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教”背景下乡村小学教师学校归属感研究

2020-12-21 03:43赵财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归属感专业成长

赵财

【摘要】乡村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柱,他们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的功绩是不可泯灭的。近年来,在“走教”模式的大背景下,教师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得到一定满足,生活现状和生存状态均发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生活、工作、专业成长和人际交往上。本文在对G省L镇的三位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观察和实施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乡村小学教师的归属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走教;乡村教师;归属感;专业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一)走教的施行改变了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

“走教”是在教育公平大背景下为解决农村教学资源不平衡、师资短缺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策略,其主要思路是:学生不动,教师巡回走教。这种策略提出后被各地借鉴并进行试验,各省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尝试性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成果。其中,G省L镇的“教育园区”的走教模式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下进行的一场教育综合改革,短短几年时间,园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乡村教师的生存、生活现状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乡村教师归属感研究的现实要求

乡村教师是乡村基础教育的“中流砥柱”。乡村教师是决定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乡村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乡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相对于城市教师而言,乡村教师无论在工作环境还是在专业成长上都远不如城市教师,但是这类群体在乡村基础教育工作中依然默默无闻并且为乡村教育做出了大量的牺牲和贡献。客观上,这类人更需要、更应该被关注。另外,乡村教师归属感研究有一定的现实要求。

归属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在乡村学校的教学工作,归属感缺乏不利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乡村学校教师归属感缺乏影响教学效果;乡村学校教师归属感缺乏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由于乡村学校教师普遍缺乏归属感,致使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乡村学校教师归属感缺乏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在个体对职业的高度认同基础之上。目前,乡村小学教师归属感普遍低下的现状影响到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低认同感使得部分教师对教学丧失热情,教师没有积极主动的意向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更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进行规划和设想。这是一种消极的状态,不利于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获得成长和进步。

二、乡村小学教师的学校归属感现状

乡村教师们的食宿和办公环境发生了变化。园区分为住宅区、办公区和综合服务区。住宅区为教师们提供周转房,已婚教师可选择套房,单身老师可选择单身公寓。教师们不再担心住房问题,不再为购房的高额资金而愁恼。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已婚教师和部分单身教师已经入住园区的周转房,少部分老师因为家就近任教学校而暂时没有入住。综合区主要包括食堂和澡堂。食堂主要是为“中心校”的学生和教师开放,每天提供早、中餐,食堂的工作人员大都是教师家属,这解决了教师家属的工作问题。至于教学点,各教学点教师实行轮流买菜制,由园区聘请做饭阿姨到各教学点为教师们做早中餐。办公方面,园区有专门的备课教室,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教师们平时可联网学习和开展教学交流,每周四教师们在专门的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

教师们接受园区统一管理,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走教模式运行后,各小学教师集中在园区统一食宿、统一接送,园区规划4个走教片区,每个片区配备专车1辆,每天负责接送教师白天到走教学校上课,晚上在园区食宿、备课及开展教研活动。这样一来,使得教师的出行由依靠步行变为校车专送,教师由家到学校的“多点对多点”形态变成了由园区到学校的“一点对多点”形态。

教师的教学形态发生了变化。在教学内容方面,走教实施后各教学点和完全学校都拥有了现代教学设备和远程教学资源。教师们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课本实施教学,可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资源辅助教学,教师不再照本宣科。教学方法上,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一种,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多样化、高效化。在教学对象上,巡回走教教师教授的学生量增多,年级增多。尤其是音、体、美教师,定期在两所以上学校间交流走教,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都是巡回走教教师的学生,打破了教师“校内”授课的传统。

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量发生了变化。走教实施前,教师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教学、班级管理。走教实行后,教师纳入园区管理,走教教师新增一项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并且此项工作已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当中。在工作任务增多的情况下,相应地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尤其是巡回走教教师,不仅要完成本校的三项基本工作,还要完成走教学校的工作任务,工作量成倍增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路径发生了变化。以前各学校的教师的专业成长基本靠自我反思和校本研修两种途径,现在的走教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路径主要依靠专家引领和集体帮助。聘请优秀教师讲学和园区内部的集体备课就是很好的例子。

乡村教师的人际交往发生了变化。教师由”学校人”变成“学区人”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师的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同事间的关系拉近。走教教师群居园区后,大家与园区内其他学校的同事产生了交往,方便了同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的人际由学校扩大到整片学区,无疑加深了同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事间的情感。

三、乡村小学教师的学校归属因素分析

学校归属感指的是:在学校社会环境中,个体感到被他人接受、尊重、包容和支持的程度。具体而言,教师学校归属感是指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在学校里面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生活后,教师与学校充分磨合后,教师自觉在心理上、感情上对单位产生认同感、对职业产生安全感、对工作产生使命感、对付出产生价值感、对同事产生亲和感、对生活产生满足感、对现在满意和对未来充满期望等这些感觉整合内化后形成教师的歸属感。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学校归属感是由“多感”的整合内化形成的。

(一)对学校的认同感

朱兴国认为,对学校的认同感不仅是乡村教师留下来的前提,而且是他们职业坚守的内在动力。认同感能促进乡村教师对教育的忠诚,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充实他们的教育智慧。回归教育本源,能催生乡村教师的归属感;发挥乡村教师的自我效能,能使其体验成就感。乡村教师通过“走教”,他们对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公环境、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待遇方面有了一定的认同。

(二)对职业的安全感

职业安全感是指一个人在职业中获得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或将来的各种需要。职业安全感是教师坚守岗位的内生动力,也是教师永葆教学热情的重要保障,更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促成因素。“走教”背景下的乡村教师们对于教师职业安全感的认识,有农村教师的普遍性,也有走教老师自身的特殊性。普遍性的认识集中于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社会地位的认可,也就是对教师职业的静态审视。特殊性的认识则是从专业成长、人生规划等多方面的动态的把握。半百教师从静态上谈了职业安全感:“现在有学校提供的周转房,有校车接送上下班,有公共浴室和澡堂。这些待遇,让我的生活更安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我的教学更顺心,现在我的教学热情高涨。我感到了自己的职业自信,我内心感受十分踏,看来我的坚守是正确的。”手风琴老师对于职业安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他还与以前做了对比:

“我在这里任教11年了,前8年,我和其他老师没什么区别,默默无闻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几乎不被外界所知,也没有走出去学习的机会。现在我巡回走教后,得到了媒体的关注,而且园区领导也给予我出去培训的机会。这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盼头,我现在又有了当年刚入职时的那种干劲儿,我感受到了工作带给我的希望。”

(三)对工作产生的使命感和价值感

实证研究表明,具有强烈工作使命感的个体往往会将其生命与工作融为一体,并通过在工作中展现一种自动自发的积极行为寻求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意义感和目标感、自我表达以及社会贡献等,进而在工作中体验到内在的乐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命感是归属感的一部分,乡村教师的使命感是在他们对于教学工作高度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一种责任心和事业心。三位老师对工作产生的使命感和价值感的表现是不同的,半百老师是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书育人”的宗旨来谈的:“我觉得不论是城镇老师还是乡村老师,我们的职业都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完成好教学工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所以,学生就是我的一切,把学生教好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新手女教师认为自己对工作产生的使命感和价值感是通过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给学生授业解惑中表现出来的:“我是新手教师,在我肩上有很重的担子,我要利用园区给我的学习机会去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使自己处于学习的状态,走在教育前线。我希望这些新的东西都能在我的学生身上践行。”作为管理人员的手风琴老师,深知要做好先锋作用,无论是搞教学还是搞管理,始终有一种很强的责任感,这是他一直在做并会坚持做的事情。

“从园区安排我巡回走教的那一刻起,我就意识到了园区对我的重视,包括后来我任艺术组的教研组长,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对于园区的重要性。目前,我一直坚持音乐走教,这是园区的特色,我把这项工作认真落实了,受到了媒体和记者的报道和采访,这使我意识到了我在园区中的存在价值。”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以目的为导向,所有行为的首要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价值感是指感受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和重要性,为之做出贡献。在走教这个社会环境中,每位老师感受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且通过访谈发现他们为园区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从三位访谈对象的陈述中可以看出,乡村小学老师在走教过程中已经将自己的工作融入学校的工作中,他们从“独立人”转变成了“学校人”,这种主人翁精神、对教学的责任感以及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强烈渴望,就是他们对工作产生的较高的使命感的具体表现。

(四)同事间产生的亲和感

安东尼·罗宾曾说“人生最大的财富便是人脉关系,因为它能为你开启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门,让你不断成长,不断贡献社会。”在工作中,同事关系也会影响自己对集体的看法,甚至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乡村教师的学校归属感在人际上表现为同事间的亲和感。从半百教师的叙述中就可以看出:“我觉得我和同事的关系很融洽。雖然我年龄偏大,但是我比较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我和其他同事一起上班、一起做饭、一起聊教学、一起下班。可以用“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来形容。年轻老师们思想先进、开放,性格开朗,和他们相处总能带给我欢笑。而且,我们还互帮互助,我不太会多媒体,他们就手把手教我直到我学会,他们有时生病请假我也会主动帮忙代课。感觉大家就像一家人,亲切、贴心、关怀备至。”

由此可以看出,乡村小学教师间的关系很融洽,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这种关系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同事情已上升到了一种“特殊的亲情”,这种认同也是一种“爱与尊重”的满足。这种融洽的同事关系是乡村教师的较强学校归属感的具体体现。

(五)对生活的满足感和期待感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当人们对生活处于满足状态时,就会表现出对生活和工作的强烈热爱。目前,乡村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半百教师说:“我比较满足自己现在所处的生活状态,学校的工作环境也变好了,还有自己的房子,上下班有专车接送,关键是工资也还不错。这对于一个乡村教师而言,我已经很满足了。”手风琴老师说:“我也比较满足自己的生活状态,我的这种满足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我现在不仅有时间去看专业方面的书籍来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个体自认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这种目标可以是短期的打算也可以是长期的规划,鉴于三位乡村教师对工作的认同和满足,他们对个人的发展有了打算和规划。

女教师现在一直在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就是把课上好。“我期待着自己的课能在园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我也渴望自己能登上各种赛课平台和行业内的优秀人才相互切磋学习。”另外,五年内希望她自己的职称能晋升一级。

半百教师虽然已经50出头的人了,但对于自己的未来,他始终充满希望。“我给自己的未来也立了一些目标。首先,我要在一年内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并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授课。其次,我个人有寫文章的爱好,希望自己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并发表。最后,我期望自己能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完成好,带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在这些都做好的情况下,半百教师期待着自己退休前在职称上有所提升。

乡村小学教师的学校归属感总体呈现出由弱到强,处于由物质到精神、由安于现状到追求专业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其中有乡村小学教师的内生动力,也有学校的政策外在促力。但要说明的是,基于研究对象自身的特殊性,不同的研究对象的归属感的影响因素的侧重点和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从访谈分析来看,新手教师归属感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对园区的认同(环境、待遇)、专业发展和同事关系三个方面,专业发展占据支配地位。老教师尤其是离退休的老师,他们的学校归属感则受园区或者学校的教育理念、工作的满足感两方面多一些。作为管理者而言,工作使命感是影响其学校归属感的首要因素。

四、建议解决策略

(一)丰富乡村小学教师精神生活,升华其学校认同感

园区在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乡村小学教师提供了舒适的房子和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尤其是在教学设备上其配套的完备性不亚于城镇学校,这使得乡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便捷高效,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们教学备课的繁重负担,乡村小学教师有了相对宽裕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但是访谈得知,大部分教师的业余时间是荒废的,尤其是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几乎没有利用起来。作为“园区人”的走教教师们也是“社会人”,他们渴求在学校中多一些集体活动来丰富他们的园区生活,他们迫切希望园区能带给“园区人”更多的精神享受。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乡村教师的需要已由低级过渡到高级,由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由此表明,乡村小学教师对目前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较满足,已经能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融入学校中去,也表明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逐步增强。目前,学校应开展一些文娱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通过各种集体性活动加强园区内教师们的联系和交流,给他们搭建精神互动平台,让乡村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每一个老师真正找到学校的归属。

(二)强化乡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其职业安全感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素质的提升对于L园区的教师来说是必需的。通过走访中心校和走教教学点发现,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比较低,他们对于自身的专业素质缺乏深入认识,大部分教师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理解还停留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狭隘的层面。L园区正在实行的“集体备课”能唤醒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意识,也是一个专门强化教师素质的专业平台,但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载体,通过它不仅要使优秀教师发挥模范示范作用,还要使普通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和专业实践四个方面都能有所成长。目前园区的集体备课还不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因此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是强化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建立学习共同体能将每个人的专业优势和个人能力发挥出来,可以有效的进行优势互补,使每一个学习小组的综合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当每一个人都实现了最优发展时,整个乡村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就会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们的职业安全感也会随之增强。

(三)规范教师管理,凸显教师价值,激发教师使命

个人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个体为个体所在的群体或所处的社会做出的贡献,乡村教师的个人价值同样如此。走教给乡村教师的物质和精神都带来一定的满足,使得教师们对自己教师身份的认同加强,进而使得他们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和人生规划,反过来更安心、主动地投入教学。通过走教,加强了乡村教师自身的价值认同。但是,个人价值受到园区的重视度不够。通常情况下,走教的乡村教师的工作繁杂,很多时候不仅是本职内的还包括非本职内的。尤其在走教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的付出远远超出中心校的教师,但这种付出似乎不能体现出走教乡村教师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教师管理上应当把走教乡村教师的考核与其他教师分开考核,设定有别的考核标准和要求。另外,走教教师除教学外的工作可以进行适当的补贴和奖励,并把相应的补奖政策规范化后纳入走教教师管理中去。尽量从制度和政策层面给予走教教师的人文关怀,让走教教师真实地感受到自己走教和对学校发展的价值所在。从而使得每一位教师获得教学自信,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教学和学校发展,肩负起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重大使命。

(四)找准专业成长路径,促进乡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乡村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是提升乡村师资力量和质量的必由之路。学校在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之前,要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路径。根据不同路径提供针对性指导和引领,让教师们能很快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自己专业领域内有所研究成果。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定要足够重视。可利用这些资源,建立“导师制”,让老教师帮助新教师在教学上快速成长。对于一些新手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研究热情,适时请一些研究人员到学校开展教育研究的讲座,让这些年轻教师具备一定的研究意识。而且,还应该给予他们一定激励和支持,让他们有研究的动力并落实到实践中。这样就使得一批青年教师在科研路上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除此之外,对于所有乡村教师都应提供多种机会。这点是L园区教师们的共同心声。通过对三位对象的访谈了解到,他们渴望有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技能大赛,他们渴望这种赛事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希望借助这些比赛进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交流和学习进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升。在职后培训方面,乡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圈子很窄,对于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也没有实践上的经验。尤其在职后,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很少。因此,园区应定期组织一些培训,有必要时选派部分教师代表外出学习。总之,要实现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要结合走教的实情和乡村教师自身的实际,找准适合他们的专业成长的路径。

(五)增强乡村小学教师满足感和期待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作为乡村教师要时刻吸收新知识,并与已有的旧知识融会贯通。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在新时代教育道路上不落伍。尤其是乡村教师,肩上肩负着更重的责任,要培养好乡村学生,自己必须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充实更丰富,进而才能把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才能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把旧知识更科学地呈现给学生。“活到老,学到老”是乡村教师追求专业成长的基本学习观,贯穿于教师的一生,体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乡村教师应结合自己所处的不同阶段来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除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学习教育思想,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园区和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为乡村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并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确保乡村教师在工作之余有合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皮特里.动机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归属感专业成长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