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实验活动教学建议

2020-12-21 03:18马莉
教育界·A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选修课程核心素养

马莉

【摘要】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还原学科的本质、扎根生活、回归生活,让地理课堂重新焕发出生活的魅力。地理教师应注重对身边地理素材的挖掘,收集地理课程资源,尤其是加强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本文中选修课例运用灵活多样、功能互补的活动探究方法,打破时空限制,开发体现当地风土人情的乡土地理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激发学生兴趣和特长,旨在探索在高中地理选修课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选修课程;核心素养;活动探究

【注】该课例为2019年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成果博览会一等奖及示范课。

一、教学背景

该课例是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二章“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三节“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内容。将该课例设置为探究活动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地理的研究对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教学还原学科的本质、扎根生活、回归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身边的地理事象。教师将户外活动和课堂实验引入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热情,提升其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象的能力,培养其地理实践力,引导其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体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2)对于西北内陆地区的学生而言,干旱气候下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尤为重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认识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教育,是广大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地理野外实践是最经典、最具有地理特色的教学方式,通过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田野调查,能促使学生产生对世界的好奇心、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与人相处的能力。(3)作为选修内容,教师应在必修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和拓展知识,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宁夏地区”为例,将案例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通过对教材以外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以期实现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教学构思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笔者对教材进行了较大调整,通过资料查询汇编了以宁夏水资源利用为主题的导学案,以案例探究的方式进行区域认知,设计了课前野外活动和课堂实验探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落实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该课例对应的课程标准为: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概况和水环境污染的严峻性;学会水质采样方法及方案设计,学会用简易方法检测水质;针对某一具体区域,设计水资源保护方案。据此,笔者将教学目标解读为如下方面。

综合思维:运用阅读材料及宁夏的降水时空分布图,说出为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运用实例,说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区域认知:通过阅读图文信息,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区域认知,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宁夏水资源特点及探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使学生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加强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团队分组合作,设计和进行水质采样与水质检测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實践能力。

四、活动设计

1.前课:立足乡土地理,开放课堂

学生已在必修一的学习中掌握了水循环的环节、人类生活对水循环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等内容。并且,前置学习不受教室空间和上课时间的限制,在前置学习的活动设计中,笔者突出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活动1:发布任务要求,组内分配任务。

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分组,以5~8人为一小组,进行资料收集、户外采水和实验方案编写的准备工作。

活动目的:将传统的课前预习课本知识转变为小组合作的户外活动,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水质采样,并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确定路线,设定户外活动步骤及注意事项。

活动2:进行户外采集水样。

活动要求:选取学校附近的湖泊进行实地水质采样。

活动目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掌握简易的水质采样方法。在前课,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丰富的材料来源,提升了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其地理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水样的采集,了解家乡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在真实情境下加强认知。

活动3:编写简易水质检测的模拟实验方案(如表1)。

实验结论

活动目的:设计模拟实验方案是对学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学生可以在网络资源和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团队优势,讨论编写实验方案。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学习控制变量、比较差异的科学实验方法,使学生具备科学严谨的品质,同时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2.中课:依托区域,实现深度区域认知

笔者借助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解决问题,探究问题情境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将零散的区域地理要素化繁为简,从整体角度认识区域规律,从差异性角度认识区域的发展,从而实现区域认知。

活动4:案例探究,探究区域水资源现状和问题。

活动要求:学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

材料一:宁夏深居内陆,位于我国西北东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典型。如图1所示,宁夏各地降水量七、八月份较多,蒸发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材料二: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如表2) 。

材料三:宁夏工业用水中能源、重化工等高耗水项目所占比重较大。宁夏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已达3.0亿m3,但污水处理率仅为67%,每年水利用量仅2000万m3左右,中水利用率不足13%,部分废污水未经处理就被直接外排。

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宁夏水危机的表现方面。

学生甲:通过对材料一的分析可以看出,宁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变化大,表现出宁夏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少。学生乙:材料二表现出宁夏的水资源利用率低,用水结构不合理。学生丙:宁夏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情况。

活动目的: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区域认知,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宁夏水资源概况并意识到水环境污染的严峻性。

活动5:实验检测,切身感受治理水污染的严峻性。

活动要求:各组准备本组事先采集的水样,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水质检测,并写出实验结论。

活动目的:实现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对学科间融合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动手参与试验,切实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学生采集的水样来自不同的区域,通过对比实验,更能体现不同区域水质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对身边水资源现状的关心,树立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后课:联系实际,提升区域认知的现实意义

活动要求:针对每组学生采集的水样检测结果,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身边水体污染的现状,并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请从市民角度出发,为银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改进建议,并选择其中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市长信箱、网络问政等方式参与城市建设。

活动目的:加强学生的参与感,使其获得为家乡发展作贡献的荣誉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成为有责任感、能够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刘秀梅,浦团.“城乡人居环境”活动教学建议(人教版)[J].地理教育,2020(04):21-24.

猜你喜欢
选修课程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基于JSP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