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视野

2020-12-19 23:13蓝廖国
关键词:视野特色人类

蓝廖国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性、时代性、人民性、继承性、创新性、开放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理论品质,其丰富而宽广的国际视野,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引人瞩目。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视野的主要表现、理论渊源和价值意义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视野的主要表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为世界贡献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20世纪末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但社会主义中国却在逆境中奋进,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最坚固的本色。是否有先进政党的领导,是一国发展的坚强保障,后发国家尤为如此。历史实践证明,建党近百年、执政七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具备了先进政党的品质,有了世界上最大政党该有的“大的样子”[1]。坚持党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而成为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最坚固的本色。

坚持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最鲜亮的底色。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和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壮丽的气象”[2]。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变革,聚焦了世界目光,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多样选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摸着石头过河、加强顶层设计,坚守底线、大胆尝试,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先行试验、渐进深入等,一条条彰显智慧的改革经验,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组成改革开放的成功秘诀。“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立足国情、依靠人民是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最鲜明的特色。能否从国情出发,很多国家为此付出了代价。“许多发展中国家仿照西方模式推进现代化,结果却事与愿违,陷入发展困境。”[3]习近平的“鞋子论”深刻阐释了一国发展道路是由本国人民根据基本国情来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一条由人民选择、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国情的发展道路。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人民智慧力量的推动下,进入了新时代。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力量是强大的。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后发国家的发展必须尊重国情实际、团结依靠人民。

(二)“一带一路”倡议是与世界共享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很快在国际社会引起积极反响,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国际大合作之中[4]。

“一带一路”建设由中国倡导,却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一带一路”以中国为出发点,联通中国至欧洲、中国至地中海、中国至印度洋、中国至南太平洋等线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覆盖44亿人口,“不是我们一家的事”[5]。一头是亚太经济圈,另一头是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沿线各国积极回应,提出对接计划,如俄罗斯提出欧亚经济联盟,东盟提出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土耳其提出“中间走廊”等。至2018年6月,“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一带一路’方面的合作协议”[6]。

“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并非中国一家独奏,而是各国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国发展,参与各国也共享发展良机和沿线各国丰富资源。至2018年6月,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总投资28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4.4万个就业岗位和20.1亿美元的税收”[6],“直接对外投资超过600亿美元”[7]。“一带一路”建设以来,沿线各国之间“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旨在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5]。

“一带一路”方案由中国提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考量,“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时代之举,合乎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回答了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回应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期待。“一带一路”倡议是增强动能之举,带动全球过半人口的区域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再增长之道,为世界经济走出持久低迷找到了一条新路,为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带一路”倡议也是转变思维之举,“一带一路”建设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陈旧思维、弱肉强食的零和思维和普世价值的文化霸权思维,以和平模式促进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的中国理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是人类社会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望,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视野最核心的表现。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回应世界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法。人类社会在和平发展的主题下仍面临许多难题,近些年渐起的“逆全球化”思潮势头不减,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试图阻挡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世界发展难题已非一国或几国之力能够解决,也非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能够解决。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各国共同居住等认识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站在中国立场,更是着眼于回应和解决世界发展难题,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如习近平所言,“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8]。

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顺应世界人民期望的中国价值。远离战争、珍惜和平是全人类的共识和世界人民的期望,但如何远离战争、争取永久和平,成为全球时代之问和世界人民之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顺应世界人民期望的中国理念,倡导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调争端、化分歧,统筹全球力量应对各类安全威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倡导同舟共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保护好地球家园,建设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被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写入决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力量。人类社会发展道路曲折坎坷,但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历史发展中,文明等级论、文明冲突论等观念无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西方中心论、西方优越论等论调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20世纪末的苏东剧变更是让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认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但资本主义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惨状”和“萎靡”,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盛况”和社会主义中国在历次全球经济危机中的“平稳”,形成鲜明对比,有力见证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的发展已使之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被国际社会视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引领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国力量,是对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现时呈现和当代形式。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视野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视野具有丰厚的理论依据,其中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在批判康德、黑格尔等前人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的重要方法。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9],“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幽灵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完全是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10]。世界历史的时代由资本主义生产向世界扩张而开辟,“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0],但由于资产阶级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以及无法根本解决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世界历史的发展必将因为无产阶级的斗争突破国界组成国际统一战线,并取得最终胜利从而走向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在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10]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树立了示范榜样

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离不开对世界形势的密切关注,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国际视野。他们生在德国,却立足欧洲,也关注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放眼世界,胸怀天下,他们一生都在坚持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他们的著作一经问世,就震惊世界、影响历史,《共产党宣言》更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10]。晚年的马克思“依然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工人运动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11]。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科学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思想,以惊人的国际视野判断和抓住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预言并提出了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在比较落后的俄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列宁更是以出色的国际视野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有效应对了国内白卫军叛乱和帝国主义联合入侵与封锁等多重困难,使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得以生存和发展。新经济政策就是其中一条正确对待和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极具国际视野的战略和政策。

(三)党的奋斗历史和伟大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密切关注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做出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世界革命开始从资产阶级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的科学判断,并由此提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12],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在领导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虽然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毛泽东仍然提出了极具国际视野的“以苏为鉴”“三个世界的划分”思想论断,以及在外交上一些战略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出色的国际视野和马克思主义者的胆略,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上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江泽民在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面前,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坚持改革开放,成功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世界思想,则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中国元素和中国气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一直是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共产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3]。正如习近平2018年4月8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所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14],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视野的价值意义

(一)时代主题和世界局势的必然要求

顺应时代主题,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改变的时代潮流,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心声,这个时代主题、时代潮流和全球化大潮,谁也无法阻挡。只有顺应主题、合乎潮流,才不会落后于时代。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15]顺应时代主题和潮流,要求身处这个时代的国家、民族、集体和个人都应具备国际视野。一个国家和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更应具有丰富而宽广的国际视野。

应对世界局势,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党的十九大认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局势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之中。当今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增长动能不足,治理滞后、发展失衡,全球发展鸿沟、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不同程度存在且有所恶化,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等,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盼和平、求稳定、谋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的最大公约数。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既认识现象又掌握本质,既认识全面又把握主流。

维护世界和平,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当今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局部地区冲突从未中断,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仍不太平与安宁,人类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依旧笼罩人类社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具备国际视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融入党的指导思想,准确判断我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定位,做出符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战略决策和科学部署。

(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使然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需国际视野营造。当前,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与世界梦和各国梦相连相通,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和平与国际秩序的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关注国际局势发展,积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秩序,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国内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创造了良好环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国际视野的基础之上,“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国际视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历史方位科学判断,其历史价值远超中国范畴,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立于新时代,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已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2],博采人类文明成果之众长,以理论和实践等各方面创新积极应变、主动求变,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影响世界的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新时代改革开放靠国际视野深化。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主要特征是攻坚克难和全面深化,破解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难题,不仅需要总结经验埋头干,跋山涉水过险滩,还需要用宽阔的国际视野看待改革开放,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站在增强国际视野的角度,指出要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自然包含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等,也必然包括广阔的国际视野。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创造中华民族的和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需要靠提升国际视野破解难题、凝聚力量和深化推进。

(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题中之义

各国和睦相处、和平发展、和衷共济需要国际视野。面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网络安全等全球难题和人类挑战,世界各国应当摒弃孤岛求存与零和思维,打开国际视野,和睦相处、和平发展、和衷共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打破国强必霸的怪圈,“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崇尚和平突破国界限制,促进共同发展,通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机制,以中国智慧和中国胸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和完善中国以和睦相处、和平发展、和衷共济为主题的朋友圈。

各国交流互鉴、义利兼顾、合作共赢需要国际视野。世界各国规模不一、制度各异,却无高低贵贱之分,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摒弃傲慢与偏见,才能坦诚相待、交流互鉴、义利兼顾、合作共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弘利融利,在外交上国际视野开阔,充分体现合作共赢理念,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发展紧密联系,把中国人民利益与各国人民利益紧密结合,为世界各国提供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和便车”的机会。金砖十年、上合组织十七年、博鳌论坛十七年、中非合作论坛十八年等,由中国发起或参与的国际合作机制均建立在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基础之上,“一带一路”更是成为沿线国家发展的重要契机。同时,坚持讲信修睦,积极践行外交合作承诺,与各国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各国开门建设、开放包容、共享发展需要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打贸易战、逆全球化、反全球化,必将遍体鳞伤,被时代淘汰。开门搞建设就要坚决反对保护主义,习近平多次申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和发展经验,并不断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世界各国要打开国门、开阔视野、开放包容,学会适应经济全球化并从中获得发展机遇。同处一个地球的世界各国应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不谋求垄断和侵害他国正当权益,公平共享发展机遇,尊重各自发展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论、“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既是促进国内发展的良谋实策,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视野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然和世界的期待。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梦、中国故事、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制造、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理念等频繁出现,这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依据和实践证明,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视野的直接体现和完美诠释。

猜你喜欢
视野特色人类
特色种植促增收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居· 视野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视野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