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宫廷布鞋产业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2020-12-19 16:38孙艾林罗亦楠李思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布鞋宫廷产业化

文/孙艾林 罗亦楠 李思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一、非遗扶贫与产业化研究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扶贫是近期随着互联网与物流运输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扶贫模式。已有的“非遗扶贫”研究多集中于借助此模式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保护、产业化发展以及村民对非遗扶贫的效应、感知与参与行为等。强调通过非遗资源的转化,改善传承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助力脱贫。就研究方法而言,现有研究以个案研究为主,例如桂胜、孙仲勇、李向振基于对恩施市的田野调查,在《文化空间再造与少数民族“非遗扶贫”的路径探析——基于鄂西恩施市的田野考察》一文中提出通过文化空间再造,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输血式”保护向“造血式”传承转变。

不过目前非遗扶贫的产业化发展仍具争议。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生产”口号的提出,非遗产业化备受学界、业界关注。国内学者关于非遗产业化的观点主要有三种:一是反对非遗产业化。该观点认为商业规律会破坏非遗文化的原生态性质,使非遗文化被割裂和分化。二是支持非遗产业化。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是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三是态度中立。该观点认为对于非遗的保护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发展传承。现在一些产业化的操作方式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将这些传统文化的东西导入了现代社会,一方面又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了一种建设性的破坏,让这些东西失去了本色。这类观点认为非遗产业化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但不可避免地会对其造成伤害。

就非遗产业化的可行性而言,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从产业化的角度来看,可将非遗分为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对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产业化运作模式进行保护,可实现非遗保护的投入产出效益化。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一方面,刚刚脱贫地区的成果仍需巩固,产业形态有待更新,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一些以口授或行为传承的非遗文化面临后继乏力甚至消亡的困境。因此,将非遗与扶贫有机结合,能够促进优势互补。

现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设立非遗工坊2310个,带动46.38万人参与就业,带动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显示出“非遗+扶贫”的巨大空间。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考察河北省顺平县宫廷布鞋产业化发展历程,在梳理该非遗产业扶贫经验的同时,从实践层面帮助其更好地发展,为其他非遗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河北宫廷布鞋产业化模式探索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布鞋技艺历时140余年、历经四代传承人的延续,现今在刘五代的发展继承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当地政府的保护和助推下,该非遗以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金布轩鞋业有限公司为依托,通过传承人自身的努力和独特的运作模式,较好地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产业化基本模式,有效助推当地贫困户在家乡就业创收。本研究总结发现,河北省宫廷布鞋产业化发展具有政府助推性、传承人一脉相承、独特的“1+10+66+N”产业化模式三大基本特征。

(一)政府助推性

扶贫开发是我国政府工作和社会政策规划的重要组成,政府在扶贫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非遗扶贫开发隶属于精准扶贫中的一环,具有较强的政府支持性是其基本特征。在河北省宫廷布鞋产业化进程中,政府的引导和帮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宫廷布鞋产业化发展的第一助推力。刘五代的宫廷布鞋工厂与布鞋博物馆门口的墙壁上印着“坚定文化自信,实施精准扶贫”的字样,记录着昔日政府精准扶贫的印记。顺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给予刘五代“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顺平手工布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顺平政府也在企业税收上给予其政策优惠,进一步鼓励金布轩鞋业有限公司吸纳建档立卡贫苦户500余人,帮助其创收就业,助力精准扶贫。

(二)一脉相承的传承人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依靠于小农经济及手工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闭塞性和保守性,大多依靠单一的传承人代代相传。当下信息科技技术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非遗”传承人的文化传承环境、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近些年来,传承人的培养受到了新型生活方式的冲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非遗传承人队伍出现了如吴悠然所述的“呈现出年龄偏高、文化水平低、传承后继无人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需要保护文化本身,更需要在资金、政策、平台以及再教育等方面对传承人进行保护和支持。

河北省宫廷布鞋成功实现产业化发展,关键在于第四代传承人刘五代对布鞋制作工艺的创新及新生产模式的开辟。在爷爷刘文志、父亲刘成才的感染下,刘五代自小对布鞋制作技艺有着颇深的理解,并在成年时学会宫廷布鞋手艺后奔赴北京、南京、温州等各大商场进行销售联络,学习新的手工布鞋制作技艺。刘五代通过再学习和再教育,在传统布鞋制作工艺中加入新的流行元素、花纹与图案创新。2008年顺平县非遗传人刘五代建立金布轩鞋业有限公司,将产业链和生产范围进一步扩大,鞋业公司产业种类达20余种,年产量20多万双。如今,刘五代在自身发展线下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培养第五代继承人——其子刘家壮,使其结合网络直播等新形式实现非遗文化工艺的传播与宣传,两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此外,刘五代于2016年自费80余万修建顺平县手工布鞋文化博物馆,按照时期、民族、类型及用途等对1200余双鞋分门别类进行展出,其中包含300余双布底绣花鞋。该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一定程度上带动当了地旅游业发展。

(三)1+10+66+N的产业化运营模式

在生产方式上,河北省顺平县非遗宫廷布鞋手工技艺依托金布轩鞋业有限公司,结合当地外出务工人员众多、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在产业化生产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公司在招募当地专职生产工人的同时,吸纳了在家务农或照顾孩童的中老年妇女作为兼职劳动力,形成了“1个公司、10个手工布鞋加工联络点、66个鞋业小组、N个生产工作个体”的基本生产模式,带动了36个村庄866户农民就业创收。中老年妇女在家务农时也能进行纳鞋底等工作,足不出户即可获取每月1000-4000元不等的可观收入,较好地吸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公司布鞋生产规模扩大提供了可行性。

在品牌上,该公司在传承保护非遗手工艺的同时,突破了以往手工艺“传内不传外”的限制,教会村户基本的纳鞋手法,并允许当地村民进行手工艺学习和开工办厂,鼓励其将当地宫廷布鞋产业壮大。公司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较早注册了隆福源布鞋这一品牌,并且将关注点聚焦于研发新的花纹与款式上,以保持长期的企业竞争力。在销售上,该公司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线下通过在博物馆、商场以及和政府合作等方式,远销北京、俄罗斯等地,线上通过抖音等直播平台及淘宝线上店铺售卖产品。

三、产业化发展成功经验:品牌塑造和传承创新

(一)挖掘宫廷布鞋文化内涵,创造品牌独特价值

河北宫廷布鞋作为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无数人的劳动成果和千百年来的古老技艺,十八道手工工序彰显出布鞋制作中的匠人精神。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看,河北宫廷布鞋中可挖掘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对于品牌来说,其核心价值就在于以品牌文化为代表而凝结成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消费者受到品牌文化的吸引从而主动对品牌独特文化进行认知、理解,进而达到认同,才能在行为层面上触发消费。河北宫廷布鞋制作技艺传承140多年,具有悠久传承历史的背书,让本就产生于劳动的布鞋更具文化感。借助深厚文化底蕴,刘五代成功打造了宫廷布鞋历史悠久的品牌形象,同时通过隆福源布鞋这一品牌的注册,较好地打响了河北宫廷布鞋的名号。

(二)借助高校智库力量,创新布鞋制作技艺

布鞋与农村紧密相连的刻板印象使得年轻一代受众对其望而却步。为消除刻板印象,进一步扩大传统非遗技艺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力,河北宫廷布鞋结合国潮元素,通过与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借助高校高超的设计水平和前沿的制作工艺,创新布鞋款式和花纹样式,将“土气”布鞋打造成时尚与舒适兼具的潮品。相对于传统手艺人而言,高校的创新能力和设备水平更加先进,对市场趋向的把握也更加深刻。用高校的智库力量为传统非遗技艺增加更具时代感的元素,从技艺到设计,全面促进非遗的与时俱进。

(三)推进多渠道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

河北宫廷布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占领一席之地,与其多渠道的宣传密不可分。据走访调查,河北宫廷布鞋的宣传渠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拥有话语权的人物亲自推荐。不管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娱乐领域,河北宫廷布鞋都拥有强大的粉丝群,例如部分政府官员、演员郭德纲等都购买过宫廷布鞋。郭德纲的职业就属于传统文化行业,和宫廷布鞋具有内在一致性,进而在无形中为宫廷布鞋进行了宣传。二是通过直播提高曝光度。河北宫廷布鞋在多平台上进行直播带货,卖货的同时也展示了布鞋品牌的文化价值,提高了在消费者群体中的可见度和知名度。三是媒体宣传及时全面。从2018年起,中国新闻网、新京报、澎湃新闻、中国青年报、中国消费报、光明日报、保定日报、农民日报、河北电视台、保定电视台、腾讯网等多家媒体都对河北宫廷布鞋进行了报道,全方位提高其知名度。四是充分利用重大活动和农副产品、手工制品展会等平台。河北省宫廷布鞋借助此类型平台实现了品牌宣传,并在一些活动中受到各级领导人关注,无形中增强了品牌可靠度,进而走出国门、远销国外。

四、未来发展方向思考

河北顺平县非遗宫廷布鞋手工技艺通过传承人刘五代的努力,实现了较好的产业化发展。但就长远发展来看,该非遗手工技艺与大多数非遗类似,其保护、传承及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以下三点难题。

(一)未来老年劳动力短缺后,布鞋发展模式该如何调整?

当下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失,金布轩公司的劳动力主要为部分工人和闲置在家的农村中老年妇女。未来中国年轻劳动力将进一步向大城市涌入,当农村老年人口迈向高龄后,该发展模式将会面临困境。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挥该模式的优势,需要进一步扩大闲置劳动力的吸纳范围至周边县市,保证中老年剩余劳动力的供应,辐射带动周边就业创收。同时根据未来发展需求和方向,与时俱进地实现生产模式的创新,以便更好地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二)消费者群体受限,如何走向年轻消费者市场?

当今传统手工布鞋的主要消费者是中老年群体,鲜有年轻人购买传统布鞋。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年轻人对传统布鞋的印象停留在“旧式、传统、不够新潮”上。除了在花纹图案等方面进行创新,河北宫廷布鞋还亟需在产品样式上进行突破,进一步改变年轻人对传统布鞋的刻板认知,增大其接纳度。在宣传上,不仅仅要靠传统媒体报道等方式进行宣传,更需要以软文推送、视频呈现等形式凸显布鞋的历史感和珍贵性,突出品牌特色和独特性,吸引更多年轻群体。

(三)地理位置受限,如何通过布鞋博物馆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受到河北省顺平县地理位置限制,当下顺平县手工布鞋博物馆客流量相对于其他博物馆较小,且旅游线路单一,尚未形成系统的旅游资源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周边住宿、餐饮服务业等建设,为未来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需要通过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暑期三下乡、保定市中小学研学活动,辅以农家乐、工厂参观等活动形式,保证每年稳定的客流量,提高购买力度,最终实现布鞋生产+博物馆+当地旅游结合发展的新模式。

五、结语

在亟需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之际,本文选取了河北省非遗顺平县宫廷布鞋手工技艺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助力扶贫的非遗产业化发展新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并为非遗产业化发展如何在未来进一步带动当地就业创收提供思考方向。期望未来国内非遗保护工作能紧跟时代需求,建立与当地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从根源上激发存其竞争活力,在传承中寻求新发展。

猜你喜欢
布鞋宫廷产业化
布鞋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锋芒毕露的法国宫廷画家
明代宫廷队舞考论
怀念一双布鞋
盛世宫廷里的外国人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一双“百家鞋”
一双“百家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