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江夏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0-12-18 15:49李志涛李明李威董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20期
关键词:江夏区鱼种种养

李志涛李 明李 威董 敏

2016年武汉市江夏区斧头湖、汤逊湖、梁子湖(南北咀)、鲁湖、上涉湖等湖区20余万亩“三网”养殖设施拆除完毕;《江夏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2019年6月发布,区内22个湖泊4个为禁养区,其余均为限养区;2019年12月底梁子湖周边精养鱼池和湖汊7万多亩完成退渔;2020年7月1日起我区“一江两湖”(长江江夏段、梁子湖武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鲁湖鳜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始为期十年禁捕……这一个个重大行动的圆满完成的同时,也给我区渔业生产出了一道“难题”,新形势下渔业如何走出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意见》(农渔发[2019]1号)等文件,围绕加强科学布局,转变养殖方式,强化生产监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为我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现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谈谈几点看法。

一、发展大水面洁水渔业

省、市政府多份文件指出"推广大水面生态增殖,发展洁水渔业”,可借鉴杭州千岛湖、松滋洈水等经营管理模式,依据大水面生态环境、资源状况和养殖需求,探索建立以“人放天养,以水养鱼,以鱼洁水”的可持续发展增殖渔业,实现渔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双赢。发挥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实现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修复水域生态环境,解决内陆水域内源性污染问题。可放流25厘米以上鲢鳙鱼,利用滤食性鱼类有效减缓水体富营养化;放流25厘米以上草鱼、10厘米鲫鱼、中华绒螯蟹(扣蟹,可解决我区渔业现有品牌-梁子湖牌大河蟹无蟹可卖的局面)以取食水体中各类杂草和腐殖质,减轻水体淤塞,畅通水体通道。放流大规格多种群鱼种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强的摄食力,同时避免了单一生物类群的过度发生。

此外,也可以考虑引入黄尾密鯝这一小型经济鱼类。一是可以在湖泊中形成自然种群;在以往的控藻鱼类中,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鲢鳙鱼,但因鲢鳙鱼在绝大多数的湖泊水库中不能自然繁殖,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大规格鱼种,而往往由于鱼种培育及资金问题,几乎存在严重的鱼种投放不足的问题,控藻效果不理想。黄尾密鯝不仅摄食附生藻类、有机碎屑,还摄食大量蓝藻、绿菜、硅藻、黄藻及裸藻等浮游藻类,更重要的是其能在湖泊水库中自然繁殖,形成自然种群,减少每年的鱼种投放,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二是黄尾密鯝为小型鱼类,可以为食物链顶层的肉食性鱼类如乌鳢、鳜鲌等提供饵料,在恢复湖泊水库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科学有序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我区沿长江金水河流域的法泗街、金口街、金水农场稻田综合种养发展规模大,但缺乏大型龙头农业企业,以农户自发经营为主,有规模,无品牌。可以借鉴潜江稻虾综合种养经验,在“以粮为主,工程化发展;生态优先,标准化发展;提质增效,规模化发展;三产融合,产业化发展”原则基础上,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稻田综合种养归入建设中,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还可以弥补我区湖泊禁养、限养减少的产能。同时该模式生态环保、低碳节能,还能开拓养殖发展空间,通过综合种养实现增产增收。

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我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加强品牌创建,加大品牌保护。我区小龙虾、稻虾米产量大却无品牌,要加强“桂子米业”等现有农业品牌维护,同时支持其他农业龙头企业、合作联社、种养大户加强自主品牌创建,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发展设施渔业

沿湖各街道因地制宜开展池塘生态环保养殖,实施老旧池塘标准化改造,重点配套进排水设施设备,建设生态沟渠、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设备。连片池塘构建生态沟渠,利用生物净化的方式,降低养殖尾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打造“内循环,外封闭”的花园式养殖小区,分散的池塘、静养池塘实行“圈养”模式,不赞成“跑道”模式,因其建设成本高、废物利用率低(只有35%左右,改进后也不到50%),而圈养模式实现了95%养殖废弃物回收(可资源化再利用),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并且对池塘要求低,适应性广。

新形势下,我们要积极探索,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按照“优一产,强二产,兴三产”和“一片一品,一片一业”的要求,合理选择具有特色的渔业产业发展路子,实现“开发一款产品、推出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目标。

(通联:1.430200,武汉市江夏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手机:13871250543;2.430200,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水产技术服务中心;3.430200,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农村局水产管理办公室)

猜你喜欢
江夏区鱼种种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武汉市江夏区“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探索
武汉市江夏区气候季节的划分及特征分析
冬放鱼种技术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