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探析

2020-12-21 03:36陈晓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0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观察指导

陈晓曼

【摘要】建构游戏作为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也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幼儿通过各种材料的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和成就感。建构游戏不仅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在幼儿建构的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能让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也能让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和游戏时的需要,作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使幼儿建构的经验不断提升,综合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统筹能力等)得以提高。

【关键词】建构游戏;观察;指导;幼儿;教师

建构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也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是幼儿游戏的重要部分。本文是在开展建构游戏过程中,对幼儿与积木的互动过程的观察和思考,主要是通过幼儿游戏过程的情境进行分析,捕捉有效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它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促进其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手段。建构游戏作为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也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幼儿通过各种材料的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等)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和成就感。建构游戏不仅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的和谐、全面发展。

开展建构游戏过程中,笔者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何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如何引发幼儿的兴趣?怎样让幼儿能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等等。经过一学期对建构游戏的深入,在建构游戏中寻找幼儿发展的需求。发现要了解建构游戏中幼儿的发展应该把焦点放在幼儿在游戏的现场,幼儿在建构的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对幼儿进行观察,能让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也能让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和游戏时的需要。

情境一:周一的户外自主活动,幼儿在大型建构区,晋晋对围屋很感兴趣。他跟笔者说:“老师,我要建我们老家的那种房子,我爸爸说那叫客家围屋哦!”说完他到材料篮子里去找材料,搬了基本块积木和双倍块积木围成一个围圈。这个围圈他用了三十分钟的时间,他用一块双倍块积木盖在相互之间有一定距离的两块基本块积木之上,再把积木连接起来,一开始,他先摆好两块基本块积木,然后把双倍块积木放在它们的上方,积木够不着两端,直接掉到地上。晋晋没有因此放弃,他自己探索着,怎么样才能把双倍块积木成功放在两块积木上面?他抬头看了看,又看看他前面的两块积木,这时他拿起积木,一只手移动一边的基本块积木,使两块积木之间的距离更近一些,再把双倍块积木放上去,看到双倍块积木突出一节来,他又把积木之间的距离调整,这下双倍块积木放上去刚刚好,笔者看到他嘴巴上扬了,接下来的工作就顺利多了。他在一次又一次地调整积木块之间的距离中体验,直到成功将积木架空围合。他笑了,说:“老师快看,我把它们围成了个围,现在我要盖得高高的。”旁边的几个小朋友看到,走向晋晋,他们加入到建围屋的行列。

情境二:恰逢港珠澳大桥开通,幼儿在视频上看了一遍又一遍的报导,对港珠澳大桥非常感兴趣。刚好这天到大型建构区,就在幼儿提出要建像港珠澳大桥那么长的桥。游戏就这样开始了,幼儿忙碌着选材料,有了之前架空、围合的经验,幼儿搭桥的速度快了,当桥搭到一段距离以后,小贤说:“到这里要转弯才行。”皓皓说:“那就转弯吧,往左边转弯好一点”,他们把基本块积木放在左边,再把双倍积木放上去,顺利转弯。又接了一段距离,皓皓说:“你看过吗?车要上桥时有几条路上来的,所以我们要加宽,搭几条路。”大家同意了,说完开始行动,当他们分成三条岔路时,发现一头的积木总是固定不了,放一块上去另一块积木就会掉下来,“怎么会这样呢?”阳阳说:“我们就反中间的那块积木换成两块大圆柱体积木试试看吧?”梓睿找来两块大圆柱体积木,换了原来的那块基本块积木,再架上双倍块积木发现:上面的积木不掉下来了。幼儿们欢呼着:“成功了,成功了……”

情境三:近来,幼儿对桥非常感兴趣,今天要建的是高架桥。根据之前的经验,他们自主分组,有人去选基本块积木,有人选双倍块积木,有人选圆柱体积木。把需要的材料集中起来,环环说:“这一次我们分成三组吧,都在一起搭,好多人。”晋说:“是的,一组3个人,分开来搭,一会再连接起来,这样行吗?”他们分配好组以后开始搭建,三组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开始搭建,晋拿了一块大圆柱体放在中间:“这是中间,等一下就在这里连接的。”幼儿们忙着用积木架空,连接起来,当接到接近中心的时候,皓皓说:“好了,好了,先别连接起来,我觉得这里我们要做一个大转盘(环岛),就像高架桥那样子,车上来以后可以转到别的地方去。”霖霖说:“哦,就是一个圆形的在中间,然后这边有一条路、那边有一条路这样吗?”小朋友们说:“是啊!这样更好哦!”说完,他们搭起来了……

每周一次的建构游戏,让笔者更深入地去了解幼儿的建构游戏,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笔者会注意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关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通过各方面去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观察到幼儿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就提供什么。再通过材料、图片、视频、实物等去激发幼儿建构的欲望。放手给到幼儿更多尝试的机会,在幼儿尝试时,可以多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去记录,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幼儿学着去总结经验,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在多次的尝试以后幼儿就会得到不同的经验,当幼儿能够说出经验时,再帮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提升,从而使幼儿得以更好地发展。让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学着去总结经验,教师要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引导他们将经验进行提升和总结。这样,幼儿对建构会越来越感兴趣,拥有成功感,会为自己的劳动感到快乐、感到自豪,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在建构中,需要幼儿有一定的建构技能,而这些建构技能是需要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学习,教师的引导,必要时的示范而得来的,建构技能是幼儿完成建构作品的基础。

建构游戏中的观察非常重要,而在观察的过程中,当发现幼儿有困难、同伴之间发生问题和冲突时,教师要适时地介入给予指导。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呢?

根据在建构游戏中的观察,发现常会遇到这几种情况发生:1.同伴之间争抢积木;2.幼儿在实践中遇到困难而选择放弃;3.幼儿之间因为想法不同而争吵等等。通常这些时候,老师就要介入,引导幼儿尝试着自己解决,或者寻求同伴的帮助。如,建构“迷宫”,幼儿采用彩色纸砖头进行建构,佳佳和心心用砌墙的方法,把彩色纸砖头有规律地交替排列,加高四排,接到一定的长度,心心说:“到这里就转弯了,要做一个出口,我们这个迷宫有三个出口。”佳佳说:“不行,还可以再接长一点再转的。”就这样两人互不妥协,心心走到笔者跟前说:“老师,我说这墙砌到这里很长了,可以转弯,但是佳佳把她不肯,她说还要继续砌长一点。”佳佳也走了過来,笔者对着佳佳说:“我听到她说这墙砌到这里很长了,可以转弯,但是你说还要继续砌长一点。”佳佳说:“是啊!再砌长这么多(她伸出双手比了比长度)再转弯这样就可以连接这旁边的墙再做一个出口,这样更好。”笔者把佳佳的话重复一次给心心听,心心听了,看看他们砌的墙,想一想,说:“哦,这样子,那好吧。我们再砌长一点。”说完,两人又专注他们的工作了。

幼儿在建构时,和同伴发生冲突,教师要先接纳他们的情绪,再做传声筒,重复幼儿的话,然后重述事件的过程,提出问题,再商量解决的办法。这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鼓励与支持,这样幼儿更容易接受,冲突也可以化解。

建构游戏中,教师细致地观察,再捕捉有效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指导,可以对幼儿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并计划自己接下来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指导来提升幼儿的经验,拓展其思维,幼儿的建构技能会逐渐提高。以后在组织建构游戏时,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给予幼儿更多想像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像、积极操作,在玩中发展想像力、创造力、专注力、表现力等。

参考文献:

[1]王秋.幼儿园大型户外建构游戏—从游戏走进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陈红霞.创意拼搭—幼儿园建构游戏方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观察指导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在建构游戏中建构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