于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在数学训练过程中整理清晰思路,按照有效的数学思路指引,对题目条件抽丝剥茧,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小学生数学思考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数学思维的创新性和多样性赋予了数学学科无尽的探索魅力。教师应该从中遴选出经典且应用性广的数学思考,结合课堂知识或者是典型例题的讲解,引领学生进入数学思考的殿堂中。同时,教师在讲授数学思考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中感受证明的严谨性,在等量关系的关联中探索方程的奥秘。教师应该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优化创新,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例题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的思路我做主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