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心肌损伤的研究

2020-12-23 06:54易兰芬文红霞
临床儿科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普通型房室心电图

易兰芬 邱 梅 文红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心电图室(湖北武汉 430016)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属β 冠状病毒群,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以呼吸系统症状表现明显。一项成人研究显示COVID-19患者除肺炎表现外,急性心肌损伤比例可达12%[1]。COVID-19对儿童心肌损伤的研究更加刻不容缓。2019年12月COVID-19感染疫情暴发,随着疫情蔓延,儿童发病率也在逐渐攀升[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为收治COVID-19感染儿童的定点医院。本文回顾33例确诊为COVID-19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资料以分析患儿心肌损伤的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20年1月28日至2020年3月7日来武汉儿童医院就诊的COVID-19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18岁,临床症状、肺部CT及核酸检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标准[3],且均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肌器质性病变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No.武儿2020016)。

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临床诊疗方案[3],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资料。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采集 通过查阅电子病历获取COVID-19感染患儿临床资料,收集病程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资料。

1.2.2 心电图检查 患儿入院2日内完成心电图检查,由2名心电图专科医师共同分析后出具报告。采用美国飞利浦Page Writer TC50心电图仪记录患儿十二通道常规心电图,走纸速度25 mm/s,增益10 mm/mV。

1.2.3 心肌酶谱检测 患儿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采集5 mL静脉血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 1)、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用比色法原理,采用罗氏公司Cobas c702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配套使用罗氏公司原装试剂。心肌酶各指标异常标准:LDH>300 U/L,LD1>65 U/L,CK >250 U/L,CK-MB> 25 U/L。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入选33例COVID-19感染患儿,男20例、女13例,年龄8(2~11.5)岁。轻型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9(7.2~10.8)岁;普通型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8(0.8~12.5)岁。两组患儿年龄(Z=1.24,P=0.228)、性别(P=0.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3例患儿中,单纯咳嗽8例(24.2%),单纯发热2例(6.1%),发热合并咳嗽2例(6.1%),发热合并咳嗽、腹泻1例(3.0%),发热合并咳嗽、呕吐1例(3.0%),发热合并腹泻1例(3.0%),发热合并乏力1例(3.0%),无症状17例(51.5%)。33例患儿均生活在武汉市内,有COVID-19接触史32例(97.0%),接触史不详1例(3.0%)。

2.2 心电图检查结果

33例患儿中,心律失常8例(24.2%),均来自普通型组,其中窦性心动过速4例、窦房结至房室交界区游走性心律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心房负荷过重兼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T波改变1例。普通型患儿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轻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2.3 心肌酶谱检查结果

33例COVID-19感染患儿中,心肌酶谱异常11例(33.3%),均来自普通型组。普通型组的LDH异常率为42.9%(9/21)、LD1异常率为38.1%(8/21)、CK-MB异常率为47.6%(10/21),均高于轻型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COVID-19感染患儿中,普通型组平均LDH、LD 1水平以及中位CK-MB水平均高于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患儿年龄与心肌酶水平的相关性

COVID-19感染患儿的年龄与LDH、LD 1、CK、CK-MB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r=-0.563~-0.458,P<0.01)。

3 讨论

COVID-19是一种新型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4],人群普遍易感。COVID-19传染性强,以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主要通过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确诊。目前无特效治疗手段,以对症支持治疗及防治并发症为主[3]。

表1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比较 (U·L-1)

本研究33例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咳嗽及发热为主,偶可见呕吐、腹泻、乏力等情况,无症状者17例(51.5%)。其中有COVID-19接触史32例(97.0%),为家庭聚集性发病,这也是本研究中无症状患者占比过半的原因。本研究患儿均为轻型和普通型,临床症状轻。考虑主要原因为COVID-19感染患儿多有确诊家庭成员接触史,为二代或者三代感染人群,病毒致病力相对减弱[5]。钟南山团队在一项成人研究中发现,657例患者中90例(13.7%)出现CK升高[6]。有学者对138例住院病例进行研究发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7%[7]。以上研究均提示COVID-19不仅累及肺脏,也可对成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

有报道指出,COVID-19感染患儿也可出现LDH、CK、CK-MB增高的情况,但病例数不多[8-10]。本研究发现,33.3%患儿心肌酶谱异常,且均来自普通型患儿。对COVID-19感染患儿进行分型比较显示,心肌酶(LDH、LD1、CK-MB)异常率及定量检测值均以普通型较轻型患儿高。LDH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以心肌、肾脏及骨骼肌含量最丰富,其对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差。LD 1及CK-MB主要来自心肌,故特异性较强。本研究显示,COVID-19感染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导致心肌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心肌细胞变形、坏死有关[11],也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风暴有关[1]。本研究还发现,COVID-19感染患儿年龄与LDH、LD1、CK、CK-MB均呈明显负相关,年龄越小心肌损伤程度越严重。本研究还发现,24.2%患儿出现心律失常,均来自普通型患儿,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偶可见窦房结至房室交界区游走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心房负荷过重、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

综上所述,COVID-19感染不仅累及肺脏,其他器官受累情况也应得到关注。患儿虽临床症状轻,但仍存在不同程度心肌损伤,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应作为COVID-19感染患儿的常规检查项目,并提倡在病程中动态监测以上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偏少,所得结论有待大样本量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普通型房室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房室阻滞表现多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测房室交界区前传功能
康复新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11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