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异体论*

2020-12-20 16:04
天津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异体气虚个体化

倪 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同病异治”是中医学诊疗特色之一。传统认为同病之所以异治,关键在于异证,即“同病异证”是“同病异治”的决定因素。《景岳全书》卷四十四烈集曰:“当识因人因证之辨。盖人者,本也;证者,标也。证随人见,成败所由。故当以因人为先,因证次之。若形气本实,则始终皆可治标;若形质原虚,则开手便当顾本。”可见体质为本,病证为标。众所周知,证以病为背景,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临床类型,显然单纯从病证关系角度难以揭示“同病异治”的本质。据此,本文试从“体病相关”角度提出“同病异体论”予以探讨。

1 “同病异体”的现象

“同病异体”的现象在古代著述、临床诊疗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中都很容易见到。古代著述如《景岳全书》卷三十四云:“便秘有不得不通者……察其元气已虚。”《温病条辨》卷二曰:“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可知虚性便秘存在体质差异。临床常见如同为感受风邪,偏阳性体质者多为风热感冒,偏阴性体质者则多为风寒感冒;而体虚者则依据体虚性质不同而有气虚感冒、阳虚感冒、阴虚感冒之分。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痰湿体质是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1],阴虚体质、气虚体质也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风险[2]。气虚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与冠心病存在较强相关性[3-4]。新近有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90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结果:居前4位的体质类型分别是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湿热质[5]。迄今多科多病种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同病异体”论提供了详实的临床证据。

2 关于“同病异体”的理解

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云:“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惟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笔者根据徐灵胎的“病同人异”思想,提出“同病异体”论的基本观点:同一种疾病的发生存在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对病邪的从化、病情的变化等具有主导性、倾向性,从而形成同一疾病出现不同类型或不同证候的背景或基础。

2.1 病邪随体质从化 就病邪和体质而论,病邪是外因,体质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来邪气作用于人体后,病邪每随体质而变化(即“从化”)。清代陈修园在《伤寒论浅注·读法》中就“邪气因人而化”作过论述:“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脏气而为寒化、热化……知此愈知寒热之化,由病人之体而分也。”《伤寒论》中所谓少阴病寒化与热化,其实质即是随体质从化的结果。石寿棠在《医原·百病提纲论》中亦谓:“六气伤人,因人而化:阴虚体质,最易化燥,燥固为燥,即湿亦化为燥;阳虚体质,最易化湿,湿固为湿,即燥亦必夹湿。燥也,湿也,固外感百病所莫能外者也。”证之临床,黄疸病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诚如《金匮要略》所谓“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中医内科学》指出:“黄疸的病理表现有湿热和寒湿两端。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湿邪可从热化或从寒化。”[6]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来看,同为湿邪,阳旺之躯得之,则湿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黄疸(阳黄);阴盛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黄疸(阴黄)。病邪随体质从化由此可见。

2.2 病情因体质变化 患有同一种疾病的个体,由于体质的差异性对某些致病因素有着易感性,从而决定了疾病性质、类型的倾向性。《素问·痹论》曰:“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说明痹病之所以有寒痹、热痹、湿痹之分,与体质在阴阳盛衰上的差异及其对相应病邪的易感性密切相关。有研究者对脑卒中与体质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老年肥胖者脑卒中多为气虚质、痰湿质,以中经络为主,而消瘦者多为阴虚质,以中脏腑为主。另有研究表明,鼻咽癌高危人群体质以单纯气虚质为特点,初诊鼻咽癌患者体质以热和瘀为特点,放疗1年后鼻咽癌患者体质以气虚质夹热、夹瘀及夹湿为特点[7]。以上提示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也会呈现出各自的体质特点。

3 “同病异体”的研究意义

3.1 揭示“同病异治”的物质基础 清代医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对“病同而人异”思想多有详述:“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中,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指出中医诊疗以人的体质辨识为立法施治要旨。即使所受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之病因相同,但个体体质有强弱和阴阳盛衰之不同,生长地域有南北之分,性情有刚柔之别,劳动有体力和脑力之异,心情有开达和抑郁之区别,食量有多有少,嗜好亦各有不同。因此,医者当知病名病因虽同而体质有异,应同病异治。

“同病异体”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如何从“一病多体”的经验中认识体病关系?开展“同病异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于揭示同病异治的物质基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3.2 体现个体化的诊疗思想 传统认为辨证论治就是个体化。不可否认辨证论治蕴涵了个体化的思想,但其仍未脱离“病”的前提,并不能体现个体化诊疗的全部意义。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对个体化诊疗的表述:个体化诊疗是基于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个体医疗设计,采取优化的、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使之更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据此拓展到个性化养生保健以及包括人类生命前期的生命全过程,从而实现由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化[8]。个体化诊疗的核心科学问题是“怎样才是个体化”,这涉及到个体差异性、群体趋同性、不同类型个体与疾病的相关性等问题。“同病异体”理论的提出,体现了个体化的诊疗思想。

3.3 推动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中明确了“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促进全生命周期健康,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的指导思想;提出“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的防治策略。目前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病前状态的预警主要通过高危因素控制、临床指标检测,待出现临床指征再着手治疗就很被动,而慢性病的高危因素种类繁多,防控干预等缺少有效工具。以体质辨识为主要工具,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可获取慢性病的易感体质类型,如高血压病易感体质为痰湿质和阴虚质,其中痰湿质贯穿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始终,阴虚质出现在患病期。因此,根据“同病异体”理论,通过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对慢性病的易感体质人群进行早预测、早预警,并通过健康促进法进行健康宣教和辨体干预,可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真正做到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

以上从病邪随体质从化、病情因体质变化的视角对“同病异体”的现象进行了诠释。“同病异体”论的提出,对于揭示“同病异治”的物质基础、体现个体化诊疗的思想、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的前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异体气虚个体化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糖尿病慢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历组、宾组同卜一事新例——兼谈字的异体归属及释读问题
EPO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中供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