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学后北京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应对策略

2020-12-23 02:01张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3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复学新冠肺炎疫情

张婧

〔摘要〕为了解新冠疫情复学后北京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网络调查方式,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3所中学1019名高中生进行线上调查。结果显示:21.79%的高中生在量表总分上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男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及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及量表总分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三年级学生的各分量表得分和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结论:新冠疫情复学后北京市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男生比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高三年级比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复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3-0020-04

一、引言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暴发[1],国家卫健委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加以应对[2]。为配合防疫工作,各地教育部门出台措施要求学校延期开学。

疫情暴发初期,人们多关注疫情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例如,有研究指出中学生在居家防疫期间因不确定的疫情发展、长期的居家要求等诸多因素,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3],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支持或帮助,容易进一步发展为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危机,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4]。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逐渐平稳,时至9月,各地各校陆续全面复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居家学习后重返校园,高中生的心理状态是否会面临新的挑战、其心理健康现状如何、怎样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复学后的高中生调节心理状态等,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新冠疫情复学后北京市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学复课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3所中学的高中生共1030人,通过网络进行线上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030份,剔除无效问卷1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9份,有效回收率为99%。

(二)测评工具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 MHT)测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该测验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日本铃木清等编制的中小学生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可用于综合检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5]。该测验包含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1个效度量表,共100题,每题0~1计分。量表总分≥65分表示存在心理问题,分量表≥8分为在该方面存在心理问题,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不佳;效度量表得分≥7分显示结果无效。

在本研究中,该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范围为0.71~0.78,符合统计学标准。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平均数±标准差(M±SD)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

三、结果分析

(一)复学后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共调查高中生1019人,男生449人,女生570人;高一年级学生390人,高二年级学生344人,高三年级学生285人。

根据描述性统计(见表1),共有21.79%的高中生在量表總分上显示存在心理问题,并有不同比例的高中生在其他分量表得分上显示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的依次是身体症状(28.95%)、学习焦虑(26.30%)和自责倾向(25.32%)。

(二)复学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见表2),除孤独倾向、过敏倾向之外,各分量表分数及量表总分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男生的学习焦虑(t=-3.781,p<0.001)、对人焦虑(t=-3.802,p<0.001)、自责倾向(t=-2.757,p<0.01)、身体症状(t=-4.103,p<0.001)、恐怖倾向(t=-6.375,p<0.001)、冲动倾向(t=-3.844,p<0.001)及量表总分(t=-4.380,p<0.001)均显著低于女生在各项上的分数。

(三)复学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见表3),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焦虑(F=3.749,p<0.001)、对人焦虑(F=4.192,p<0.001)、孤独倾向(F=3.392,p<0.001)、自责倾向(F=4.002,p<0.001)过敏倾向(F=4.566,p<0.001)、身体症状(F=5.935,p<0.001)、恐怖倾向(F=4.182,p<0.05)、冲动倾向(F=4.458,p<0.001)及量表总分(F=13.819,p<0.001)均存在显著差异。

使用LSD方法进行事后检验发现(见表4),高三年级学生的各分量表得分和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

四、结果与讨论

(一)复学后高中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

本调查发现,21.79%的高中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这说明在疫情复学之后,北京市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一部分高中生出现了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结果与其他省市中学生复学后心理状况调查结果一致[6]。

本次统计发现,复学后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身体症状、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通过以往研究尝试对这一结果作出如下解释。

首先,长期居家生活中身体活动受到限制,使得学生的体育运动机会和时间与以往相比明显减少[7],导致学生出现身体不适感。充分、科学的体育锻炼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8]。缺少锻炼意识或运动机会,使得生活中的压力缺少释放、纾解的有效途径,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加剧身体的不适感[9]。

其次,有研究发现,线上教学、居家自学的学习效果与在校学习的效果相差较大[10]。居家学习使中学生“独学无友”,学习氛围弱,学习状态与在校学习相比,容易出现进入状态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等情况[11],从而进一步引发其对学习效果的担忧和焦虑。开学复课后,学校的要求再次严格起来,学生的学业焦虑日益凸显。

此外,疫情的冲击、学习方式的变化等均易引发学生的心理波动,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事情容易采用内归因的视角[12],认为都是自己的错误导致了不良结果,从而出现烦恼、自责、自我否定等状态。

(二)复学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本调查发现,男生、女生在返校复学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女生在多个方面的心理症状均比男生更加明显。这一结果与一般情况下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相符。一项面向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大规模调查显示,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好于女生[13]。这可能与男、女生的性格特征、社会期待、父母教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程度和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14]。尤其是高三年级学生面对高考压力,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等多方面的问题突出。这也是疫情之下北京市高三年级学生的普遍状态[15]。

(三)复学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根据调查结果,开学复课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重点关注学生身心的调节、学习困扰的解决及归因方式的引导。第一,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设计游戏、活动等环节[16],为学生提供更多“动起来”的机会;尝试与体育课程、课外锻炼、亲子互动游戏等相结合[17],帮助学生在舒展身体的同时释放压力。第二,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组织地开展学业辅导,特别是自律性、自主性学习的辅导;强化学科渗透,与各科教师一起从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8]。第三,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归因方式[19],既要避免盲目内归因所导致的自责、自我否定,也要避免盲目外归因所造成的推诿责任等情况。帮助学生辩证地理解事件[20],学会合理归因,自我完善、健康成长。

及时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与发展变化情况。随着防疫形势的变化,在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同年级、面临不同发展任务的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困扰,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针对已经检出的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应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体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WHO关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声明[EB/OL].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detail/30-01-2020-statement-on- the- second-meeting-of- the-international-health-regulations-(2005)-emergency-committee-regarding-the-outbreak-of-novel-coronavirus-(2019-nCoV).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通知[EB/OL].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2/8334a8326dd94d329df351d7da8aefc2.shtml?from=timeline.

[3] 何奎莲,陈旭刚,宋俊杰.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建议[J]. 四川教育,2020(8):11-13.

[4]唐蕾,应斌.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0):57-60.

[5]周步成. 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罗嘉仪,李华华,麦宝欣.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学生复学心理健康狀况调查分析[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22):12-15.

[7]敖洪,任德利,韦拥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8):1155-1157,1163.

[8]段佳丽,王观,高爱钰,等. 北京市2014年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知识态度行为[J].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3):341-344.

[9]彭旭.儿童情绪的躯体化与获益[J]. 心理与健康,2017(8):55.

[10]王欢,彭亚玲,严嗣刚,等.高中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知、态度及其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7):40-45.

[11]宋乃庆,赵秋红,罗士琰.重大疫情下中学生学习毅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20(8):32-37,44.

[12]刘秀勤,王文强,李韵,等.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50-52.

[13]陈丹,权治行,艾梦瑶.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9):1402-1409.

[14] 梁剑玲,张均华,陈晓新. 疫情背景下中学毕业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基于与非毕业年级学生的比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5):15-18.

[15]刘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升学高考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8):701-703.

[16]潘素容. 筑牢心理防线,让居家生活融洽和谐[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0(6):68- 69.

[17]黄月初. 疫情带给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层思考[J].湖南教育(D版),2020 (4):53-54.

[18]周芳元. 在疫情防控中学会自主学习[J].湖南教育(A版),2020(4):15.

[19]许文君. 归因理论在高校疫情危机实证研究中的运用[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117-120.

[20]王琦. 疫情期间中学生心理危机化解[J].教育科学论坛,2020(11):39-40.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奥森、将台路校区,北京,100015)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状况复学新冠肺炎疫情
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复学前防疫应急演练有作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复学后学生心理“复位”的有效干预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