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智力视角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及其评价

2020-12-23 04:24陈益峰
求知导刊 2020年46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教学策略

摘 要:广义上的“智力”(Intelligence)泛指生物所具有的精神能力,包括认知力、思考力、分析力、判断力、想象力等。教育视域下的“智力”存在严重的狭隘认知,一方面在表述上将其与学生“聪明与否、智商高低”关联起来,缺乏对教育环境、教学手段、知识内容等要素的考虑;另一方面,在评价上形式过于单一,强调考试分数的量化指标,这等同于把不同学生个体视为统一的“智力载体”。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人们对智力认知的单一维度,以此展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及其评价的反思,能够建立更科学的教学策略及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多元智力;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33-02

引 言

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亦称为“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衡量智力的标准并不是统一的”,这一观点源于人类智力形式的多样性。根据创始人霍华德·加德纳的分类,正常精神能力个体同时具备九种基本智力(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中仅提出七种,后增补两种),每一种智力对应的学习成就各有千秋。个体之间之所以存在智力差异,并非某种基本智力缺失所致,而是九种基本智力组合及发挥方式不同,这也恰恰验证了智力兼具“先天性”与“后天性”的双重特征。个体通过后天训练,正常情况下都可以发展、强化每一种基本智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的优势智力、平等对待智力差异,倡导因材施教与个性化评价。

一、多元智力理论概述:内涵、反思

1.理论内涵

提及智力或智能,人们潜意识中会形成单向度、一元化的认知情态,即认为智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统一标准的。一些学生或许不理解概念、定义,但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表现出较高天赋;一些学生英语、数学成绩不佳,却能够在程序设计方面游刃有余。诸如此类的直观现象,揭示了智力对个体而言,既存在优劣势之分,也存在多元性差异,当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某一种优势智力相结合后,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结合霍华德·加德纳划分的九种基本智力,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可归纳如下。(1)个体身上的智力存在差异。智力首先源自遗传,其次从后天训练中获得,理论上说,每位学生都具备九种基本智力,但在个体表现上存在优势、弱势之别。(2)教育视域下应对多元智力一视同仁。智力是以“独立于彼此”的状态存在的,优势智力与弱势智力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干扰,因此从教育视域出发,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不能陷入“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的可量化陷阱中,更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对待方式。(3)智力培养的后天性决定了情境的重要性。基本智力之间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如利用Python编程计算立方体体积问题时,一些学生的“邏辑—数理智力”较差,但可以通过较强的“视觉—空间智力”进行弥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丰富的情境,打通不同智力之间的协同隔阂。

2.价值反思

结合教学现状来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过度关注“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的问题,尤其在教学评价上,而与视觉、艺术、音乐、节奏等相关的智力因素被排除在外,这种以偏概全的智力价值认知是值得反思的。将多元智力理论纳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评价,主要具有两方面价值。一方面,有利于知识迁移和个性发展。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需要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支持,如平面设计需要美术知识、编程需要数学与英语知识。由于基础智力在个体上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独立性,从多元智力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将最有效的解决问题机制转移到信息技术学习上[1];另一方面,有利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多元智力视角下,教师要兼顾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找出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闪光点。

二、从多元智力视角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1.发展与发现的结合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令教师欣喜的莫过于“发现一个好苗子”,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者对优势智力的依赖心理,或者说是一种优势智力误解。只重视优势智力“发现”,进而加强某一方面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培养,本身就是一种主观臆断。例如,一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认为,班级中数学好的学生就一定擅长编写程序,美术功底好的学生就一定擅长平面设计,这种误解投射到学生身上,会使其产生一种优越感,进而放弃其他独立智力的协同发展。因此,多元智力角度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制订要兼顾“发展”与“发现”的统一性,毕竟要实现一个信息技术项目或解决一个信息技术问题,仅仅依靠一种“先天资质”是很难达成的。具体做法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他们另外寻求一种可能,这一过程中强势智力后退、弱势智力发展,能够让学生更清晰地认清自己的水平,也能为公平、客观的教学评价奠定基础[2]。

2.能力与技术的协同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因此“技能”表现得更加直观,如学生硬件知识是否牢固、软件操作是否熟练、算法设计是否合理等,可以迅速地被识别出来[3]。但信息技术“能力”具有综合性特征,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固有知识经验进行创新的能力,这些大多需要具体项目才能反馈出来。因此,掌握一定技能并不代表具有了相应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制订教学策略过程中要确保两方面的协同性。

例如,在学习Python语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if、for、while等基本控制语句,这仅仅属于“技能范畴”,学生是否具备利用Python设计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通过项目验证。多元智力视角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根据优势智力自主开发,然后将成果进行分享,实现劣势智力的启示。以“1到100求和”问题为例,“逻辑—数理智力”较好的学生(即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def sum(n):

return n*(1+n)/2

而“视觉—空间智力”较好的学生,能够敏锐地抓住1~100一组数字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进而提出以下算法。

def sum01(n):

result = 0

for i in range(1, n+1):

result += i

return result

3.素质与素养的统一

如前文所述,智力兼具先天性与后天性的双重特征。其中,先天性的智力属于素质范畴,它主要源自人类基因遗传,如一些学生天生运动能力强,这是“身体—运动智力”优秀的表现,而一些学生对色彩、形状、图案等要素非常敏感,这属于“视觉—空间智力”优秀的表现。素养则是后天形成的,需要通过一定训练、情境、会话等干预形式,在强化先天性优势智力的同时,提升劣势智力,这样才能有效弥补能力漏洞。基于多元智力视角,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设计既要注重启发、引导,也要注重练习、考核。

三、从多元智力视角反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

1.基于智力多元化反思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之所以存在桎梏,主要是评价主体单一。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专业素养上更有优势,知识容量、技能经验也远比学生丰富,但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教师单一评价主体容易产生“学生具有独特智力优势”的误解,造成评价行为、标准过度依赖高中其他学科评价体系,而诸如“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容易被忽视。主体多元化意味着主观认知角度多元化,每个评价主体在评价行为发生过程中,也会潜意识地借鉴自身的优势智力,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评价误区的出现。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评价策略时,可以将学生、其他学科教师等吸收进来,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发布出去,接受社会方面的评价。

2.基于智力多元化反思评价方式多元化

基于智力多元化这一事实,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展开是应有之义。例如,基于项目教学的评价活动,教师应按照一个信息技术问题项目“提出→分析→解决”的流程,解构学生在各阶段的知识掌握水平与技能应用效果,再从整体上评价最终作品。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考试评价”“竞赛评价”等多种形式。需要明确的是,不同评价方式对应的基本智力应有明显区分,如“考试评价”方式下,无论卷面考试还是上机考试,对学生而言都具有抽象性特点,可侧重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而“竞赛评价”方式下,竞赛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提供一个平面设计主题,其余的由学生自己做出决策,最终作品就是学生多元智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基于智力多元化反思评价过程多样化

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缺陷是直接定义,如“优秀与低劣”“好与不好”等,评价过程大多被隐去了。多元智力视角下,除了要突出评价过程外,还要进一步丰富評价形式,这样可以强化学生优势智力与劣势智力的互动,实现“以优带劣”的发展。例如,在评价Python语言编程设计时,除了算法、逻辑是否合理外,还可以评价团队之间的合作是否默契(人际交往智力);分析某位学生为什么能够成为团队核心。在最终成果评价时,除了Python语言编程的语法、结构是否正确外,还要评价格式是否美观(视觉—空间智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多元智力理论渗透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评价中,能够释放学生潜质、激励挑战精神,同时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动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拓展自身知识、技能范围,消除自身存在的智力或智商偏见,从而制订和建立合理的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兰国帅,郭倩,吕彩杰,等.“智能+”时代智能技术构筑智能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03):22-35.

董奇,国卉男,沈立.多元智能视角下智障学生中职融合教育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8):29-31.

卢小青.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评价的价值与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7(22):33-36.

作者简介:陈益峰(1981.10—),男,江苏常州人,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