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战略背景下吉林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020-12-18 06:52万宇佳
经济发展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度化合理化结果表明

万宇佳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一、引 言

出于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标志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始实施。 在此期间,国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 尽管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后,东北地区各项经济指标相比过去均有好转,但结构性制约仍然存在。 就吉林省而言,2003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8.33:41.26:40.4,2013年三次比重为11.24:52.67:36.08,可以看出吉林省第二产业份额偏高的局面并未得到改观,结构性偏差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的经济增长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变迁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产生何种影响? 回答这些问题, 有助于正确评估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制定东北地区后续政策扶持的方向,不仅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为其他区域战略的实施提供借鉴。

二、文献回顾

本文的研究主要与以下三类文献密切相关。 第一类文献是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效果的研究。 大多数研究肯定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金凤君和陈明星(2010)梳理了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出台的主要区域政策,将其划分为区域产业政策、区域财税金融政策、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区域社会保障政策、区域开放政策、区域空间布局政策等类型。 通过时序分析和空间分析,认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效益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未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的重点应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国企改革,省际区增长极与产业空间布局,社会和谐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也有学者认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从总量上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对结构性问题效果不彰。 杨东亮(2011)通过利用马奎斯特指数计算得到我国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对比分析东北三省与全国各省的计算情况,发现2003-2007年我国东北振兴政策实践未达到理想效果,提出东北振兴政策的一个重点指向就是对技术研发与创新、资源节约和生产要素高效利用进行大力支持。 盛广耀(2013)通过对比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前后各项指标,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国企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水平和人民生活与民生建设等方面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进行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在经济总量增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结构调整方面进展缓慢。和军和张紫薇(2017)认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后取得主要成效包括经济增速较快,失业率大幅降低,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成果显著等方面。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等方面收效甚微,表明东北地区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新一轮振兴战略应重点在体制机制、结构调整、创新创业、改善民生等方面进行。 蔡昉(2019)认为在过去几轮东北振兴战略之后,东北地区应抓住制造业升级优化、提升价值链位置的新机遇,利用自身规模经济优势从改善营商环境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入手,实现自身的赶超目标,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一些学者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成效,大量实证结果发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依赖投资驱动,而非结构性调整。 杨天宇和容雨菲(2017)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但自2007年以来该战略的经济增长效应呈递减趋势。 进一步分析发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是通过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改善基础设施实现的,人力资本积累、科技进步和投资环境并未改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虽有改善但作用有限。 何春(2017)在利用1995-2014年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13 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东北振兴政策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在整体上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中,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社会生活保障政策以及技术进步政策是有效的,而产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的效果不明显。 孙久文等(2020)采用1999-201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基于Oaxaca-Blinder 回归的双重差分模型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效果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虽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但主要依赖投资驱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对经济增长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对于东北地区政策扶持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第二类文献是关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一部分学者主要研究了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多数研究认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张庆君和王维国(2006)运用1978-2004年东北地区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 实证结果说明,第一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同效应,第一产业份额降低有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 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林秀梅和郝华(2010)采用1978-2006年东北三省数据,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1978-1992年间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1993-2006年间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弱。解海等(2017)研究了东北地区1978-2014年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都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降低经济波动。

部分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陶新宇等(2017)基于1995-2015年地级市数据,分析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产值比衡量产业结构,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 吕健(2012)采用地理空间的视角,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性因素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全国经济处于“结构性加速”阶段,但经济增长分化的格局业已形成。 东部地区呈现出“结构性减速”,西部地区进入“结构性加速”阶段,中部地区出现了“加速”与“减速”并存的局面。 唐晓华等(2018)分区域测算2001-2015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研究表明东北地区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一直严重滞后于制造业,不能对制造业起到有效地支撑作用,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

第三类文献是吉林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这类文献结论比较一致,都认为产业结构变迁推动吉林省经济增长。 林秀梅等(2005)回顾了吉林省产业结构变迁历程,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率和吉林省各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分析,通过计量模型考察吉林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拉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结论。 柴伟和支大林(2013)通过对1952-2012年吉林省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说明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并依据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针对性提出各产业发展建议。 金春雨等(2012)在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了吉林省主体功能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 并对吉林省三大主体功能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吉林省三大主体功能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他们认为吉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主要是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驱动所致,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较小,应重视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

三、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研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思路,设定如下计量模型:

模型中(1)式,测度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LnGDP 表示吉林省地级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did 为虚拟变量,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其回归系数α1表示战略实施效果;X 表示所有控制变量的集合,yeark 表示一系列时间虚拟变量,μcity 为城市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控制变量X 主要包括:(1)固定资产(INV),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对数衡量。 (2)财政支出(FIN),用地区城市财政支出的对数衡量。 (3)外商直接投资(FDI),用历年人民币汇率的平均价格折算后的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对数衡量。 (4)基础设施(ROAD),用地区道路面积的对数衡量。

模型中(2)式测度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阶段战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中介变量M 主要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考虑,产业结构合理化采用泰尔指数和结构偏离度衡量,具体公式如下: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结构偏离度的公式为:

根据表2的实验参数数据,可以看出,相比较传统大跨径桥梁施工方法,设计的施工技术施工误差值明显更小,桥梁施工周期更短,此外提高了建设桥梁的综合强度,具有施工优势,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其中,Y 表示产值,L 表示就业,i 表示产业,n 表示产业部门数。可见,泰尔指数和结构偏离度趋近于零表示产业结构越趋于合理,反之则表示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产业结构高度化反映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况,一般根据克拉克定律采用非农业产值比重度量。 目前,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度指标并不一致,一些研究用非农业产值比重来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还有一些研究用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值占总体或制造业比例来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本文采用两种方法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一是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表示为TS;二是第三产业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表示为TH。 可见,比值越大代表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越高。模型中(3)式测度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本文数据来源是1994-2016年城市统计年鉴,具体描述性统计分析见下表1。 由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时间是2003年,DID 模型要求样本前后实施至少3年, 故本文样本中删除了2000年以后设立的地级市,共取样226 个地级市,其中吉林省地级市8 个。

(二)实证结果分析

对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并用Sobel 方法检验其显著性,检验结果均在1%统计水平显著,证实了中介效应的存在,具体结果见表2 和表3。

表1 描述性统计

表2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

表2 中(1)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尚未体现。 表2 中(2)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一定的反向作用。表2 中(3)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

表3 中(1)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表3 中(2)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正向作用不明显。 表3 中(3)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一定程度上限制产业结构高度化可以拉动吉林省经济增长。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可能是因为在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更侧重于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能在短时期内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不能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该战略的实施对人力资本、技术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影响较小;此外,吉林省经济增长还受到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当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时,由振兴东北战略而引致的投资将下降得更快,此时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政府支出虽然有助于扶持本地主导产业,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扭曲和效率损失,使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效力缺乏长期可持续性。

表3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前文主要分析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为了确保分析结论的可靠性,还有必要对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 在此采用第三产业产值与总产值之比和结构偏离度分别衡量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具体结果见表4 和表5。

表4 给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采用结构偏离度衡量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1)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 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表4 中(2)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 表4 中(3)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还没有充分发挥。 与前文估计结果一致,表明本文采用的模型估计的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5 给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采用第三产业产值与总产值之比衡量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1)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有待发挥。 表5 中(2)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没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表5 中(3)列表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一定程度限制产业结构高度化进而促进了吉林省经济增长。 与前文估计结果一致,表明本文采用的模型估计的结果具有稳健性。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1994-2016年地级市数据, 深入考察了2003年实施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经济增长有一定负向作用,通过一定程度限制产业结构高度化可以促进吉林省经济增长。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实施区域战略时应充分发挥结构红利,促进吉林省经济增长。 在产业结构调整层面,应合理引导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应充分发挥其第一产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生产环节的整合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 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强化国家商品粮生产核心区地位,完备粮食流通体系。从产业增加值看,吉林省高技术制造业份额相对较小,缺乏产业分工优势,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低。 利用汽车产业优势,培育特色工业园区,发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集聚作用,全面提升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吉林省应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优先发展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吉林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冰雪娱乐产业。

此外,还应加化吉林省与东北地区的产业关联,提升产业关联对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积极培育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形成新型产业形态。 除了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之外,还要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在传统产业中的转化和发展,激发传统产业创新活力,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动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互动。

猜你喜欢
高度化合理化结果表明
机械制造工艺的合理化机械设计
基于认知合理化的会计舞弊治理:研究基础与框架策略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柯桥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
现代城市绿色生态型高层建筑设计的合理化建议
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因素测度分析
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影响
册亨县杂交水稻引种试验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