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水质综合调控

2020-12-23 12:04黄国平
农业知识 2020年23期
关键词:增氧机斑点用量

文/ 黄国平

科学调控水质的目标是提高池塘总体载鱼能力,增加池塘平均溶氧,减少毒素物质的产生,尽快消除其毒害,为主养鱼提供良好的生存生长环境,从而减少长期应激,亚健康引起的体质问题。控制关键点包括花白鲢配养管理,增氧机匹配和高效运用,动保产品选择和使用等等,可见池塘水质调控是实现斑点叉尾鮰高产稳产的基本保障。

随着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不断升级,从而倒逼水产养殖品种做出结构性调整,斑点叉尾鮰这个品种符合目前大众消费的需求,近几年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全国养殖面积持续扩张。下面,介绍一下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水质综合调控技术。

水质调控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时期:

越冬前(10~11月)

这个时期是鮰鱼病的危险期,普遍爆发出血性肠炎,零星不间断死鱼,如果不及时防控会发生大量死鱼;同时因池塘水质变化引起应激性的病害。水质调控方法如下:

1.增加水位,增加肥度,防止倒藻。水深加到1.7米以上,10月底开始用磷又灵0.5公斤/亩,10天用一次。降低白鲢数量,捕捞同时卖一部分白鲢,载鱼量1500公斤/亩的池塘,控制在小于100尾/亩。载鱼量2000公斤/亩的池塘,控制在120尾/亩左右,目的是减少对藻类的过度消耗,花鲢在70尾以上/亩,可对浮游生物有效控制,防止把水中小型藻类吃光,另外可以清理叉尾鮰吃不完的残饵。

2.水体解毒。用“水体活力素”0.5公斤/亩,每月用1次,水质清爽的可适当减少用量。

3.改底,降低底部毒素。用“改底先锋” 0.5公斤/亩,15~20天用1次,养殖密度低的可适当减少用量。

4.分解有机质。用“生物净水宝”0.5公斤/亩,10月份用2次。或者自己扩培EM菌,10月用3次。

5.增氧机合理使用。白天中午开涌浪增氧机3~4个小时,晚上保持100瓦/亩增氧机,即10~15亩的池塘,晚上10时到早上6时保证至少开1台1.5千瓦的叶轮增氧机或者水车增氧机。

6.防水霉病。用1~2遍五倍子+硫脒沙星,间隔1天后解毒,用“水体活力素”0.5公斤/亩。

7.杀虫。先检测,主要是指环虫、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10月以后杀虫效果不佳,要提前做好杀虫处理,杀虫后可根据严重程度,消毒1~2次,消毒后需及时肥水。

8.增强体质,提高鱼的免疫力。

水温16~18℃,极易引起春季爆发性死亡、出血性肠炎、病毒病的发生。发病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高达80%以上。要内服保健药品,不断料,11~12月投喂量保持在0.3%~0.5%,1~2月投喂量保持在0.1%,3月投喂量保持在0.3%~0.5%,需养成集群习惯,开春后可快速开口,有利于提高采食量。

开春后(3~5月)

这是第二个鮰鱼病的危险期,水温回升到16℃以后,随着饲料的投喂增量,水质下降后,会诱发鮰鱼出血性肠炎,应激性的水霉、鳃霉。尤其是水质浑浊的池塘,由于低温时间长,投喂量加不上去,鱼长不起来,养殖周期延长,直接影响养殖效益。水质调控方法如下:

1.低温肥水。在阴雨天居多,花白鲢活动量增加,采食量增加,水质偏瘦,水浑浊的情况下,采用低温肥水,用磷又灵0.5公斤/亩,10天用一次,同时配合藻种使用效果更加明。特别提醒,这种情况下肥水,要菌、肥、藻种配合,用量加大,同时在晴好天开足增氧机。

2.解毒。有害藻类大量生长时要先解毒。使用“水体活力素”0.5公斤/亩,每月用1次后大量、高频使用有益菌控制有害藻生长,可用“生物净水宝”0.5公斤/亩,每10天用1次,同时可配合肥水产品。

3.防水霉。用硫脒沙星1~2遍,间隔1天后解毒,再用“水体活力素”0.5公斤/亩。

4.加强保健,预防爆发性死鱼。危险期水温16~18℃,这个水温是鮰鱼病毒性疾病的高发期,同时也是提高投饵率的关键期。要主动预防,提前做好肠道和肝胰脏的保健,比如使用禾晨“肝泰乐”拌料,用量为100~150克/包料,连喂7天,每个月1~2次,同时配合免疫增强剂和抗菌药物。如果发现有死鱼,而且是出血性肠炎死鱼,套肠,水霉等症状,切忌使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水霉药物、刺激性消毒剂和大量换水等方式处理。合理的处理方案一是稳定水质,水体解毒,全天开增氧机。适当改底,改底剂用量要小,每周一次。减少投喂量,按照鱼的重量投喂药饵。每周使用有益菌,含有丁酸梭菌、乳酸菌、光合菌等不耗氧的复合有益菌。

5.投喂控制。梯度增量,控制在2%以内。

高温期(7~9月)

虽然斑点叉尾鮰可以耐受高温,这个时期水温一般不到36℃的致死温度。但是高温引起缺氧和倒藻的风险较常见。正常生长要求溶氧条件为3毫克/升以上,溶氧低于0.8毫克/升时开始浮头。高溶氧能增强斑点叉尾鮰对极限温度的忍耐力,干塘起捕斑点叉尾鮰时用增氧剂,增加溶氧量,可减轻淤泥和泥浆水对鱼的危害。

1.合理投喂。每半个月打样称重,检测鱼的肠道健康,控制投喂率在2.5%左右。喂药饵后投喂率低于1.5%,然后用一周的时间逐步调整到正常量,切忌突然上量,即使天气好,鱼吃了不走,也不要猛加量。如果鱼吃料好,出鱼计划时间紧,每周喂保健料1天,投喂量降低一半。

2.及时分解粪便。斑点叉尾鮰是有胃鱼,消化料的时间较长,较彻底。吃料后排出的粪便不易分解,新鲜的粪便在水中是半悬浮状态,增加了水体中的有机质,生化耗氧量高,因为高温期间,鱼的活动量大,容易浑水,如果不及时分解,会下沉到池底,不仅晚上耗氧,而且产生和释放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毒素,同时有利于致病菌的繁殖,更容易引起鱼病。控制方案:每亩投喂250公斤料用一次分解细菌,比如20亩塘用5吨料时,用“生物净水宝”0.5公斤/亩。按照载鱼量1000公斤/亩,投喂率2%计算,每天投喂在400~500公斤,即10~15天用一次。如果载鱼量1500公斤/亩,7~10天用一次。建议有条件的池塘,可以自己在塘边扩培光和细菌,5~7天使用一次,用量1.5~2公斤/亩。

3.防控亚硝酸盐升高。由于投喂量大,排泄物多,天气波动大等因素,不可避免会出现有机质分解不及时,池塘氮循环被破坏的现象,就会引起亚硝酸盐偏高,高于0.15毫克/升时就需要技术控制,这个时候会出现鱼突然不吃料,或者提前浮头等异常现象。控制方案:用“降亚灵”300克/亩,严重的可以用两次,间隔半个月。当亚硝酸盐的毒性降下来后,还需要考虑氨氮对鱼的应激,使用“降亚灵”后2天,需及时解毒,用“水体活力素”0.5公斤/亩,减少应激,维护正常的采食量。

4.增氧机合理使用。避开高温开涌浪增氧机,建议早上6~10时开,下午4~7时开,晚上可保持在200瓦/亩增氧机,即20亩鱼塘,晚上10时到早上6时至少有2台1.5千瓦的叶轮增氧机或者水车增氧机开着。

5.保持花白鲢适当比例。花白鲢是有效控制池塘有机质和浮游生物的培养鱼,高温阶段要稳定投放数量。卖鱼过程中,不出配养鱼。同时特别提醒:不可随意增加花白鲢数量,如果总数超过400尾/亩,规格为1~2尾/公斤,则会引起藻类不稳定,水质变化快,水体浑浊,难肥起来,肥起来后藻类快速死亡。

猜你喜欢
增氧机斑点用量
永磁叶轮增氧机增氧性能试验与分析
斑点豹
池塘养鱼如何选择适合的增氧机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Finding beauty in your scars Alexandra Heather Foss
发明速递
摆脱病毒
如何挑选增氧机
渔用增氧机使用“5忌”
解读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