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班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

2020-12-23 04:24狄文娟
求知导刊 2020年48期
关键词:班级自主管理班干部小学班主任

摘 要: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但教育制度仍不完善。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依赖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班干部的自主管理上。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完善班级管理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围绕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班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干部;班级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8-0006-02

引 言

在新課程标准的要求下,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相较于以往,教育领域对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效果,班主任应加强师生互动,打破师生间的隔阂[1]。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教师要从中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培养班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

小学生个性差异较大,思想体系尚不完善,其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挑战[2]。培养班干部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自律习惯

当代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养成了严重的依赖习惯。小学生尚未形成自律习惯,在小学阶段培养班干部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律习惯,让他们懂得在校园生活中约束自己[3]。自律习惯的养成,能使学生在成长的方方面面受益,是学生性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科学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班级内部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团体内部实现互帮互助、互相监督。即使个别学生出现不自觉、不自律的行为,也会迫于集体的压力加以改正。集体主义精神能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下,每名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这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培养其责任感,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自觉维护班级形象。

3.营造班级内共同学习的友好气氛

学生在轻松、亲切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以主体性意识积极参与课堂,可以更快进步。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出的班干部更容易得到同学的拥戴,也是绝佳的学生榜样,能够激励其他同学竞相模仿和学习。绝大多数学生的行为较为统一,再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就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4.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传统的班级管理需要依靠班主任的威严。这导致学生要么对班主任产生畏惧感,要么站在班主任的对立面。这种师生关系会使校园生活变得更加紧张,而通过班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可以缓和紧张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这不仅能节省班主任的很多精力,还能满足学生和教师交朋友的愿望,使学生更愉悦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二、班干部自主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自主管理意识薄弱

小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薄弱,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各阶段的教育工作其实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并充分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科学系统地制订教学管理计划。但就当前阶段的情况而言,班干部只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的助手,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往往给班干部布置任务,让其听从自己的安排,造成班干部自主管理能力薄弱。

2.班干部缺乏创新能力

班干部在自主管理方面创新性不强。小学班主任应注意培养班干部在自主管理上的创新能力,只有在班级管理上创新,班集体才有进步的空间。但实际上,学生碍于班主任的管理地位,在创新方面束手束脚,导致在班级管理内容和策略上仍以教师为主,班干部只是将班主任的要求传达给学生,并未真正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

3.班主任的管理理念落后

小学班主任在培养班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上出现问题,是由于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识仍停留在落后的以教师管理为主的观念上。很多地区受传统教学管理观念的影响,认为小学生不具备自主管理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上应以教师为主。班主任也习惯了自己一手承办班级内所有事务,担心如果将班里管理工作交由学生负责,反而令他们在学习上分心,以致造成学生自主管理效果不佳、学生成绩整体下滑的后果。

4.班干部任命方式不合理

班干部往往由班主任选任,学生没有自主推举班干部的权利,导致班干部只是传达教师的意志,未能改变班级“一言堂”的现状。这样的选举方式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将班干部的选举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选举自己信任的学生代表。除此之外,教师和家长一味地认为小学生仍是没有自主能力的孩童,对学生各方面干预过多,严重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具体的班干部培养策略

1.公开选拔

班干部的选任对学生自主管理而言非常重要。班主任在选举班干部时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学生推选出品学兼优、认真负责、能力较强的班干部作为班级管理的小主人。班主任不能将个人的喜恶渗透在班干部的选举中,应让学生通过竞选的方式来选任班干部,这样能让学生自己选出最心仪的班干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公平民主。学生自主选举出来的班干部能够更自主、有效地对班级进行管理。

2.明确责任

班干部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例如,班主任可以制订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的目的是让班干部明确自己的具体责任,并保障班干部能够认真完成自身任务。这对学生自主管理和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极大地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效果。这样,每位班干部都能明确自身的管理目标,在达到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真正将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班主任还可以将各个责任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在每周或每月定期对学生表现和班干部的表现进行评分,激励班干部以身作则,认真完成管理任务。

3.奖惩分明

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认可,班干部自然也是如此。但教师不能一味地鼓励班干部,要做到奖惩分明。例如,班干部犯错与其他学生同等对待,甚至还要受到比其他学生更严格的惩罚;同样如果表现突出,班干部也要获得加倍奖励,如推荐到学校评选优秀等。尤其在奖励方面,班主任要适时对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上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充分激发班干部对待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和信心,使班干部更用心地服务班级建设。

4.专业指导

班主任一定要给班干部提供一些专业指导,如怎样高效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收发作业。在对班干部的培养中,班主任应培养其综合素质,提高其自控能力、自主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班主任可以让班干部观看相关的讲座和学习其他优秀班干部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要经常和班干部沟通,对班干部产生的困惑及管理方式的不恰当之处,及时进行解决及纠正,以维护班干部的管理信服度,保护其他学生的学习感受和积极性。

5.建立班干部轮岗机制

班级职务的数量有限,而渴望当班干部的学生往往占班级半数以上。公开选拔票数较高的学生优先担任班干部,而后面的几位往往就与其所向往的职位失之交臂。为了调节落选学生的失落情绪,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选举的实际情况,在班里建立班干部轮岗机制。按照选举得票数量的高低,学生每学期轮流担任班干部,扩大班干部担任的覆盖率。这样能够使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提高班级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基于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学生会逐步树立自信心,学会遵守规则,培养集体意识,明白自身在集体生活中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自觉维护班级管理,体现班级管理的自主性。小学生很多价值观念还不够稳定和成熟,对自身和外界的评价体系尚不健全。班主任应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科学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对自身进行明确定位,对班级环境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正确地处理在情绪管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7.强化班主任引导作用

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模式,不等同于将班级管理的任务全权交给学生自主完成。班主任应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引导作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学生的反馈,实时了解学生自主管理的现状。通过班主任的引导,建立班级大融合的家文化,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落实班级自主管理助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培养班干部将会帮助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应创新班级管理方法,使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拉近彼此的关系,进而提高班级管理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贺海莲.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班干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探讨[J].速读(上旬),2017(09):236.

陆文婷.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干部进行班级自主管理[J].未来英才,2018(04):227.

肖元惠.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做自己的主人[J].科学咨询,2015(31):83.

作者简介:狄文娟(1977.9—),女,甘肃白银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班级自主管理班干部小学班主任
竞选班干部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竞选班干部
构建高中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班干部的烦恼
选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