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线损异常率的策略

2020-12-20 15:26梁建棠
通信电源技术 2020年19期
关键词:损率线损网格化

梁建棠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东北区供电局,广东 东莞 523460)

1 国际现阶段能源利用情况

随着世界各大经济体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日益提高。由于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各种能源的消耗量在不断增加。全世界已探明可供人类开采并利用的煤炭储备量共计9.842×1011t,据估算可开采到2030年左右。探测到的可开采石油的储备量共计1.434×1015t,按当下发展速度预计可用到2050年。天然气储备量共计1.464×1014tm3,按照当前发展速度,也只能持续开采利用30年左右。虽然核能发电高效环保,但是铀资源的存储也是有限的,同时在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当中存在核泄漏与爆炸的风险,需要非常高的科技水平。

2 我国的能源现状

随着基础设施持续建设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对能源有着极大的需求。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越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的工业原料包括钢铁、水泥、稀土、塑料、化肥以及纺织品等产量也已世界遥遥领先。但是,伴随产能的不断增加,我国的资源用量也不断增加。

如果不提高我国的能源利用率,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趋势必将受到重大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在2014年进口原油约为4.291×108t,比自产原油量还要高,较2013年有大幅增加。同时,我国2014年进口煤炭约1.658×108t,相比于2013年多出了1/3。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的储备已经无法支撑原有的高能耗发展模式,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因此放弃原有的低利用率和粗放型发展的能源战略,探索出一条新的节能高效的能源发展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

3 降低线损的方向性发展

从2006开始,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政策,并且积极地开展各项寻求降低输电过程中线损率的工作。2007年6月,国务院刊登并印发了“十一五”降低线损综合性工作方案,第一次将在输电过程中降低电力损耗,高效的地开展降低线损工作,提升到政府工作层面上来。2008年,我国正式修订并颁布了节约能源法。从修改过后的能源法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已经将节约能源,高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作为我国下一阶段性发展的国策之一[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层面确认能源利用要节约与开发并重,并且首次将节约能源资源放在了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同时,我国重要的领导人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及建议。

4 电力能源的地位和降低线损的作用

电力能源是一种便利的清洁能源,从我国统计部门相关数据来看,全国发电量的28%~35%在传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损失,其主要原因在于从发电端到用电端各种元器件的能源损耗,如变压器、传输线路以及发电机等。就这一数字来看,整个电力系统中能源的损耗是非常巨大的,但也意味着降损潜力十分巨大。做好整个电力系统的降损工作,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电能。国家电力系统做好相关的降低线损工作,可以节约更多的电力资源,为国家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

5 电网系统降损工作现状

就世界各国电力系统发展现状来看,一些发达国家拥有许多比较成熟的控制线损率的方法。而我国各领域发展还不够成熟,绝大多数技术还有待开发,电力系统降低电能损失的技术也是如此。我国相关技术发展的滞后和数据采集方法的落后,导致很难精确地判断出具体的线损结果。正因如此,电力系统计算线损都是通过粗略地估计,或者说近似地计算,其中被各国公认的计算方法是平均电流法。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层面上对能源高效利用的重视,以科技为基础的技术性提高电力利用率和减低线损的方法应运而生。电力部门开发先进的软件,运用高端的硬件,不断积极研发相关的技术。

降低线损的主要做法在于科学地了解线损存在的主要位置,从而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经过有关专家和学者的长时间研究,建立网格化的的智能监控系统是降低线损的有效手段,能够应用先进的供电设备,有效地规划电力网络,构建科学的供电结构。电网中“跑冒滴漏”等现象,一直是导致损失的主要原因,因而需要积极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3]。

5.1 线损的原因

造成线损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电力系统发展较为落后,电力调度不科学和管理经验欠缺导致无法有效地降低线损率。另一方面,在整个电力输送、变相以及用电过程中,变压器、调压设备以及计量设备等元器件都存在耗能现象。因此,降低线损率需要从更新技术和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两方面着手,认真分析和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方案。

5.2 线损的构成

线损主要包括固定损失、变动损失以及其他类损失3种损失。固定损失也称为空载损失或者基本损失,通常会因负荷改变而变化。整个电力系统内存在非常多的电器元器件,在正常运行中会消耗电能,从而造成能源的损失。变动损失在电力系统中也被称作可变电能损失,在计算中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造成变动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的负荷不断地变化。其他类损失也称为不明损失或者俗称的管理损失,指的是电能在输电配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不明原因与在供用电中的偷、漏、丢以及送等原因形成的损失。

6 降低线损异常率的方法

6.1 科学规划线损管理方式

纵观世界电力企业,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对线损软件的升级换代,制定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线损管理方式。我国电力企业要想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有所建树,首先应该在更新换代电力输送线路和相关设备的同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技术,科学定位用电高峰时段供电线路中存在的线损异常区间,快速分析造成线损率异常的原因,加速整改方案的制订,监督治理措施的快速落实。其次电力部门应为全面执行所有部门现存指标考核做出科学高效的工作计划,通过分析和对比每日、每月的考核指标,第一时间跟踪和反馈线损异常情况,做到第一时间跟进检查、第一时间出动现场以及第一时间处理当前突发状况,及时高效地处理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力保在工作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快降低线损率制度工作的推进。再次工作人员应执行保障分线分区域计算,做好测量线损率的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和责任网格化管理工作。网格化的主要责任人要做到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指定方案,第一时间落实工作。在整改期间责任落实到人,以此确保实际工作符合当前网格化的客观情况。最后通过大数据调查、统计以及分析,针对性指定管理方案、下阶段降损方法以及阶段性的目标,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从而做到降低线损工作的科学、高效以及保质保量[4]。

6.2 建立行之有效的计量管理体系

建立并强化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计量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利用供电线路网格化手段,通过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统一计量和管理网格化内的所有线路设备,判断线损异常的情况,迅速完成全天候自动化的计量管理系统。

第一,升级改造的检测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反馈真实的问题,良好监控所有环节系统,及时地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第二,运行人员能够第一时间维护和维修设备,使各运行环节能够统一地完成相应的计量考核。在保证网格内各计量设备高效运行的同时,终端集约化的抄送可以保障终端用电数据及时和准确地传输。第三,在确保电路上所有设备稳定运行这一前提下,电力公司应培养抄送人员的责任感,进一步提升抄表核算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做好现存率统计工作。第四,加强大数据采集工作。人员与软件的有效配合使新建立的抄表系统可以做到统一识别用户用电量,并与总台表的时间相一致。当月的电量与草稿内容不同,会影响线损率的计算,因此工作人员不可随意提前或延后抄表日、更改抄表线路,避免抄表异常导致线损率的计算异常现象。

6.3 严厉打击违约用电和偷电行为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的偷电行为有了新的方式和方法。近年来,比特币这一数字货币的经济价值日益提高,很多违法人员冒着被法律严厉制裁的风险,在我国电力发达的省份及地区偷电,利用能源便利条件架设矿机挖矿,从而获得比特币。偷电人员作案手段隐蔽,作案方式特殊,尤其是偏远地区,偷电现象极为猖獗。对于违规用电及偷电行为的人员应当进一步严厉打击。

电力公司需要完善反窃电检查制度,提升偏远地区电力系统的排查力度,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掌控用户窃电的行为,从而维护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利用计算机和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不正常和不正规的用电情况并及时给予处理,保障客户的正常用电安全。工作人员需要发动当地群众积极举报偷电的组织,针对其挽回的损失进行相关比例的奖励,给予偷电团伙严厉的打击[5]。

7 结 论

电力能源是我国经济基础建设的发动机和原动力。当今社会,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还是工厂企业的正常运营都离不开电力的供应。我国高速发展,能源消耗极大,近些年的风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满足不了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因此,电力系统应当充分利用当下的高科技技术,全力完成降低线损工作,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度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损率线损网格化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城镇燃气管道网格化动态后果评估方法研究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电能采集及线损的影响分析
分布式光伏发电对电能采集及线损的影响
用“分区”牌显微镜透视各类“病毒”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基于降低线损的用电检查控制策略分析
浅析农村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降损建议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损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