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CINV患者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

2020-12-23 22:04李文静刘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压豆耳穴恶心

李文静 ,刘洋

(1.芜湖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安徽 芜湖;2.安徽中医药大学芜湖市中医医院专硕研究生培养基地,安徽 芜湖)

0 引言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2012年世界肺癌新发病例为180万,占所有新发恶性肿瘤的13%[1]。化学治疗是肺癌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见的化疗副反应为消化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其中不少患者为预期性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会导致患者食欲下降、电解质紊乱、体质量下降等,往往会影响到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2]。因此,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在现代医学模式中,提前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干预是护理工作中重点,因此化疗过程中应用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达到无呕标准,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现在各大医院均在建立无呕病房,这对中医院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无呕病房有了启示。

1 肺癌CINV的研究现状

一代铂类化疗药物中的顺铂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临床使用的,由于其具有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的特点,被认为是肿瘤内科治疗中的第二个里程碑,近年来被肺癌广泛应用。铂类药是重度致呕性化疗药物,其中以顺铂最为突出。顺铂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可达80%-90%[4]。呕吐会使患者感到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使患者会拒绝或推迟化疗而因此中断治疗,从而影响化疗的进程[5,6]。临床上常用甲氧氯普胺、5-HT类药物等预防和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但效果不甚理想[7]。刘喜梅[8]和焦俊云[9]通过研究发现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预防恶心呕吐的有效率达90.0%,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表明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能有效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和干呕现象,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丁治芳[10]和刘爱兰[11]发表的论文中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穴位注射联合耳穴压豆能有效抑制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李素霞[12]提出单用穴位注射联合常规临床治疗,缓解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这些中医护理技术大多都是比较单一,或者是两种联合,有效性最高达90.0%,所以患者的恶心、呕吐并未完全缓解,患者还是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2 肺癌CINV中医集束化护理干预论述

查阅文献,目前只有中医护理操作一项单用或两项连用,在不同程度上达到缓解化疗恶心呕吐症状,但未达到完全止呕效果。结合我科历年实践经验和他人成果,创新性将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三种中医护理项目捆绑应用,形成集束化中医护理操作。在顺铂化疗的肺癌患者采用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已取得较满意效果,此次我科将在辨证施护基础上,将每项操作补泻方法准确应用,期待满意的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捆绑应用(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能明显降低化疗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2.1 中医理论认为耳朵在人体上除了负责听力,还与脏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3]。如《内经》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晴,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口问》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所以患者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起到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缓解胃部不适,达到护理干预的效果[14]。

耳穴压豆操作方便,耳穴能遁形致全身经络,调节脏腑气血,患者可以积极参与治疗,效果明显持久,耳穴压豆选择的脾、胃、肺、肾、神门、交感等穴位均有止呃逆和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作用,根据辨证分型,在按压的频次和力度上不同,又分为补法和泻法,效果更见明显[15]。

2.2 穴位贴敷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理淪骈文》对天灸疗法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所以患者采用中药的穴位贴敷,可以通过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以及经脉的传导,使中药发挥其扶正补虚祛邪的治疗作用,中药通过透皮吸收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起作用,从而通过经络发挥其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16,17]。四君子汤在中医方剂学中为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

穴位贴敷的中药成分是按照四君子汤加减的,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吐的功效[18]。几味中药磨成粉使用姜汁调和贴敷在相应穴位上,具有无损伤,方法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另外药物敷贴除药物本身相应治疗作用外,还可以通过“药气”以及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诱导作用,从而调动穴位经脉的功能,达到防治恶心呕吐的效果[19]。中医学认为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原因是药物损害了脾胃功能,所以治疗消化道不良反应,应当以健脾益气、降逆降逆止呕为主[20]。

2.3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作为针灸的一部分,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将药物注入到人体特定穴位,既能达到针刺对穴位的刺激,从而发挥经络的治疗作用,也能发挥药物特有的治疗作用,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该疗法结合了穴位、药物、经络三者作用,在防治放化疗及其他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发挥了积极作用[21]。穴位注射作为针灸的一种特色疗法,体现了它的优异性。

穴位注射选择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胃肠病,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起到和中降逆、调理脾胃,使得脾胃和健、气血调和[22],根据患者实际证型采取补泻法,在进针方式和注药速度上有所不同。

2.4 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时间为从入院当天至化疗结束后5天,采用单耳操作,两耳交替使用,隔3天换1次,每日按摩3-5次,每次按摩2分钟,耳穴压豆主穴为脾、胃、肺穴,配穴根据辨证选配。耳穴按摩方法根据辨证进行补泻。耳穴压豆的按摩补法用指尖一压一松的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次。耳穴压豆的按摩泻法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至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至5分钟。穴位贴敷中药根据四君子汤方剂针对患者不同辨证加减,中药打粉用姜汁调匀成膏状,使用专用敷贴固定药膏贴敷在所选穴位上,穴位贴敷每日一次,每次4小时,在化疗结束后一天停止。穴位贴敷取穴主穴为:中脘、足三里、内关,配穴根据辨证选配。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使用频次为每日一次,两侧穴位交换使用,随化疗结束而停止。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并遵守“三查七对”原则,同时根据辨证使用呼吸补泻法[23]。

3 结语

通过肺癌CINV患者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的研究,针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采用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力求达到完全缓解的目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保证化疗方案的实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理及心理舒适度,在临床上是值得推广的。

猜你喜欢
压豆耳穴恶心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豆豆”压耳祛小病
“豆豆”压耳祛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