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高校传媒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19 16:38磨聪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专业课堂

文/磨聪(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IT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也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与发展,进而催生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融合正由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转向系统、服务生态融合的大开大合。2018年,广电总局成立媒体融合发展司,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协调推进三网融合,推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创新融合发展。

目前,各级广电媒体已经完成或者正在打造区域范围内的联合发展,即省市级广电机构搭建一个融合媒体平台,可覆盖到市县级广电机构,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密集涌现。这不仅是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下沉,也有利于促进国家媒体体系的全盘激活。

显然,这种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发展必然会对传媒类专业的教学产生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弊端已经凸显。因此,寻找和探索一种适合于融媒体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一、当前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传媒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各类软硬件条件,如演播实训中心、校报院报、学生电视台等,使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和效果评价,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存在差距,导致学生就业后感到无法学以致用;实践课程对学生的考评难以全面;缺乏各专业协作,无法贴近真实的工作流程。这几个问题长期存在,但在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条件下难以改善和解决。

随着融媒体演播实训中心的建成,各专业课程内容的联动、实践的合作以及综合的考评成为可能。从课程内容、课程元素到课堂实践、课外实践、赛事引入等方面,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进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能力。

二、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媒类专业课程无论从课程内容还是教学目的来看,其明显比其他学科的课程实践内容更多,在当前融媒体背景下,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这无疑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理念需要改变,并建立融媒体、新媒介、新环境下的教学理念。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以任务为主导的学习模式。[1]教师从讲授角色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监督者,通过调动学生完成各种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

(二)有效教学

教师的教学活动目的从“完成课程内容的讲授”转变为“学生是否接受了有效知识”,摒弃“教师本位”的意识,经常倾听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逐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问学生”便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紧贴行业需求

教师教学应以学生就业工作内容为导向,不局限于课本的案例、知识和内容,与时俱进,和传媒行业的发展密切结合,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的传媒人才。

(四)融媒体思维

充分进行云平台、虚拟现实、远程协作等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融媒体运营的思维惯性,打破传统的传媒类专业教学的限制,褪去融媒体技术在学生面前的神秘面纱。

三、教学实践的改革

(一)各专业课程教学的联动

充分调动专业课程的安排,利用融媒体演播实训中心实现专业之间课程的联动以及协作。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课程《演播室节目制作》和传播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新闻采写》,可以同时安排在融媒体中心进行教学活动,三门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实训中心各司其职,互相支持学习,不仅更贴近真实的融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流程,还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成就感,进而能促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以实际工作为任务导向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给予学生的任务应与实际传媒行业工作中的内容接近,而非脱离融媒体背景、互联网技术和相应的软硬件条件。这有利于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顺利过渡,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

根据“三个世界”理论,学生的学习环境具有两重性,即基于学校内的现实环境(课堂等)和基于IT网络技术的虚拟环境(仿真软件等),[2]二者相结合的虚实融合环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以传播学专业的《新闻采写》专业课程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的讲授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写的实践,这一过程都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外的现实环境中进行的;随后在学生对新闻素材进行了收集、分析、处理、撰写等之后,利用融媒体中心的虚拟新闻采编系统,让学生将实践作业上传,在虚拟仿真技术的支持下,虽然是学生作业但和真实的报社、电视台采编流程完全一样,最终在融媒体中心仿真播出的效果也一致。通过这一实—虚—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

(四)拟真的融媒体工作流程

很多融媒体中心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只是形式主义,其仍然是传统的媒体工作流程,充其量是一个较大的演播中心,和融媒体几乎没有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尤为注意这一点,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融媒体思维和理念,在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融媒体工作流程的关键点,采、编、播不应该分割开来进行,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五)云平台支持下的教学

传媒类专业课程以实践为导向的特殊性[3],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教学进度、节奏以及效果的把控较为困难,尤其是校外实践时,一位教师对应二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几乎无法完成教学活动。因此,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在线教学辅助平台和云平台,如雨课堂、微助教、微信小程序等,将学生的移动终端变为移动课堂,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使得教师全程掌控实践教学成为可能。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一)基于LMS的学习数据统计

LMS(Learning Managed System),即学习管理系统,提供诸如网上注册报名、课程管理、课程分配、整合多种格式的知识、信息资源、学习评估、学习活动及结果跟踪、生成学习报告等功能。[4]目前大多数教学辅助云平台都内置LMS,可以很方便地利用LMS来进行教学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根据数据统计进行评价,根据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修改前期备课时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

(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显然,前述的教学改革无论从理念还是实践上,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较大的变化,考核方式显然也需要进行改革。因此,传统笔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则是以过程化为主的考核方式,即将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任务(课堂)参与率、任务完成度、小组合作等纳入评价体系。同时,结合云平台,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多次进行考核、评价,以求全面的评价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接收方呈现多样化,对于信息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以往的传播媒体对于受众而言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可以说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强制性。[5]但是,融媒体就大不一样了,在融媒体的新型传播模式下,受众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挑选适合自己的内容和信息,因此,这就对传媒从业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然而,仍然有很多培养传媒从业人员的高校,教育教学观念还未与时俱进,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于是容易忽视融媒体时代下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多学科交叉应用复合型传媒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急需重构传媒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转变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融媒体的发展,为融媒体时代培养更多优秀的传媒精英。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专业课堂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甜蜜的烘焙课堂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美在课堂花开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部分专业介绍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