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020-12-23 22:04郝恺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9期
关键词:疏肝解郁合欢花抗抑郁

郝恺雯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

0 引言

焦虑症是一种神经症,以焦虑情绪间断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急性焦虑(即惊恐障碍PD)和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症GAD)两种。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在治疗焦虑方面相对西医来讲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为大家介绍焦虑症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1 焦虑状态的中医定义、病名、病因、探源及进展

1.1 焦虑状态的中医定义

中医学的“焦虑症”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各种疾病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气机郁滞,脏腑的气机郁滞可以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症状[1],第二种是指以情绪焦虑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个人有“情志而郁”与“因病而郁”之说,情志之郁即因郁而病[2],因病而郁即指的是其它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这种情况应遵循中医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优先治疗原发病,则焦虑症状即可不治而愈。

1.2 焦虑症的中医病名

中医文化中有“郁证”、“惊悸”、“百合”、“脏躁”、“不寐”、“眩晕”等病名,这些疾病的症状与现代焦虑症所描述的症状相类似。中医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在这些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医学实践。

1.3 焦虑症的病因

春秋战国时期,对人的情绪低沉、心情抑郁等的记载早就存在了,“心郁邑而不达兮,又莫察余之中情。”(郁邑:郁闷不快的样子。侘傺:失意的样子。)《左传·襄公三年》:“三年春,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病而卒。”子重因整日抑郁而病亡,可以看出,早在公元前3-4世纪,古人就认识到了抑郁可以使人患疾,重则致人死亡。焦虑症的主要病因就是由于肝气不舒,不论是它病导致还是由此演变出其他证型,都有肝气不畅这一主要环节。多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则气郁化火,上扰心神,耗伤心血,克伐脾土,伤及肾精,导致心脾虚弱,肾精亏耗,则见惊悸、怔忡、恐惧、烦躁、不寐等诸证。

1.4 焦虑症在“郁证”中的相关论述

在先秦时期,“郁”的含义是指自然界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蓄积、不畅通现象。《内经》中最早介绍了“郁”的概念,对因为情志不舒所导致的人体脏器、经脉、气血津液壅塞和结滞等一系列病变都归结为“郁”,并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导致疾病的记载。比如《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达,即条达、通畅之意。《素问·至真要大论》还提出了“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调和气血的治疗法则,这在今天对我们的临床实践仍有指导意义[3]。

金元时期,医家们才把郁证当做一个独立的疾病来认识。《丹溪心法·六郁》中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朱丹溪首创六郁学说,认为气郁为首,其他五郁相因为病,即所谓气郁而湿滞,湿滞而化热,热郁而痰凝,痰滞而血停,血停而食积,并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方剂[3]。

2 焦虑症辩证及中药汤剂治疗

中医中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脑,且波及多个脏腑,病情复杂。医家们认为焦虑症的论治,不论是病初多实,或病后多虚,还是本虚标实,其病因都不单是实证或虚证[4]。

唐启盛、孙文君等学者收集了705例GAD患者的病例,分析了GAD的中医证候学规律,认为焦虑症基本可以分为肝郁化火、肾虚肝旺、心脾两虚、痰热扰心、肝郁脾虚、心肾不交六个证候[5]。

(1)肝郁化火型:胸胁、少腹走窜胀痛,性情急躁,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不寐,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甚则闭经。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2)肾虚肝旺型:精神萎靡,腰酸背痛,足膝酸软,耳鸣头晕,不寐多梦,男子阳强易举,梦遗,或见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

(3)心脾两虚型:心悸、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疲乏无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方用归脾汤加减。

(4)痰热扰心型:心烦失眠,胸脘痞闷,恶心嗳气,伴口苦,头重如裹,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5)肝郁脾虚型:胸胁胀痛、情志抑郁、腹胀、便溏,舌苔白,脉弦或缓。方用痛泻要方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6)心肾不交型:心烦失眠、惊悸不安、眩晕、耳鸣、记忆力减退、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方用交泰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3 单味药抗焦虑研究

中医治疗焦虑症常用的中药有巴戟天、柴胡、白芍、刺五加、贯叶金丝桃、酸栆仁、合欢花、远志等。中医被很多人认为是“玄学”,“非科学”,然而,现代医学中也有大量药物试验及动物实验来证明中药的功效是有科学依据的。及下面从西医的作用机制以及实验研究方面来解释中药的抗焦虑抑郁作用,证明中医药的治疗作用也是有科学依据的。

巴戟天:关于巴戟天寡糖用于抗抑郁的研究很多,且效果显著。张中启[6]等通过用三批高纯度巴戟天寡糖对小鼠和大鼠强迫性游泳抑郁模型的影响研究,表明MOs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徐德峰[7]等用巴戟天寡糖组做实验组与氟西汀组做对照组研究发现,MOs可以拮抗慢性应激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提示巴戟天寡糖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营养通路中关键节点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柴胡:柴胡是中药中疏肝解郁最常用的中药之一,现代医学中也有很多关于柴胡成分用于抗抑郁实验的研究。于春泉[8]等通过用柴胡组与氟西汀组做小鼠悬尾及强迫游泳对照实验研究发现,柴胡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还可以调节脑内单胺类递质。柴胡皂苷可以保护大鼠海马区的神经,这点与氟西汀作用相似,都是调节脑内营养神经因子起而到抗焦虑抑郁作用。汪巍[9]等用柴胡与醋柴胡做疏肝解郁实验的研究发现,柴胡可对抗抑郁症状,用现代医学的抗抑郁实验研究证明了柴胡确实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白芍:白芍在中药中用作疏肝解郁作用时常与柴胡相须使用,通过养阴柔肝来达到疏肝解郁的目的。邵继红[10]等用空白组、白芍组与文拉法辛组做小鼠悬尾、强迫游泳及拮抗利血平抗抑郁模型实验研究发现,白芍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都表现出较强的抗焦虑抑郁作用。张永超,黄世敬[11]通过研究白芍是如何抗抑郁的,发现白芍可以提高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等,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刺五加:刺五加作为疏肝解郁的中药不如柴胡和白芍常用,但是却是很多抗焦虑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之一,比如疏肝解郁胶囊。蒋琦[12]研究发现,刺五加水提取物可以减少Cort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损伤,与关闭某些钙离子通道有一定联系,同时可以激活cAMP-CREB信号通路,这可能是刺五加发挥神经保护及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之一。吴黎明[13]等通过对80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刺五加合并抗焦虑药可以明显提高焦虑症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并且可以减少副作用。

贯叶金丝桃:贯叶金丝桃同样也是抗抑中成药的主要成分之一。Barnes 等[14]发现了金丝桃素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和5-HT、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突触重吸收,同时还可以减少释放谷氨酸[15]来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徐立[16]等人通过小鼠实验,证明贯叶金丝桃黄总酮对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状况,可降低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可明显抑制利血平效应,认为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降低MAO 活性、增加脑内5-羟色胺 、NE的含量有关。

酸枣仁:酸枣仁的主要作用是安眠,其抗抑郁机制主要是通过缓解焦虑症引起或伴有的失眠症状来调整机体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焦虑症的作用。翟旭峰[17]等研究发现,酸栆仁可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有缩短作用,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有延长作用,对大鼠慢波睡眠时间有延长作用,表明酸栆仁可以治疗失眠。该实验同时还证明酸栆仁可显著提高失眠大鼠下丘脑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酶(NOS)活力,该作用可能为酸栆仁治疗失眠及镇静催眠的作用机制之一。张舜波[18]等研究发现,酸栆仁可以减少脑内氨基酸毒性作用,下调大脑皮质及海马部位GABAAR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合欢花:合欢花的功效是镇静催眠,同时也有抗抑郁的作用。单国存[19]等研究发现,合欢花对小鼠有极显著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嵇扬[20]等人研究发现,合欢花正丁醇提取物可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通常认为合欢花提取物中的黄酮类物质起主要抗抑郁作用。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是经典的抗抑郁药评价模型,李作平[21]等人采用合欢花实验组与地西帕明对照组进行实验,发现两组都可以明显减少两种“行为绝望”模型小鼠的绝望行为,使其不动时间大大缩短,其中合欢花中剂量组抗抑郁的效果都比其他剂量组显著,为合欢花疏肝解郁作用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科学证据。

远志:远志具有安眠及抗抑郁作用。孙艳[22]等研究表明,远志中所含有的YZ-50可以显著减轻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YuanHu[23-25]等通过试验证明,YZ-50可以作用于内分泌以及神经保护系统,同时可以通过刺激海马神经元的可塑性和神经形成进行治疗;而且,活性寡糖酯DISS能通过增强老鼠4个神经可塑性基因的表达从而抗抑郁;还能拮抗老鼠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增加SOD活性。这些结果表明,远志具有抗抑郁效果。

4 针灸治疗概况

4.1 针刺治疗效果

针刺是目前中医有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方法之一。程新惠[26]等通过CNKI数据库平台检索出针刺治疗焦虑症的文献并统计成表,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经过针刺抗焦虑相关穴位治疗后所有患者的HAMA和SAS得分都明显下降;真针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针刺组;针刺靳三针后血浆5-羟色胺(5-HT)和ACTH水平下降,从而达到治疗焦虑症的效果。

4.2 针刺治疗选穴

目前,针灸治疗焦虑症还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法则和具体选穴。朱兆洪[27]等通过分析近几年针刺治疗焦虑症的相关文献,得出结论:百会、神庭、内关、神门、印堂、四神聪、三阴交等穴均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穴。童秋瑜[28]通过研究四关穴对于焦虑症的治疗作用,发现针刺四关穴不只能够疏肝兼安神,还可以缓解焦虑,所以四关穴也可以用来焦虑症。

4.3 经络氧疗法

经络氧疗法是中国科学院祝总骧教授与他的学生郝金凯共同创造的“实验经络针灸疗法”。这种方法是针刺和吸氧同时进行以达到调和阴阳的功效[29]。这种方法的操作是:(1)依据病情及经络辩证以选取经脉及穴位。(2)在选定穴位处进针,根据针刺部位确定直刺或斜刺或平刺。(3)行针得气后,戴上鼻导管,氧流量3-5L/min。(4)留针30分钟左右,起针后拔出鼻导管。张昔伦[30]等通过将经络氧疗联合西药作为实验组与单纯西药作为对照组的实验,得出经络氧疗联合西药的治疗效果由于对照组,证明经络氧疗确实是有抗焦虑抑郁的效果。另有大量临床观察也可以证明这一点[31-36]。

5 中成药治疗概况

目前,市场上治疗焦虑症的中成药数不胜数,凭借价格便宜,服药方便等优势在治疗焦虑症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抗焦虑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及抗抑郁效果及其机制。

疏肝解郁胶囊:疏肝解郁胶囊的主要成分是贯叶金丝桃和刺五加,程旺强[37]等通过对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加用疏肝解郁胶囊,结果为: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0%,治疗后HAMD评分显著改善,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从而得出结论: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其可能的抗抑郁机制是抑制中枢的 5- 羟色胺(5-HT)、多巴胺(DA) 和 去甲肾上腺素(NE) 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以及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而产生抗抑郁效果[38]。另有大量对疏肝解郁胶囊单用或合用治疗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39-41]表明,疏肝解郁胶囊确实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乌灵胶囊:乌灵胶囊是以乌灵菌粉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功效为补心健脑、养心安神,临床多用于治疗失眠[42]。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灵胶囊具有健脑益智、调节中枢神经功能和中枢镇静作用,有效修复神经细胞[43-44]。刘宇[45]选取了86例焦虑症患者,将其分为2组,一组单用黛力新治疗,另一组用乌灵胶囊联合黛力新治疗,结果乌灵胶囊组治疗后患者焦虑症状改善状况明显优于纯西药组(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乌灵胶囊治疗焦虑症临床效果理想。

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圣·约翰草提取物片的主要成分就是贯叶金丝桃素和总金丝桃素,其抗抑郁是可增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的功能,促使血浆甲状腺释放激素(TSH)降低,甲状腺素(T4)水平上升,从而有效改善抑郁症状[46]。有大量临床研究[47-50]证明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在治疗焦虑抑郁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丹栀逍遥片:丹栀逍遥片的主要成分是中医经典方丹栀逍遥散加减,主要功效是疏肝解郁,养血调经。吴丽丽等[51]通过研究发现丹栀逍遥散可以调节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血浆皮质醇含量,这可以使患者心情愉悦,从而缓解焦虑。徐志伟等[52-53]通过实验发现丹栀逍遥散高、低剂量组都可以增加大鼠群居接触时间,能明显减少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并且对自主活动无影响,证明丹栀逍遥散有明显的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

6 结语

近年来,人们慢慢的认识到中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认同中医的治疗作用。中医在治疗焦虑状态方面确实有西医比不了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焦虑症与西药同时使用可能会有更好的疗效及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4-55]。中医药治疗焦虑症前景广阔,具有副作用小,价格在大众接受范围内,不会产生撤药反应等优点,笔者相信,中医在治疗焦虑症方面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广泛的。

猜你喜欢
疏肝解郁合欢花抗抑郁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给大脑补充营养素,协同药物抗抑郁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疏肝解郁喝梅花粥
《甄嬛传》里的合欢花 不只好看还能治病
中医治疗抑郁症方药应用规律
合欢花
反光问题 〔外一首〕
疏肝解郁法治疗产后褥汗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