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扬帆远航

2020-12-18 12:08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籍田小学卓彤凌
小学时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因材施教辅导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籍田小学 卓彤凌

做好学困生的研究和教育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学困生的减少也能增加学校对社会的优质人才输出数量,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基于以上几点,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对学困生保持足够的重视,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让他们扬帆远航。

一、积极沟通,友善引导

学困生除了学习差劲,往往在品德、性格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二者之间表现为一个互相影响的作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成绩成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参照标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差,便容易被判定为不优秀的人,而因为自己不够优秀,便容易遭受来自教师、父母或者同学的嘲笑、鄙视、责骂,这些问题也会使学困生的心理发生扭曲,影响其发育、成长。故而,在针对学困生展开转化教育时,积极的沟通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可塑性很强,在正确教育影响下,有很大的概率可以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工作者在和学困生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造成其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同时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不能因为其学习过差或者其他原因而主观、片面地看待他们。教师要和学困生保持亲密的沟通,通过良好的引导为其建立起健康的世界观和道德观,让他们以正确的人文观念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并积极融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关怀关爱,增强自信

教师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爱首先意味着尊重、关心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生活中容易受到来自父母或者同学的轻视,在性格上属于较颓废的“自暴自弃”状态,对自己的学业没有抱以太大的期望,所以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首先要带给学生能激发他们学习欲望的原动力,关怀、关爱是增强学困生自信心最直接的办法。爱还意味着对学生充满期望和信任,相信学困生的潜力,相信他们会转变好。这种期望和信任,会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振作起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罗森塔尔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实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多对学困生给予安慰和关心,并尽量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沟通、交流,引导他们向自己敞开心扉,以获得学困生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状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通过言语交流来重塑学困生的自信心。

三、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学习和成长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各个方面都在萌芽时期,可塑性很高,这个时期教师要关注对学生的细节培训,如孩子听讲时坐姿不端正,教师就训练坐姿:如写字姿势不正确,就针对写字姿势进行训练;如读书不专心,就训练读书的方法。训练的时间必须要持久,次数必须有规律,长此以往才能养成习惯,但重复的训练毕竟是枯燥的,而小学生的耐久性又极差,因此教师还需要想方设法让训练过程趣味化,否则长期的重复训练不仅会让学生心生反感,同时还会破坏学生和教师间的友谊桥梁,使学生不再愿意和教师交流沟通,因此教师要多利用学生爱玩、贪玩的天性来引导学生融入训练过程。比如坐姿训练,教师以“木头人”的形式展开,通过让学生保持固定的坐姿,然后再让大家比赛谁能坚持更久,这样的训练有了竞争性和趣味性,学生便不会轻易从训练过程中退出,教师也可以达到长久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目的。

四、因材施教,耐心辅导

因材施教是一项基本的教学原则,新时期的教育内容要求施行素质教育,使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而要在学科教育中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在小学年段的全面覆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学困生作为教育转化中的一个工作难点,也是因材施教模式中需要尤为重视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

要教育好学困生,教师要注意他们的特点与特征,抓住合适的教育切入口。以心理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论作为理论基础,可将学生分成胆汁质、抑郁质等几类。胆汁质的学生急躁、易怒、外倾性明显,在和这类学生沟通时,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制力,要多讲道理,不要激怒他们,以防止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的发生。抑郁质的学生孤僻、敏感、不合群,在教育这类学生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集体活动,要以表扬为主,不宜乱加训斥,以防胆小、懦弱及自卑感等消极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对学困生除了因材施教外,教师还要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学困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差,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力要逊色于学优生,教师在辅导学困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克制自己,戒急、戒躁、戒怒。当学困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表现出不理解时,教师要耐心为学困生做出二次讲解,依然不理解时,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讲解方式是否过于晦涩,同时调整自己的辅导模式,让用语更口语化一些。教师在辅导学困生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小学生并没有和成年人一样完善的情感调控能力和修复能力,如果自己在辅导中因为学困生的表现大发雷霆,极有可能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为了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克服困难后的成功感,教师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耐心和信心,以最友好的状态投入对学困生的辅导。

五、多方配合,形成合力

学困生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类型群体的形成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所以要顺利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所有的涉及方面都必须囊括在内。首先在校内,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要密切配合,要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完成教书又育人的教育目标,除了抓好一般学生和先进学生的教育,还要抓好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班主任为学困生构建的教育转化计划要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任课教师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受到统一、正确的教育,否则缺乏统一的配合,教育力量就会相互制约、削弱。

其次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协调合作,三方必须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信息共享,及时交流关于学困生的在校、在家和外出情况,了解到学困生在生活中、学习中面临哪些困难,又取得了怎样的进步,从而帮助教师和学生父母找到合适的激励点,同时明白怎样规避学困生的情绪敏感点,让学困生能在最平和的状态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学校可以利用手中的资源建立起沟通平台,让教师和家长进行直接沟通和对话,达成协调与配合,从最大限度上提升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配合性,起到最良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学困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较弱,在校园生活中处于天然的弱势地位,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学困生保持足够的耐心、付出更多的恒心、给予更多的信心、投放更多的关心、送去更多的爱心,来帮助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排除万难,才能让学困生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向成功的彼岸远航。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因材施教辅导
杨艳丽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黄欢欢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新形势下少儿快板辅导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