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2020-12-21 08:05豆学兰
甘肃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党和政府文明生态

豆学兰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成县 74250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生态文明思想为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状态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但在生态文明思想认识方面却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在建国初期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尤其在1955年,毛泽东号召大家“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但由于当时我国还是农业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大多数农村的经济形态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工业生产十分落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朴素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向自然界获取原材料,尤其对森林的破坏比较突出,工业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甚微,这就决定了当时人们对生态文明认识的局限性,只能界定在打扫卫生、防沙治沙,兴修水利、农田基建、植树造林等方面,还没有认识到工业污染带来的诸如食品安全、饮水安全、医疗卫生安全、河流土壤污染等问题。人们认为自然界是能够被人类可以征服的,以至人定胜天思想成为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缺乏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敬畏。1972年我国参加了联合国组织召开的第一次环境大会,通过这次会议,我国才意识到我国也有严重的环境问题,1973年我国召开第一次环境保护大会,在会上确定了环境保护的三十二字方针,标志着我国开始正式重视环保问题了。

在1983年的环境保护会议上,“环境保护”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在实践中,为了发展生产力,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人们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这些都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人们向自然界疯狂掠夺资源的同时,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气污染、河流污染、矿藏资源破坏、森林资源破坏、植被破坏等问题极其严重,最终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自然灾害频发。随之工业污染所带来连锁反应,各种化工原料、食品添加剂注入食品领域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医疗卫生安全等问题,人的生存受到威胁。

2003年非典疫情后,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加剧,环境问题就是民生问题,相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等生态建设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总体布局、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则标志着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尤其2018年5月在青海省召开的生态环保大会作为最高规格的环境大会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意义、目标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困扰大家的关键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

总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对生态环境十分重视,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由非理性走向理性,由非科学走向科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深化,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很难通过精确的数字予以说明,只能通过概括性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有些成就是无法用数字表达的,主要成就表现为:

(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当前城市环境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改善,城市的园林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城市卫生清洁度大幅度提升、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城市工业污染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景象随处可见;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经济发展方式得到扭转,以前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已经转向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式。

(二)生态经济效益彰显

生态工业发展迅速,尤其在新能源开发领域成绩突出,比如风能、核电站建设、节能产品等方面的企业发展迅猛,由此引起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生态农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原生态绿色食品产业在农村蓬勃发展,如养殖业方面的土鸡、土鸡蛋、土猪等深受人们喜爱,种植方面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等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

如原始森林、野生动物、草原草地、江河胡海、群山峻岭等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并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另外农村的产业园区也成为人们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由此带来的生态旅游服务业也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

(四)生态文明思想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党和政府通过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和落实,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能够自觉地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如全民自觉开展植树造林、护林活动,公众场合吸烟现象减少、垃圾分类理念开始实践等。人民群众由以前的被动参与生态建设转向积极主动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热爱自然开始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追求和愿景。

三、新中国成立7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到了攻坚期,过去70年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进一步发展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因此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十分重要,将会为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当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十分丰富,有宏观经验也有微观经验,下面主要从宏观上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生态问题是关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过程中每次取得的重大成就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为全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无法解决环境方面的根本问题,只有举全国之力才能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然,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共召开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并成立了相应的环保机构,制定出台了相应环保制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其它的四个建设一道纳入社会总布局写入了党章,写入了宪法,为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和实践是决定性因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是否取得成效决定权在人民手中,所以党和政府出台环境方面的政策后,必须要广泛宣传,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益处,让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享有获得感、幸福感,人民群众才能形成对环境保护高度的自觉和觉醒。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探索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因素。

(三)形成科学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

虽然党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人们对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错误,将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背道而驰,相向而行,适得其反。人类社会文明的底线是生态文明,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文明才能兴盛。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经济社会就会健康发展,否则,任何凌驾于自然规律和法则之上的行为都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具有科学性。因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新时代,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建设新思路,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丰富与发展,又是对我国传统自然观的扬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方向,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方案。”[1]

(四)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2]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全局性和前瞻性,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自然资源方面的法律《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有效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过程全覆盖,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战略思维、强化刚性约束的法治思维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思维,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和魄力 。

总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时代下,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以坚持问题导向和注重实践检验为目标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它作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路明灯,助力实现强国梦。

猜你喜欢
党和政府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依托新媒体平台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新途径
走近内心走向爱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对不文明说“不”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