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控措施

2020-12-20 16:05
河南农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阴雨乳剂赤霉病

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

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降雨偏多,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关键因素。

二、防控策略

小麦赤霉病病菌主要在玉米秸秆、谷茬等农作物残体上大量存在,田间菌源充足,加之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差,一旦抽穗扬花期遭遇阴雨、大雾、结露等高湿天气,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非常有利,暴发流行的风险大大增加。重点区域小麦赤霉病防控覆盖率在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在5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在80%以上,病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科学防控

防控小麦赤霉病要把握小麦抽穗期和扬花期,主动预防,见花打药,尤其是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大雾、结露等高湿天气,务必喷药,防在发病之前,坚决遏制病害大面积暴发流行。

首次用药时间应掌握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初期。施药时要用足药液量(植保无人机喷施药液量应在1 L/667 m2以上),施药后3~6 h 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如遇特别有利于赤霉病侵染的气候条件,第1 次防治结束后,需隔5~7 d 再喷药1 次,以确保控制效果。要注意轮换施药,延缓病菌抗药性产生,最大限度减轻病害的同时,降低赤霉毒素的污染风险。常年偶发区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天气,立即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

四、防控药剂

防控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品种可选用20%氰烯菌酯悬乳剂、45%咪鲜胺水乳剂、43%戊唑醇悬乳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烯肟·戊唑醇悬乳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2%井冈·蜡芽菌水剂、枯草芽孢杆菌等。

猜你喜欢
阴雨乳剂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南苏丹1区原油破乳剂和反相破乳剂筛选评价及应用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扶绥县春耕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持续阴雨期间鳜鱼养殖池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老化油聚醚破乳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垦荒
虾青素干乳剂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