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路径探究

2020-12-22 13:25
福建茶叶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茶文化高校学生

杨 鑫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1 什么是茶文化

茶是从事“茶”相关活动的人共同的劳动成果,也是饮茶人品味的反映;那何为茶文化,就是将茶与文化的融合起来,即在种茶、制茶、饮茶等活动过程中注入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形成了以茶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并通过这个载体不断向外输出各种与茶有关的艺术,如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这也是特定时期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从最早流传“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典故就可以看出茶在远古时期已经被种植和利用了,有迹可循的是,我国最早种茶、饮茶的地区是巴蜀之地,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一带,当时茶不叫茶,名为荼、槚、蔎、荈、茗等,到唐代之后才叫茶,以及出现了最早以茶为主题的诗赋,即西晋被称为“杜圣”——杜育所做的《荈赋》,这篇赋虽不足百字,却用清新、典雅、流畅的语言将信阳灵山茶的产地、生长环境、秋茶采摘时间,煮茶所用的茶具和水的选择以及煮茶过程中茶沫的形状、汤色、淳厚的味道和茶的保健功能缓缓道来[1]。到唐代时期,有关茶叶的茶事活动有了规模性和实质性的发展,茶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开始变得密切起来,大量的文化作品面世,最为有名的就是“茶圣”陆的羽著作《茶经》,他根据历史资料、躬亲实践的经验,“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饮之者除痟而去疠”,详细的阐述了唐代以前及唐代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可谓茶界的百科全书。宋朝是茶文化的繁盛时期,各方面发展趋于完善,有关茶的作品在宋徽宗赵佶的领导下层出不穷,如《大观茶论》、《惠山茶会话》、《品茶图》、《事茗图》、《烹茶画卷》等,茶叶的样式也由团茶向散茶转变,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也开始流传。到了清朝,茶文化的发展更加接地气,茶馆的流行于民间街市,社会各阶级成员相聚于此,将茶与曲艺、杂技、诗会、戏剧以及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的更密切,并且随着茶叶种类不断地增添增多,泡茶技艺各有不同以及中国地域等造成的差异,使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1]

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不断地相互交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独秀一枝,茶文化具有深奥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处事规范以及行为礼仪等内容,在培养人的情操、道德、礼仪等方面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此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两者优秀之面进行融合,对当代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具有积极的意义。

2 茶文化丰富的思想价值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角度的切入,茶文化的内容、分类等有着不同的角度和侧入点,如在文人墨客眼中,茶是家国理想的写照;在政治家眼中,茶是廉洁、节俭平淡的代表;在佛家眼中,茶是平静繁杂内心的妙物;而在笔者眼中,在笔者眼中,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的哲学思想、道德教育、礼仪素养等价值,也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1 哲学思想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

研究茶文化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从相关的文化书籍与作品等入手,发现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哲理,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和“和合”的民族精神,概括来讲,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就“和合”,这个“和”表达“天和、地和、人和、”以及“以和为贵”的意思,此“合”就是宇宙自然万物的有机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从陆羽的《茶经》关于茶炉的制作中讲到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上籕文,共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从陆羽对茶炉技术的改造革新以及制造过程中遵循的自然规律可以看出其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运用。此外还有就是关于炉上支撑锅子用的垛的设计,也是将其分为三格,一格上有只野鸡图形,野鸡是火禽,画一离卦;一格上有只彪的图形,彪是风兽,画一巽卦;一格上有条鱼的图形,鱼是水虫,画一坎卦;“巽”表示风,“离”表示火,“坎”表示水,风能使火烧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2]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相一致,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有相通的地方。茶文化“和合”思想的贯彻实践,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信念,处世哲学以及行为规范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发反映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发展之本,永不过时。

2.2 道德教育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3]对此,应深入茶文化中挖掘其的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发挥其的道德教育价值作用,增强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在传承和发扬茶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学习从事茶事活动的“茶人”(种植茶叶和贩卖茶叶人以及从事茶文化教学和科研的人的总称)身上的展现节俭、乐观、勤劳、奉献等优秀品质,和心中有丘壑、云淡风轻的处事待物的气度以及豁达开朗、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格局,将这些优秀的品质融入思政课,对于促进提升高校学生道德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廉俭育德、美真善乐、和诚处事、敬爱为人”“勤俭朴素、清正廉明、和衷共济、宁静致远”也是从茶文化中提取出来的道德思想,这对青年大学生来说,以此为界,要不断地完善自我;

最后作为一位饮茶人,要有怎样的品德,这被概括为八德,“康、乐”二德表示茶有使人健康、快乐的功效,“甘、香”二德表示茶有甘甜、浓香的特性,“和、清”二德要求饮茶人有和气、清廉白的气质,“敬、美”二德表示对待茶的内涵要有尊敬和爱护之心,这也是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和道德风尚,不同人对茶德的感悟有所区别,但是总的来看是万变不离其宗,将饮茶人的美好品德要求引入思政课,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学习“茶德”,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质。

2.3 礼仪之学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高校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没有开设礼仪课,并且现在的学生群体个性张扬、追求自由、烦于说教限制等行为,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更不用说茶文化中礼仪学了。传统的茶文化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礼仪习惯的文化,能够补回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此,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势在必行,这对培养高校学生的礼仪素养和增强其的礼仪规范有着积极地意义。比如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在饮茶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法则,才能体现茶的美妙之处;唐代的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要想喝上一杯好茶,需要将整个制茶过程每个细节尽善尽美;宋代的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这其中都体现着古人对茶礼仪的要求之高。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挑战

高校思政课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程组成,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目标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但现阶段,我国思政课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不强、活力不足

从思政课的性质来看,理论性很强,说教内容比较多,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固定,没有太多的实践可操性,虽然我国加大思政课的改革力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内容讲解、课堂互动、社会实践等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但是过于流于形式,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在接受调查时,仍普遍反映思政课太枯燥无味,上课只想睡觉,或者处理其他作业,缺乏吸引力和活力,导致学生不重视思政课的教育功能,更无法深入感受思政课的魅力。此外,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对课本内容的熟悉度、对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自身的行为规范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课的效果,缺乏实践性的理论课程碰上照本宣科,没有其他知识外延,没有其他学科的融汇互补,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文化无法走进课堂,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这都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吸引力与影响力不强、活力不足,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真实完成效果较差,无法真正的做到“三进”中的进头脑。

3.2 各类社会思潮的蓬勃发展与传统文化观念的矛盾

随着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西方新自由主义、新功利主义、普世价值论等社会思潮向中国社会蔓延渗透,对高校学生正确思想的树立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如果对放任这些思潮侵蚀高校学生的头脑不仅与思政课教学任务相违背,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只会后害无穷。抵制不良社会思潮带来负面影响,高校必须重视起来,要不断地加强和创新思政教育,提高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感,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这就要求高校能够积极弘扬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之前有学者提出要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建议,存在极大的合理性,但是现实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对茶文化的固定看法、实施的困难度以及缺乏经验等问题,导致一度开展不顺利。茶文化在高校推行的困难相比,这些以“圣诞节”、“情人节”为主的西方节日可称谓风靡盛行和如鱼得水,中国的“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无法比拟,间接地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在下降,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高校思政教育课融入传统文化的力度是否需要更扩大,茶文化的引入能否增添活力,挽回局面。

4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路径

4.1 加大茶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的宣传力度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茶文化融入思政课,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还利于思政课堂内容的丰富,也利于高校学生人文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要加大茶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的宣传力度。首先,高校管理者要给予茶文化宣传的高度重视,设立专门的茶文化必修课或者选修课来辅助思政课,同时编写教学材料,将茶文化知识系统成册,是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茶文化,激发学习茶文化的热情;再者,将茶艺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部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去往茶叶种植园地参与种茶、制茶、泡茶等过程,亲自体验、深刻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最后,可以成立茶文化社团,借助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来宣传茶文化,还可以举办与茶有关的座谈会、知识竞赛、讨论文、专家讲座、品茶、赏茶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净化纷乱心灵、陶冶高尚情操,为加快茶文化融入思政课添砖加瓦[4]。

4.2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茶文化素养

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的时代重任;是理想信念的启蒙者和守护者,是国家、民族进步兴旺的推动者、建设者[5]。高校教师的学术能力、工作水平、人格魅力等自身因素对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只有对自己高要求、高标准,能够做学生前进路上的航标,才能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目标。加大茶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的宣传力度,教师要全身心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积累茶文化知识,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茶文化融入思政课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并且能够以身为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弘扬“四个伟大”,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起时代新人的任务。

4.3 增加茶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少不了资源、资金、人力的支持。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定向联合合作,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职业选择的道路,还可以增加企业资金的投入以便用来进行文化传播和研究,而企业既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专业人才,提高茶相关活动技术的创新,又可以拓宽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一举两得;或者高校单独成立茶文化研究所,从事相关课题研究,来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此外,还可以邀请茶界大佬对茶文化的学习研究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加快学习进程,早日结束茶文化教育进入思政课的磨合期。

5 结语

简而言之,文章通过定义茶文化,以时间为顺序简述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历史,并对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价值以及礼仪素养进行详细分析,指出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存在活力不足,影响力不强等问题,并对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素养和增加财政人力投入来增加高校思政课的活力,发挥茶文化在高校思政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目标中的作用,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做贡献。

猜你喜欢
思政课茶文化高校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