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构活动中培养中小班幼儿数学能力的探究

2020-12-21 03:36冯智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0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合作

冯智芳

【摘要】观察建构材料的外形——给建构材料命名——材料的运用开始,通过观察、操作、确定主题、设计思路等等,一步一步深入建构活动,那么,幼儿园如何让幼儿进行创作性的建构活动呢?如何在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呢?

【关键词】建构活动;数学能力;合作

从2017年9月开始,我园小二班参与了“幼儿园建构游戏对幼儿数学能力的影响”的课题研究探讨。从购置积塑建构材料到老师培训,课题研究开始了。在培训课,从认识积塑建构材料开始,观察建构材料的外形——给建构材料命名——材料的运用开始,通过观察、操作、确定主题、设计思路等等,一步一步深入建构活动,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对象是老师,是成年人,较容易理解明白,那么,在幼儿园要如何让幼儿进行创作性的建构活动呢?如何在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呢?

在小班的建构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少,他们的建构活动较随意,出现无目的搭拼、 坚持时间短,还容易出现情绪情况,容易放弃。针对小班幼儿的情况,笔者在活动的设计上,注重由浅入深,从简到繁。

一、熟悉材料

建构材料多而复杂,颜色的不同,形状的多样,功能的不同等等,上百种的材料,如何让只有3岁的幼儿在最快的时间内熟悉呢?我们面临到了课题的第一个难题。

小班的幼儿对于物品,第一直观印象是颜色,色彩斑斓、鲜艳又漂亮的颜色吸引幼儿的眼球,笔者就从颜色开始,让幼儿认识材料,首先学习分三种颜色的同类材料,逐步到学习多种颜色的同类材料;从学习三种颜色的不同材料到多种颜色不同材料。在学习分类的过程中,给材料起名字,学会和材料做朋友,通过观察、游戏、讲故事的方法,让幼儿熟悉基础材料。幼儿在认识材料的过程中,学会点数材料上的点点,区分材料的长和短,知道材料又长又短,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高的是砖,矮的是板。低结构材料是幼儿最快熟悉的,如有四個轮子的积塑材料、花、树、小人像等,这些直观辨别就可以,这些低结构材料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材料,每次的建构活动,幼儿都喜欢用上它们。

二、丰富幼儿对建构物体的感性认知经验

建构活动的内容,大部分挑选是幼儿身边的事物,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不深刻,建构物体的兴趣也就不大,老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观察身边周围的事物,学习从上到下、由里到外的观察方法,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有细致的了解,逐步积累生活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在建构活动中产生搭建的兴趣,并在搭建过程中有建构物体的突出明显的特点。这些事物包括幼儿经常看见的车辆、动物、楼房、幼儿园、超市等等,除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以外,还有从书本、电视上看见过的事物,也能成为幼儿建构活动的主体。积累生活经验是建构活动的关键。

三、学会操作低结构建构材料

低结构材料,容易让小班幼儿产生搭建的兴趣。在有四个轮子的材料上,运用堆高、平铺的方法,就成了一辆小汽车,一些能力强的幼儿,会运用围合的方法,搭出一辆小货车,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会观察自己身边的同伴用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模仿他们,当搭建成功的时候,幼儿会表现出兴奋的情绪,拿着他的车子向同伴炫耀,一起溜车。低结构材料,小班幼儿掌握较快,容易搭拼出成品,能较快体验搭建的成功,幼儿搭建的兴趣大。但也有一些幼儿需老师或同伴的帮助,如果不适时介入,这部分的幼儿容易放弃搭建,没有搭建的积极性。在搭建低结构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学会大胆操作,会模仿他人的作品,建立起自己的信心。

四、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小班幼儿观察物体没有一定的顺序,看见什么说什么,这样的观察往往会漏掉一些主要特征,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在观察上会很细致,他们会发现一些大部分幼儿看不到的细微的地方,而这些细微的地方却是这件物体的特征之一。如果老师能正确引导幼儿,教会他们观察的顺序,他们是会发现这些特征的,那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会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搭建的目的就轻易达到了。小班幼儿要学会基本的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观察方法。

经过小班一年的建构活动的开展,幼儿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对于物体的形状、大小、长短、数量等客体性质的感性经验有了一定的提高,获得了许多积木与积木之间关系的经验,学会思考和解决一些直观、简单的问题。

2018年9月,幼儿升入中班后,我们班继续对此课题的研究探索。中班幼儿,在对生活认知上,有了质的飞跃,视野开阔了,见识多了,懂得的道理也比小班多了。在观察、分析和表达方面进步了。中班第一个建构课题内容《鳄鱼》活动的观察分析课堂上,幼儿能根据自己对鳄鱼的认识,积极发表意见,“我在广州动物公园里看过鳄鱼,它的样子很凶,有大大的嘴巴……”“鳄鱼有尖尖的牙齿……”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笔者问:“鳄鱼的皮肤是怎样的呢?”琪琪回答:“凹凸不平的。”笔者继续问:“我们可以用哪种积木表示鳄鱼凹凸不平的形态呢?”这问题让幼儿停顿了一会,每张小脸蛋都是认真思考的神态,幼儿们三三两两地在小声讨论着……思考后,幼儿们有答案了,纷纷举手,个个都跃跃欲试,希望教师能让自己回答。在观察分析活动中,幼儿们积极回想已有知识,认真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鳄鱼”的建构活动中,幼儿们在挑选材料上用了较长的时间,他们一边比较一边小声讨论“哪些材料更适合表现鳄鱼的皮肤?”他们在“挑材料—搭建—再挑材料—再搭建”的过程中,不断运用比较长短、高低、形态的吻合等数学能力,尝试用平铺、搭建、围合等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建构,力求搭建出一条鳄鱼来。

五、合作搭建让幼儿对建构活动更积极

在建构活动中,我们班的幼儿喜欢合作搭建,小班上学期的时候,对工作的分配比较随意,谁喜欢拿材料就自己拿材料,谁喜欢搭就搭,往往出现了拿材料的人多,材料一大堆,一个人在搭建,忙不过来,所需时间较长,作品单一。小班下学期,幼儿们学会了组合,把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并成一件大的作品,在合并后一起增添部件,一起玩,对于组合起来的作品,幼儿们表现出得意洋洋的神态,可高兴了。

上中班后,幼儿们学会了制定计划和分工合作,他们在工作的分配中有了自己的主见,有一位小组长分配工作,负责挑积木的,负责搭建的,等等,分工清晰,组内的幼儿都乐于接受自己的工作,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会积极沟通、交流、分享建构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建构,让幼儿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合作过程的乐趣,让幼儿对建构活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合作的过程中,幼儿们也会出现一些数学问题,如房子的高矮、空间大小、动物的腿不一样长、门柱不平衡的问题,这时候能力强的幼儿会为能力一般的孩子消疑解惑,老师要观察分析,不要急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注意适时介入就可以。

在第一节“鳄鱼”活动中,幼儿的作品相识度较高,因他们都喜欢模仿,看见别人这样搭,自己也这样搭,也因为老师的示范,固定了幼儿们的思维。所以,在搭建活动中,我们会和幼儿观察分析物体,不会第一时间示范搭建,这样他们才会搭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如,《鳄鱼》一课中,尧尧小朋友搭建的“鳄鱼”,体态是弯弯的,非常有动感。建构活动促进幼儿的客体认知发展,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建构活动更能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白雪.建构区中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性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合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