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名师班主任角色定位及育人优化

2020-12-21 01:13孙清磊
关键词:三全育人名师育人

孙清磊

(华北电力大学 学生处,北京 102206)

一、新形势下“三全育人”工作的内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一教育理念提出后,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其内涵不断深化,影响力也不断地扩大。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随后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说“三全育人”的理念是对现有各类育人项目、载体和资源的整合,也是对将来一段时间高校育人格局、体系和标准的重新构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角度深刻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三全育人”的理念从一定的层面上来说,给出了高校“怎样培养人”的现实可行路径。全员育人涵盖了学校的全体教职工,包括思政工作队伍、教学科研人员、管理服务人员,广而言之,还包括学生自身,以及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全过程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全过程,而全方位则是指学校育人的各种载体,包括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各类教育管理的空间和场域。在高等学校实行“三全育人”,就是要调动各类主体的力量,挖掘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育人资源,通过有效整合和协同联动,实现育人工作在学校各领域的全面覆盖,形成多维并进、互补互动、综合融通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高校班主任是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同时很多班主任也是教学科研人员或是管理干部,在高校中具备多重身份角色。身兼多职的班主任是高校育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育人各环节的紧密关联方。新时期,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的更高要求,进一步理顺班主任工作机制,探索创新班主任育人方式、内容和载体,充分挖掘和利用班主任育人资源及潜力,成为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二、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回溯

上世纪50年代,随着高等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院系调整,各高校以学生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模式逐渐形成并固化,同时班主任制度也在清华大学等高校中出现并发展。但这一阶段,国家并没有针对高校班主任的明确制度文件。国家层面上首次正式提出班主任的概念是在1961年[2],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央批准实行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中提出要在一、二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文件还就班主任的来源进行了说明,提出班主任可以从高校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年轻教师队伍中具备一定政治经验的人进行选聘。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新中国高等学校班主任制度的正式确立。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高校班主任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从1966年开始,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班主任制度也受到了严重挫折。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发展进入新的时期,高校班主任制度才得到恢复和重建。1978年,教育部在《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再次提出要为一二年级学生配备政治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班主任队伍的构成上,除之前文件提到的来源外,1980年教育部和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还提出班主任可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人。同时文件提出班主任既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分人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同年,北京市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为使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既保持相对稳定又能不断补充更新,从教师中挑选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兼任学生的班主任。在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文件的指引下,很多高校纷纷恢复重建班主任制度。此后随着中央和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班主任队伍得到蓬勃发展。[2]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再次强调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对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明确,而随后教育部专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更加详细具体地规定了班主任队伍的工作职责、选聘培养及相关保障方面的问题,为接下来一段时期内高校班主任制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大推动了班主任队伍的发展。

从构成上来看,目前高校班主任多为兼职,区别主要在于有的高校是以行政人员兼职为主,有的是以专业教师兼职为主,有的鼓励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有的则主张有资历的教师来担任。不管何种模式,班主任队伍作为一支重要的思政工作力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面临学生群体差异化的成长发展环境,学生群体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专业化,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鉴于当前班主任队伍基本以兼职为主,除了要完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外,日常还有大量的教学、科研或是管理任务,实际能够投入到班主任工作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此外班主任与辅导员等其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还存在一定的职责重叠交叉,很多具体的工作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现象,造成班主任在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认知上出现了一定的困惑。一些年轻的班主任老师由于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水平和育人质量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心选聘专业教师,尤其是专业名师担任班主任,更加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大格局的构建。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选聘校内名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这也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提供新的模式选择。

三、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名师班主任角色定位

名师一般是指在教育教学的某一范围或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认可度和影响力,且具备良好的师德的教师。[3]这种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有效增强他们行为的“说服力”,由名师们产生的注意力价值以及他们自身“可信度”带来的人格魅力可以在其开展思政教育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4]相对其他普通教师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选聘名师担任班主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针对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针对教师,习总书记提出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教师的标准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结合班主任工作职责及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师及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新要求,高校名师班主任应扮演好以下角色。

(一) 名师班主任应是“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而作为与学生接触更为密切的班主任,其活动贯穿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行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因此班主任自身的学养和德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名师不能只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在当前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下,名师除了做好专业教学外,更应成为深度参与学生教育,塑造学生品格和品行的“大先生”,名师班主任应在在授业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要能够把教书和育人工作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为高校育人的骨干力量。

(二) 名师班主任应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全程”陪伴者

名师班主任育人工作在“全过程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全程育人强调的是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的参与和覆盖。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都应该有教育的主体和内容来影响学生。目前看来,由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基本按照1:200的师生比配备,限于工作时间和精力,平均到每名学生的教育资源有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也大都仅在某一段时间内和学生接触。因此能够陪伴学生成长最多的就是班主任。做好育人工作,需要名师班主任全过程地跟踪学生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变化和成长,利用自己在人生阅历、专业学养等方面的优势,构建适应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特点的教育内容体系,做好“全程”的陪伴者和引领者。

(三) 名师班主任应是“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者

“三全育人”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育人理念。它强调的是所有育人相关主体的全员参与,除自身积极参与育人工作外,名师班主任应联系好学校的管理者、校友、家庭等育人主体,相互配合,加强交流和沟通,形成有效的育人合力。努力构建学生成长关爱服务体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体系,营造全员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和学生自我觉醒和自我成长的氛围。[5]名师班主任应同时做好一个协调者的角色,促进各教育主体与各教育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要素之间的桥梁,统一教育理念,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

四、名师班主任育人工作优化

名师班主任在开展育人工作中具备天然的优势。但是如何挖掘好、发挥好以及利用好这种优势则需要名师班主任及学校各育人系统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通过厘清班主任工作重点,完善名师班主任选聘培养机制、改进名师班主任工作方法,整合名师附带教育资源等方式,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 发挥名师效应,做好课程育人工作

课堂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这里的课堂教学并不专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包括了高校开设的各类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课程育人工作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所有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落实课程育人工作中,名师班主任大有可为。名师一般掌握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走向,名师班主任的课程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名师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在专业领域形成的成就和贡献产生个人魅力,并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认同感。当学生们认为名师在专业领域比较出色时,便会想象他们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出色,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名师班主任在课堂上传递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能够产生巨大的说服效果。因此名师班主任应用好第一课堂,在教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注重所授课程中隐性育人资源的开发,通过自己在课堂的言行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递给学生,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的润物无声,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 将一二课堂工作有机融合,做好学生教育管理

以专业名师兼职的班主任身负第一课堂教师和第二课堂引导者的多重身份。名师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好这种优势,在一二课堂的教育教学的方方面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促进两个课堂的有效对接和双向互动,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鼓励和引导班主任老师更多的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文化体育及各类学生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中,一方面扩充学生教育管理的力量,另一方面提升育人工作的质量。通过名师担任学生班主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了解,班主任老师可基于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更为准确的把握,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授课的方式和内容,创新工作的载体,激活高校思政工作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名师班主任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规划一二课堂的发展,化解目前一二课堂中出现的教育内容、教育时间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方面的矛盾。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合作,构建辅导员、班主任、教辅人员等群体的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实现教育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及时共享。

(三) 挖掘名师班主任育人潜力,做好育人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下,名师班主任不仅要做好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者,更要做好各类育人资源的组织协调者。名师本身附带着大量优质的育人资源,如优质的学术科研资源、前沿的先进理念、宽广的人脉关系,这些资源均可转化为班主任育人的有效支撑。此外,班主任还可根据具体的育人需求,挖掘身边可利用的育人资源,构建育人的多方位支持系统。在学校维度上,班主任可积极主动的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制度方面的保障。同时做好校内各部门工作的系统整合,提升工作的规划水平。利用好班主任之间的同辈互助,加强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用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学生资助中心等校内专业帮扶机构,通过业务咨询或及时转介等方式,疏解自身的工作压力,同时提升育人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质量。争取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协同配合,依托网络等技术手段,推进育人过程的家校合作,增进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利用各类社会专业机构在高校育人方面的特长和优势,吸引社会专业力量和资源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 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参与“三全育人”

名师身上具备的广泛认同和尊重会转化为一种强烈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同时也会影响其他教师的教育言行。实施名师班主任制度,可有效发挥名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关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促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大格局的形成。高校可加强名师班主任典型的选树和宣传,通过工作考核、评优表彰、交流培训等多种途径,增强名师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效应,通过名师示范,持续地向其他教师传递先进的育人工作经验和理念,帮助青年教师发展成长,形成良好的班主任工作氛围,同时在青年教师中做好名师的培养,确保名师班主任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五) 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提升名师育人的科学化水平

思政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受众也有着不一样的时代特征。想要做好思政工作,就必须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专业技能。班主任不仅要了解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要了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摆脱目前班级管理以经验为主的情况,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围绕学生安全教育、学业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生涯规划、毕业生离校教育等工作专题开展学习培训,增强班主任政治和业务素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技能体系,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的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六) 完善管理制度,推动名师班主任制度长效发展

建立健全名师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制度,促进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确保名师班主任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高校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名师班主任的选聘、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要通过系统的机制设计,确保名师班主任选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可持续。加大班主任队伍保障,提升班主任津贴待遇,探索将班主任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统计。将名师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纳入其评奖评优、职称晋升、聘期考核等工作的考核指标,通过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多重激励提升其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名师育人
初·名师 施建东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名师风采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名师直播课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