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20 14:53熊明芳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黑穗病谷子越冬

熊明芳

(迁西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迁西 064300)

1 合理密植

高秆大穗及晚熟品种留苗宜稀,矮秆及中早熟品种留苗宜密。春谷留苗应稀些,夏谷留苗应密些。在土壤肥力较高、水肥充足留苗可密些,在旱薄地、肥水不足留苗要稀些。一般要求5 ~7 叶期疏苗,提倡单株留苗,也可小撮留苗(每撮3 ~5 株)。春播一般留苗密度为每亩4 万株,夏谷4.5 万~5 万株。

2 水肥管理

2.1 谷子需水规律。谷子需水量较少,谷子抗旱能力强,谷子生育期较短,耗水时间短。谷子生育过程中孕穗阶段吸收水分最多,孕穗中后期干旱反应最敏感。灌浆期对干旱反应也很敏感,为谷子需水的第二临界期。灌浆高峰期在灌浆开始后的7 ~25 d 是种子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营养不良,一部分籽粒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秕粒。在籽粒的完熟期,外界环境条件对籽粒影响很大,此时若遇到连阴天气,或土壤含水量过高,以及氮肥施用过量,往往会出现籽粒倒青现象,最终形成秕粒,如果发生干旱又不能及时浇水,也会形成秕粒。2.2 谷子施肥技术

2.2.1 基肥。基肥一般以农家有机肥为主,还可以配合施用化肥。高产谷田亩施农家肥5t 为宜,中产田3t。

2.2.2 追肥。氮肥中以尿素作追肥效果最好。一般来说,氮肥一般分2 次施入效果较好。第一次于拔节始期,第二次在孕穗期,但最迟必须在抽穗前10 d 施入,在旱薄地或苗情较差的地块,则初次要多追。

3 病虫害防治

谷子常见病害有白发病、黑穗病、谷瘟病、谷锈病、红叶病、线虫病等。虫害有栗灰螟、栗穗螟、玉米螟、黏虫及地下害虫等。造成谷子减产的主要因素是病害,尤其是发生不普遍、一旦发生危害严重的病害,如白发病、黑穗病、线虫病、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等。

3.1 谷子病害

3.1.1 谷子白发病。①症状。谷子染病后,从幼苗到成熟期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幼芽严重感病出土前即枯死,称芽死。幼苗出土后,叶片上产生黄色条纹,叶背面产生灰白色霉状物,称为灰背;在孕穗期,病株上部叶片变黄白色,心叶不展开,直立于田间,形成枪杆或白尖;抽穗期,病株的黄白色心叶逐渐变红褐色,叶肉组织腐烂,叶片纵裂成细丝,卷曲如发状,称为白发;病菌侵染穗部,使穗上全部或一部分颖片伸长,呈刺猬状,又称看谷老。谷子白发病适宜温度为17 ℃~23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肥料和附着种子上越冬。苗期多雨时白发病较严重;连作田病害发生严重;土壤墒情差,出苗慢,播种深或土壤温度低时,病害发生严重。②防治方法:谷子白发病首选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可采用35%阿普隆拌种,拌药量为种子量的0.1%~0.2%,还可用50%萎锈灵、50%地茂松、50%多菌灵拌种,拌药量为种子量的0.7%。发病谷田应将病株拔除,并带到地外深埋或烧毁,并实行3 年以上轮作。

3.1.2 黑穗病。①亦称乌霉病、黑疸、黑霉病等。受害症状主要表现在穗部,病穗初为灰绿色,后期变为灰色,穗直立,不下垂。病粒较大,呈卵圆形,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外包灰膜,不易破裂。病株抽穗稍迟,株高略低。谷子穗部受病菌危害后,种子形状变大,呈卵圆形,内部充满黑褐色粉末,是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灰白色膜包住,膜较坚韧,收割后不破裂,病穗一般抽穗迟,穗直立,不下垂,穗长大、株高略缩短,病粒成灰白色。黑穗病主要有种子传染,一般情况下,土壤带菌不如种子带菌发病重。田间土壤含水量高,温度低的时候发病重。在春播谷中早播的发病重,迟播的发病轻,向阳坡地发病轻,背阴坡地发病重;旱地发病轻,水地发病重。②防治黑穗病首选抗病品种;用多菌灵、拌种双、拌种灵或20%氯消散、20%萎锈灵乳剂等拌种;用生物农药内疗素、农抗769 等进行浸种或拌种;或用55 ℃温汤浸种10 min,均可杀灭病菌。也可实行轮作倒茬。

3.1.3 谷子锈病。①谷子锈病是世界性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30%以上,个别重病地块导致植株倒伏,颗粒无收。②谷锈病病菌夏孢子随谷草、肥料在干燥场所,或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可用粉锈宁、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药剂,在田间发病中心形成期、病叶率1% ~5%时进行第一次喷药,隔7 ~10 d 第二次喷药。

3.2 谷子虫害

3.2.1 播种期害虫主要有蝼蛄、叩头虫、谷步甲、根蝽象等。苗期害虫主要有磷斑叶甲、网目拟地甲、蒙谷拟地甲、蒙谷土象、黑绒金龟子、谷子负泥虫、粟凹胫跳甲、粟灰螟、玉米螟、瑞典秆蝇、截形叶螨等。成株期害虫主要有粘虫、东亚飞蝗、稻包虫、稻纵卷叶螟、粟穗螟、棉铃虫、粟缘蝽象、斑须蝽、双斑长跗营叶甲等。在此重点介绍以为害谷子为主,而且目前发生较普遍的粟灰螟、粟芒蝇、粘虫、粟穗螟、粟凹胫跳甲、蚜虫等害虫。

3.2.2 粟灰螟。①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二点螟、谷子钻心虫等。粟灰螟在长江以北每年发生1 ~3 代。以老熟幼虫在谷茬内越冬,少数在谷草、玉米秆内越冬。5 月初气温达18 ℃左右开始化蛹,5 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在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1 代幼虫盛期在5 月底至6 月上中旬。7 月中旬为2 代卵盛期,2 代幼虫盛期在7 月中旬至8 月上中旬,一部分以2 代幼虫越冬,一部分发育为第3 代,以3 代幼虫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夜晚活动交尾产卵,有趋光性。卵产在谷叶背面。每雌平均产卵200粒左右。初孵幼虫在植株爬行至茎基部,从叶鞘缝隙蛀孔钻入茎内危害,造成谷苗心叶枯死。幼虫从孵化到蛀入茎内经1 ~3 d 时间。幼虫4 龄起有转株危害习性。每头幼虫可危害2 ~3 株。幼虫老熟后在茎内化蛹。2、3 代幼虫蛀茎后形成隧道,易倒折造成枯穗。②粟灰螟发生危害的轻重取决于越冬基数、气候条件,当5 月份降雨量超过40 mm,降雨8 次以上,便有可能大发生。7 月上中旬相对湿度在70%以上,2代发生重。③粟灰螟主要采用药剂防治,在谷田发现500 茎谷苗有卵1 块或千茎苗累计达5 块卵时,应立即防治。可用菊酯类药剂按常规用量喷雾。农业防治方法:一是4 月底前灭茬和粉碎谷草,以消灭越冬虫源;二是因地制宜地适当调节播种期,使宜卵苗期避开螟蛾羽化产卵盛期;三是种植早播谷诱集田集中防治,减轻大面积受害;四是拔除枯心苗控制2 代螟害。

3.2.3 粟凹胫跳甲。①属鞘翅目,叶甲科,寄主有谷子、黍、高粱、小麦等。成虫咬食叶片成白色纵条,使叶面破裂。幼虫蛀害幼苗,导致枯心死亡。受害严重的地区常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②粟凹胫跳甲成虫体长2.5 ~3 mm,宽1.5 mm,椭圆形。粟凹胫跳甲在我国华北地区,每年发生2 ~3 代。以成虫潜于土缝、杂草根际、作物根茬、枯叶及0 ~5 cm 土层中越冬。以5 ~6 月危害严重。喜食谷子叶面的叶肉,残留表皮常成白色纵纹,严重时可使叶片纵裂或枯萎。在气候干旱少雨的年份发生危害重。在干旱年份,淤土地受害重于旱坡地,而在雨涝年份,则旱坡地发生重于淤土地。早播春谷较迟播谷子受害重,重茬谷地重于轮作谷地。③防治粟凹胫跳甲方法可合理轮作,避免重茬,适时播种能减轻危害。在谷子出苗后4 ~5 叶期和谷子定苗期用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2.5%溴氯氰菊酯乳油3000 倍液,每亩用药液量75 kg。

猜你喜欢
黑穗病谷子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打谷子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水蛭越冬技术
晒谷子(外一首)
谷子黑穗病的发病及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