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护林员神州大地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2020-12-23 04:27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巡山护林护林员

耿国彪

近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组织开展的寻找“最美护林员”宣传活动落下帷幕,河北省段金龙、山西省安槐岳等 22 名基层护林员获得全国“最美护林员”荣誉。

近年来,广大护林员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常年跋涉于山野间,穿梭在密林中,默默奉献,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不畏艰辛、任劳任怨的护林员先进典型。

本期杂志我们在“特别策划”栏目中,对“最美护林员”事迹重点推出,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中了解到护林员这一职业的艰辛和奉献。

——编者按

2019年2月12日,美国航天局公布了一项根据卫星数据进行的研究成果,全球从 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首。美国航天局的资料和数据与我国开展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吻合,充分反映了中国为全球植被增长做出的巨大贡献。

40年前,“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创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迄今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在我国北方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此后,我国又相继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中华大地绿色版图不断扩容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森林覆盖率22.96%,森林面积 33 亿亩,森林蓄积 175.6 亿立方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一片片荒凉苍茫、沟壑伤疤,变为绿意盎然的美丽家园。这是全体务林人努力的结果,其中,广大护林员功不可没。他们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与寂寞为伴,守护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

用脚丈量国土用心守护森林

生态建设,关乎国计民生,更关系我们的未来。广大护林员跋涉于山野间,穿梭在密林中,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加格林奇林业局罕诺河管护区护林员王玉生被称为“林区活地图”。与大山为伍的16年里,王玉生走遍了施业区的每个角落,每条河流、山系他都了然于胸。为了便于工作,每天巡护回来王玉生都把一天走过的地方用手绘的方式画在一张张纸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张纯手工绘制的地图,山形地貌、河流走向、重点火险区域一目了然, 瞭望塔、管护站位置及经纬度坐标准确无误。就是这样一张地图,为森林防火、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准确位置详细信息,用他自己的话说:管护员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图”。

2017 年春天,在一次扑救偏远区域雷击火战斗中,王玉生凭借外站巡护人员报告的位置,准确手绘出火点坐标、最佳进兵路线、进兵方式,并做为向导带领队伍过塔头甸子、穿沟塘、越高山,急赴火场。扑火队用两个小时控制住了火情,在火场达到“三无”后,他才和最后一组队员一起返回。

新疆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尼勒克分局唐布拉管护所所长张东权工作过4个管护所,从海拔最低的喀拉苏管护所到海拔最高的唐布拉管护所,每到一个管护所,他都和同事一起深入到农牧民家中,认真细致调查了解林情民情和社情,尽快熟悉环境。他坚持每天巡山查林,跑遍轄区的每一条山梁,每一道山沟,每一片林地,对每个林班每个小班的地理位置面积,林木种类数量等都熟记于心。

林区山峰之间无交通道路,每年4月1日至10月 31 日进入森林防火期,张东权都带领护林员背着干粮和白开水巡山,一巡就是一天。张东权管护林区面积超过几十万亩,林区的每一条路都被他用脚丈量过。面对别人不解的目光,他坦然的说,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艰苦环境才是磨练人的好地方,守护森林是光荣的事情。

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护林员鄂全林是青海民和人。 1998年玛可河林区停止天然林采伐后,鄂全林主动要求担任护林员,这一干就是 29年。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他每天早出晚归,克服高山峡谷、林密坡陡的重重困难,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徒步巡查。林班离管护站远时,他忍饥挨饿,半天喝不上水,早上吃一顿饭,赶到晚上再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

每当有人问他工作苦不苦时,鄂全林总是笑着说 :“不苦不累那是假的,但是我干的就是这份职业,巡护山头是我的本职,累的时候就到自己管护的林子里走走看看,当看到山青了、水绿了、树高了,就觉得一辈子值了。”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留凤关林场榆林铺管护站护林员张彦明,长期扎根林区无瑕顾及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只能将儿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管护站远离镇区,采购生活物资十分不便,日常工作辛苦枯燥,对家人更是缺少陪伴,而张彦明夫妇却从未退缩,深深扎根在这片青山之中。

张彦明所在的榆林铺管护区有2881公顷,全部处于陕西紫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区内分布着红豆杉、连香树、水青树、华山松等树种,以及林麝、黄喉貂、黑熊、野猪等野生动物。这么大的区域,夫妻俩全部巡护一次需要5、6天时间,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几年下来,林区里的山路通向哪儿?溪流流向哪儿?有啥动植物资源?山里的沟沟壑壑,夫妻俩都了然于胸。

张彦明去巡护,妻子苟冬云总会陪着丈夫一同前往,“管护区山大沟深路难走,为了安全,护林员在巡山时都是要求两三个人同行,山里有时候会碰到黑熊、野猪等野兽,我会担心,还不如跟着他一起巡护,至少路上有个伴。”苟冬云笑着说。

白玛次仁是西藏米林县林业局鲁霞沟管护站生态护林员。护林员这一职,虽然不是什么官,但责任不小。上任伊始,白玛次仁认真细致地调查了解山情、林情和民情,坚持每天巡山查林,跑遍了辖区的每一条山梁、每一道山沟、每一片林地,地理位置、林木种类等都熟记于心。他通过耐心细致宣传走访工作,使广大农牧群众逐步提高了爱林护林和保护生态的意识,在鲁霞村形成了森林资源、严禁破坏、护林防火、警钟长鸣的浓厚氛围,为护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山区内的基层林业管护站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工作艰苦、生活单调,不管是重要防火的冬季还是大雨磅礴的夏季,白玛次仁全年的时间都设卡扎营住在山里,长期与家人不能团聚。鲁霞沟内沟深林密,道路崎岖,工作没有时间规律,二十四小时值班,不管早晚,随时准备出发,常常不能按时吃饭,有时还得忍饥挨饿,不管巡山多晚回来,都还得拖着疲惫的身体自己动手烧火做饭。第二天,白玛次仁又打起干劲、鼓足勇气、振奋精神,投入到了护林工作中。

余美秀是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巴迪乡巴迪村托底上村民小组村民, 2016年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巴迪乡托底村民小组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接壤,森林资源管护任务8916 亩,全村共有生态护林员11名。按照生态护林员管护合同,余美秀和她的同事们每月巡山只要不少于10天就完成了任务,但她每月都达到17天以上。余美秀和其他护林员一道,在德钦县霞若乡交界一线国有林区巡护,沿途山高谷深,地势复杂,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

每逢巡山的时候,到达指定集合地点需要走很长时间山路,男同志驾驶摩托车的技术都比较好,省时省力。而余美秀虽然省吃俭用买了一辆女式摩托车,但又不適应山路,自己也不敢驾驶,只好全靠这双“铁脚杆”翻山越岭,一路飞奔,每一次都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从来没有拖过大家的后腿。在巡山过程中,她积极宣传护林防火知识,排查火灾隐患,对进入管护责任区的人员或车辆进行详细登记,观察责任区内有无森林病虫害情况,依法制止和上报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在巡山过程中,护林员经常面临黑熊、毒蛇等野生动物的威胁,一不小心就会受伤,破皮流血是常有的事,但余美秀从没有叫苦叫累,总是默默承受。

以山为家以林为伴只为一片绿

护林员常年行走在大山密林深处,承担着生态护林巡查、森林防火协防、林草资源监管、林草政策宣传等任务,他们以山为家、以林为伴,只是为了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使我们能够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生态产品。

杨佑培是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村民,现为达头片区组管委成员、生态护林员队长。

在紫林山村达头片区,杨佑培负责管护的近 500亩国家级公益林,山高路险沟深、土壤贫瘠稀薄,植被以草本灌木为主,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恢复难度极大。在高火险期,他每天起早贪黑护林防火,作为队长率先提出包保制的管理模式,签订责任书、发放明白卡、规定用火日等等,出谋划策建章立制,宣传政策家喻户晓。特别是2018年 12月3日凌晨,杨佑培偶然间发现火点,迅速发动、组织并带领人员在寒冷的黑夜将火点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排除了潜在的重大火情。

随着茶叶和海花草在市场走俏,毁林种茶、采集野生海花草等破坏林草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杨佑培创新性地提出了“1+3”的包保制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在林草资源上,一名生态护林员管护一片特定区域;在人员对象上,一名生态护林员管理3家农户,负责向其宣讲政策、知识、责任与义务等。仅2020年以来,杨佑培就及时说服、制止了达头片区村民毁林种茶和甲定片区村民开垦草地种植海花草10余起事件。

杜玮山是宁夏隆德县温堡乡张杜沟村生态护林员,负责管护张杜沟村3711.1亩森林草原。杜玮山每天坚持巡山,对林区的每一座山、一条河沟和一片片林草都熟记于心。尤其是每年春节、春分、清明等特殊时期的防护和对寺庙、坟头的防守,要全天巡护,及时消除隐患。2018年大年三十,甘肃省曹务乡田沟村发生草场大火,浓烟掠过大红山,眼看就要进入大红山和杜堡村管辖区。杜玮山带领温堡乡下片护林员骑着摩托车,快速经甘肃曹务同岔村到田沟村扑火,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打后才扑灭了大火。

杜玮山意识到护林工作要从改变村民护林意识着手。他自学《森林法》、《隆德县森林草原防火禁令》等法规,并自己购置了高音喇叭、望远镜、摩托车等设备,利用喇叭在村内及日常巡护中反复播放护林知识,并挨家挨户发放护林防火宣传材料及封山禁牧条例,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他还在路口重点区域挂防火横幅、刷写防火标语,让村民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对国家及子孙后代是多么的重要。有人曾问杜玮山,“生态环境搞得好坏,凭你能干多大的事?”杜玮山说“我一个人是干不了多大的事,但是人人都能参与保护环境,总会有一天,天会变蓝、水会变清、山会变绿的”。

肖冬样是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的一位生态护林员。十多年来,他坚持拍摄并写下观察日记,详细记录中华秋沙鸭的来去时间、数量以及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拍摄了 20多万张照片、1万多G的视频,形成了研究“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的第一手珍贵资料,被誉为中华秋沙鸭的守护者。

肖冬样坚持每天巡山8小时,中午经常是啃着随身携带的泡饼充饥,背着一个水壶、带上一把砍柴刀和一个望远镜,一走就是一天,有时要忙到很晚才能到家。为了详细记录中华秋沙鸭的活动情况,肖冬样每次都会事先在泸溪河布置几个隐藏地点,提前潜伏在河岸边,用望远镜观察。其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稍有动静中华秋沙鸭就会飞走。每次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了不打扰它们,肖冬样一定要等到这些中华秋沙鸭玩尽兴了回了巢,才会收拾行囊回家。如果遇到刮风下雨或者雪天,工作难度就更大。好不容易回到家,肖冬样顾不上吃饭,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记录下的视频输入到电脑里,并把一些有趣的记录传给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华秋沙鸭带来的快乐。在肖冬样的电脑里,翻看过往的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视频,对他来说是如数家珍。肖冬样说,十多年来,我开始就把保护中华秋沙鸭当成工作来做,后来和它们慢慢成了朋友。

吴晓青是浙江省庆元林场隆宫林区护林员。30余载,他用脚步丈量8万余亩山林的每个角落,穿山岭、钻密林、披荆棘,每天走30里山路,每月巡山10余次。

吴晓青管护的隆宫林区,分布在大小十几个山上,由于地处浙闽两省交界,人员流动复杂,防火防盗难度大。为使国有林木资源不受损失,吴晓青在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重点巡护,并对可疑人员进行重点监视。2012年9月的一天晚上,他在巡查路上发现一辆三轮农用车盖着油布,十分可疑,他立即追了上去。黑暗中借着摩托车的灯光,从缝隙中一看是杉原木,他赶紧勒令其停车。三轮农用车不但不停,反而加大油门逃跑,把车上的木头一根接着一根往路上丢,阻止他追赶,最终盗伐者撞坏他的摩托车后逃跑。吴晓青立即向县森林公安分局报案,公安机关根据他提供的线索顺利破案,将盗伐者绳之于法。

吴晓青管护的林区,当地百姓有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清明前后上坟的风俗,农耕时节烧田坎的陋习,并且下半年天气干旱……防火压力一年到头都很重。针对这一情况,吴晓青深入林区毗邻乡村进行全方位的护林防火宣传,向群众宣讲《森林法》《森林法实施细则》《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其知法懂法从而守法。作为林区护林员,吴晓青不定期组织开展森林火险隐患排查活动,整改落实野外火源管理措施漏洞,最大限度消除火灾隐患。在吴晓青等一批护林员的守护下,庆元林场几十年来从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森林扑火队队长李国林,以自己辛勤的付出,率领队员们全方位守护着茫茫林海。

每年春、秋季森林防火期,李国林都与队员们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参加防火值班,十天半个月不回家是常事。他的老父亲患有脑出血后遗症,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老母亲也患有心脏病,可是为了森林防火事业他始终不能膝前尽孝,只有在闲暇之余,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给母亲打个电话,嘱咐母亲保重好身体,照顾好父亲。

在扑火一线上,李国林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2015年4月26日夜间,他奉命带队远赴临江完成跨区域增援灭火作战任务,帮助体弱的队员背防火背包,帮灭火机手扛风力灭火机,特别是在他的眼睛被树枝扎伤后,全然不顾疼痛,带领扑火队员奋力作战,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灭火任务。第二天,领导劝他休息,可他摇摇头说没事,滴点眼药水就好了。他总是这样,把自己的事情当成小事,把森林防火事业当成头等大事。

2018年10月6日下午15时,中朝边境281公里处朝方森林大火越过界江和边境防火隔离带从多点进入吉林省境内,发生了极为罕见的越境森林火灾。7日下午3时,李国林接到增援扑救命令后,立即集结专业化扑火队伍迅速乘车赶赴火场参加扑救。他和扑火队员勇往直前奋勇作战,充分发挥了攻坚克难勇打硬仗精神,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增援扑救任务,用实际行动诠释英勇无畏、敢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受到了延边州森防指的高度赞扬。

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云台林场凌州分场护林员颜井武,虽年过八旬仍每天徒步巡山,发现有违反护林防火规定的行为坚决制止。通常情况下,很多人退休后都选择在家颐养天年,颜井武老人却退而不休。截至今年,他已义务巡山护林28年,每天早晚要走近八九公里的山路,总里程接近8万公里。

颜井武老人今年88岁高龄,1953年初参军,同年5月赴朝鲜战场,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1957年,老人退伍后成为南云台林场一名员工。在职期间,老人主要负责南云台林场山东分场四管区林地,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为了更好地搞好护林工作,老人全家吃住在四管区车厢山头的石头房中。后来,4个孩子相继长大成人,分别下山居住或工作。1992年初,老人退休后,仍不肯下山,坚持每天义务巡山,刮风下雨也未停下巡山的脚步。

在海拔450米的四管区推磨山头巡护,颜井武老人精神矍铄。“这么多年,都习惯了,这点山路算什么?”老人笑声爽朗,“以前年轻的时候,哪天不走个三四十里山路呀?护林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是的,老人不光有耐心,还有决心,且从不惧怕威胁。

由于颜井武老人是退休后“多管闲事”,此前多年因此被人辱骂,但颜井武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早已把每棵大树小树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近年来,邻近山林越来越茂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老人的苦心,纷纷为老人点赞。看到老人这么辛苦,林场领导有意要给他护林补贴,但都被老人婉言谢绝。

忠于职守 青春换青山

护林员是一个寂寞的职业,需要守得住清贫和孤寂,需要默默的坚守。在全国各大林区,千千万万的护林员将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绿水青山,以青丝换青山,以值守换安全,使得我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上海松江林场封闭山头管理大队队长吴晓忠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护林员。吴晓忠2013年7月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松江林场工作。七年来,吴晓忠每天对封闭山头进行工作检查,特别在一些特殊时期(元旦、春节、清明及笋期),对各山头的电气线路、消防设施、防火隔离带两侧、墓穴聚集区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张贴防火宣传横幅。

吴晓忠能根据病虫危害的时期和症状,及时上报病虫发生情况,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方针,对病虫害实时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使病虫害有效得到控制。除了日常观察外,吴晓忠还负责美国白蛾监测,做到每天日报,还对所管辖的杀虫灯灯下昆虫进行识别、统计和清理。

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驻宝马山林场森林资源监督中心站站长董红雨,今年已53岁,一年四季都扎在深山老林里默默护佑着野生动物。

为了能够适应山上艰险的地形,增强自己的体质更好地进行巡护和监测,董红雨常年坚持把6斤重的自制铁绑腿带在身上。有一次在他生病住院期间,接到了一个发现老虎踪迹的信息,便瞒着医生和护士,悄悄拔掉了正在打的点滴,立马开车赴现场采集东北虎踪迹。为了杜绝违法人员在动物最脆弱的繁育期下套猎杀,董红雨在林中野外蹲守连续达到了15天以上。一年7月,为了能够拍摄到东北虎的影像资料,为东北虎的生境和科学研究提供详实资料依据,他冒着36°C高温和轻度中暑的危险,仍然把远红外相机安装到了海拔680米的山脊线上。

2006年11月的一个深夜,曾经被董红雨抓过的4名盗猎者开车找到董红雨家,喊他打开了家门,董红雨刚出来,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4名盗猎者上来对他就是一顿棍棒,将他打倒在地,又用啤酒瓶子击打他的头部。闻讯赶来的妻子看到浑身是血的丈夫,悲痛不止,在邻居的帮助下,董红雨被送到医院进行救护。2012年春季,董红雨上山清套回来,有人在董红雨的吉普车上张贴了一张恐吓信,并将四个轮胎全部扎破。

在制止盗猎时被不法分子言语恐吓、暴力反抗甚至持刀威胁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可以说在保护野生东北虎巡护工作中,董红雨的人身安全时刻都在受到威胁。董红雨就是顶着这样巨大的压力默默奔波在野生动物保护的第一线,一干就是30多年。据初步统计,如今他已累计采集野生东北虎足印、粪便、毛发等相关信息近200次,向公安机关收缴上交枪支5支,收缴各种猎套3000多個、兽夹100多个,协助抓获盗猎分子 50 多人次。

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河栏镇方圆423公里,林地面积 50 万亩,其中公益林 16 万亩,堪称辽宁省林业第一大镇。河栏镇地处汤河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和辽阳市金宝湾自然保护区内,这里是辽阳人民生命的绿洲。 39岁的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河栏镇护林员张科,就是这片绿水青山的忠诚守护者。

对护林员来说,森林防火是最危险的。 2014年4月,河栏镇大东村三星级自然景区五层砬子出现火情,五层砬子地势险峻,层层悬崖峭壁,救火难度特别大。火警就是命令,张科和同事高才第一个冲到火场,身上背负30多斤的灭火器材,一点一点爬行到达火场,他和高才相互接应,熊熊的山火把张科防护服烤焦了,嘴唇烤裂了,脸颊磨破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五层砬子的山火终于被扑灭了。当山火扑灭的那一刻,张科和高才这两位护林员都瘫坐在地上。

2017年4月15日,张科在三道河巡护时隔着岗梁看到对面的山腰上冒起了浓烟,不好,山上着火了!他急忙先赶回林业站取上风力灭火机,迅速赶到现场。火势已经起来,马上就要烧到林地边上,他顶着浓烟展开扑救,及时扑灭了大火。张科还没有来得及休息,发现火场边的树丛下躺着一个昏倒的老人,裤子头发都烧焦了。火场救人,十万火急,他赶紧把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驱车把老人送往医院。由于抢救及时, 75岁的周恩凡老人得救了。出院这天,周恩凡老人感激万分,老泪纵横:“火进大林子我得赔多少钱不说,如果你们不去,我连命都没了”。老人为表达谢意,给张科送了两株李子苗,现在,张科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李子树已经结果,张科一看到这满树通红的李子,就感到特别的欣慰。

“一塔一马一片林”,这是温建民 12年来瞭望护林生涯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以山为家、以林为伴,吃苦耐劳、敬业奉献,默默守护这片绿色林海的见证。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东麓,距离毕拉河林业局局址 30 余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四方山,海拔 933.4米,在山顶能眺望毕拉河林业局生态功能区大部分区域。这里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却是一个防火瞭望的最重要的地点。正因如此,建局不久,毕拉河林业局就在四方山上建立了防火瞭望站,温建民是第四任四方山生态护林员。

参加工作40多年来,温建民一直在外站、瞭望站等一线工作,对毕拉河林业局生态功能区的沟沟岔岔、山山水水烂熟于心,被称为“活地图”。2008年春季,他来到四方山瞭望站从事生态护林瞭望工作。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到火点,温建民每天坚持瞭望护林的同时学习监测业务知识。从 2008年到 2017 年毕拉河林业局发生火情火灾共计 74 起,通过温建民的瞭望就及时发现扑救其中的 30余起,为护林防火事业作出了贡献。

2018年9月秋季防火期开始,他的爱人田晶杰来到瞭望站与他共同瞭望和巡护,从此夫妻二人便主动承担了四方山瞭望站生态护林的全部工作,被当地人称为“夫妻瞭望站”。夫妻二人不光要在山上度过整个春、秋季防火期,还要承担所有的瞭望、巡护工作,面对山上艰苦的条件,乐观的温建民告诉自己,苦点累点咱不怕,只要咱生态功能区安然无恙,不发生火灾,这点付出不算啥。

春、秋两季防火期期间,温建民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登上了塔顶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 瞭望塔高20米左右,楼梯近乎于 90 度直角,平常人爬到塔顶时,双腿就开始不住地颤抖,但是这些对于年近60岁的温建民早已习惯,他说“我这是年龄大了,爬的有点慢了,年轻时候完全可以跑着上。四方山上常年大风不断,即使山下风和日丽,山上也要 5、6 级风,极端天气时,在瞭望塔的塔顶都要在7级以上风力里进行观测,雷电、静电都会给他们带来危险。 瞭望查看,沟通会晤,做好记录成为温建民每天的常态工作。

山上的生活虽然单调,但是夫妻二人配合非常默契。白天,温建民上塔瞭望,田晶杰就到山下巡护,向外来游客做防火宣传、清理木栈道上的垃圾。赶上大风天,温建民在塔上一呆就是一天,为了不让丈夫耽误工作,田晶杰就將做好的饭菜送到塔上。就是这样的执着,才守来这片林海的平安。

甘于奉献 护牢绿水青山

在护林员的队伍中,有年纪大的,有年纪轻的,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拥有甘受寂寞、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他们像田野中默默耕作的老牛,拉着中国生态保护纤绳低头前行。在他们身后青山越来越绿,江河越来越清。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皋落林场原土坪管护站站长安槐岳,在一线森林资源管护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已经工作多年。

安槐岳所在的原土坪管护站管辖面积50000余亩,全部分布于人烟稀少地区,辖区30余户人家,一百来口居民分散居住于15个自然村庄内。每年的春节、清明、五一节防火关键期,他带领全站管护员走村入户、签订协议、发放宣传单、口头宣传防火知识,让辖区群众及时了解了林草政策,自觉做到了安全用火。

管护工作要到位,腿勤脚勤是关键。要一个山头、一个地块地巡查,才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017年8月的一天,安槐岳在东坪辖区巡护时,发现一辆三轮车往山上拉勘探物品,他立即上前询问。当得知是垣曲县抽水蓄能项目部搞地址勘探时,他马上与项目管理负责人沟通联系,讲明政策和占用林地审批流程,并督促其到林场办理相关手续,有效制止了一起非法占用林地案件的发生。

安槐岳还积极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出力。几年来,帮助50余名群众参与林场营造林工程建设,带动增收30余万元。同时,利用自己掌握的造林技术,免费为栽植花椒和核桃的群众提供技术指导,获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今年70岁的河北省阜平县东风林场护林员段金龙,1990年正式成为护林员。1996年,海拔1869.8米的神仙山顶安装无线电中转台、视频监测设备后,他又肩负起保护设备安全的重任。每年10月1日至次年5月底,他都需要驻扎在山顶,负责设备安全, 瞭望周边林场,巡护3000多亩山林。30年来,阜平神仙山事故记录为零。护林员没有节假日,越是节假日,风险系数更高。在山上守护的时候,只有在没米没盐的时候才下山。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咸菜、土豆,再背上50斤的山泉水洗衣做饭。最难熬的是冬天大雪封山,最低到零下30多度,雪厚得积到膝盖,没法儿下山。断了粮,3天吃一子儿挂面,断了水,只好化雪做饭,煮出来的粥是黑的。

有一年的夏天,段金龙驻扎山顶,一场暴雨突袭,为了保护无线电中转台的安全,老段迅速冲到墙边拉电闸,拉好的瞬间,被闪电击昏在地。第二天一名石家庄的游客,把段金龙连摇带推地弄醒了,他身体发麻、恶心、呕吐,只好“爬”下山了。平时用40分钟的路,他“爬”了4个小时。到家后自己蜷到炕上,轻声叮嘱妻子替他上山值班。“打针输液开销大,‘公家'也没钱。我身体好,扛得住。”段金龙硬是生生地捱了20多天,身体的麻木感才逐渐消失。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大地村生态护林员谭周林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谭周林家上有91岁的奶奶,下有刚满12岁的小女儿,全家5口人的生活负担都压在他的肩上。

2015年谭周林担任护林员,是全县3000多名护林员中“资历”最老的一名。他每年担任生态护林员能稳定增收1万元左右。

自担任护林员工作以来,谭周林便把巡山护林作为自己的事业,誓与青山绿水为伴,全身心投入大地村护绿植绿和生态保护事业之中。他负责的林场森林片区共385亩,是全村管护亩数最大的片区。

一次巡山途中,谭周林碰巧看到一个村民提着油锯往森林里走,多年护林员的经验告诉他事情不妙,便赶紧冲上前去,询问村民前往森林的目的。原来,这位村民准备到自家山场上砍两棵树装修用,认为砍伐的数量少,不用上报林业部门。谭周林便向他解释道,无论数量多少,砍伐树木都必须向林业部门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才是合法的。在谭周林的一番解释和劝阻后,村民表示幸好遇到了他,否则自己就违法了。

那之后,谭周林意识到光靠生态护林员的队伍巡山还不够,必须要提高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家乡的生态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于是,谭周林走到哪里都把环境保护知识挂在嘴边——他所在的村民小组共20多户,他把家家户户都走了个遍;每逢村上摆酒宴,他也不忘跟村民们聊环境保护。后来,有人想砍伐树木或是种植树苗都来找他询问,他俨然成了村上的“生态专家”。

在素有“宜昌西藏”之称的五峰牛庄乡大山里,50 岁的女护林员李治芬坚守海拔 2000 多米的高山之巅 25 载,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绿水青山。

1994 年,李治芬从原宜昌林校毕业。当时的中专毕业生是各类单位的“香饽饽”,成绩优异的她本有机会留在宜昌工作,同学们也都劝她:“你成绩这么好,干脆和我们一起留在城里。”李治芬却说:“家乡五峰还很贫困,如果我们都不愿意回去,那里的父老乡亲怎么办?”满满的乡愁情怀让她毅然回到了五峰。

25 年执着坚守大山,一心守护青山林海。“才到林场时还是 20 多岁。”李治芬笑着说,“开始时也感到寂寞害怕,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容易迷路,山间遍布蚊虫毒蛇,有时还有野猪出没。林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工作生活环境条件艰苦。上山下山全部要靠步行,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一到冬天,天气异常寒冷难耐。凡此种种,将青春年少的小女孩淬炼成坚韧的“女汉子”。

如今,在李治芬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林场总面积已达到 121661 亩,成为湖北省第三大国有林场,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 87%。虽然已坚守林场25 年,年岁也越来越大,但是李治芬仍表示愿意坚守,继续守护这片绿色。她说,“我对这山这林有感情了,离不开了。我们守住了绿水青山,希望后来人能把绿水青山建设成金山银山。”

山东省费县国有祊河林场技术科高级工程师杨德菊,1980年到林场工作。入职以来,她跟着老一辈的护林人,冬天整地,春天植树造林,夏天、秋天对树木进行管护。那时候,没有机械设备,整地靠锄头和铁锨,伐树用“大肚子”手锯。杨德菊这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很要强,和小伙子们一样,样样工作都冲在前面,被场里同事称为“铁姑娘”。

年轻的杨德菊,既爱拼也善思,见缝插针学习,1983年考取了山东省泰安林校。毕业后带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父亲的期望毅然回到祊河林场,继续实现她的林业梦想。作为业务骨干,由开始别人领着干,到后来带领职工干,多年来累计造林2万多亩。

为做好每年的病虫害防治,杨德菊不断请教学习、观察、摸索,并请有关专家到林场做实验。在网蝽繁殖期,她提出进行修枝、灌水和间伐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虫口密度90%以上,她撰写的《膜肩网蝽的生活习性观察及林业技术防治实验》在《山东林业科技》上发表,受到广泛关注。她倡議在全场设立了30个病虫害防治监测点,每年定期检查预防,这些年林场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

结合实际生产的操作,杨德菊发明的“一种手推式安全植树挖坑机”和“一种林业用林木病虫防害喷药装置”均获国家专利。她参加研究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华北地区以光肩星天牛、清疡病为主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获原林业部199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不同立地类型火炬松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1998年度山东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她主持的《不同杨树品种抗光肩星天牛机制的研究》成果,在全省六个县市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207500亩。她主持研究的《杨树立木生长模型建立与材积的精确测定》2017年获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作期间,杨德菊还发表《“钾”、“镧”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实验》等论文10余篇。

今年54岁的福建省洋口林场科研基地护林员陈世兴,2000年起主动承担起洋口林场科研基地——南山片区4100亩的科研林管护任务。

南山管护站位于福建省顺昌县建西镇南山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人为干扰少,适合林业试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陈岳武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此先后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杉木优树收集区、全国第一个杉木良种种子园,种植了全国第一批的良种子代测定林,成为林场大径材基地、科研基地。

陈世兴心思慎密,善于总结有效的护林办法。每日书写巡山日志,在巡山过程中发现任何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立即制止。特别是面对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径材,当地个别不法村民蠢蠢欲动,他总能通过走访,在充分了解村民基础上,加强重点户宣传,并建立起“堡垒户”共同监督不法人员。在防火紧要期,他主动与南山村做好联防联护,牵头会同南山村委严管入山人员,消除了火灾隐患,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

“对老陈来说,什么事都可以商量,就是林场的树一棵也不能碰。”这是南山村民在背后评价他的一句话。记得有一天陈世兴巡山护林,当走到第一代良种子代测定林附近时,听到有树木伐倒的声音,陈世兴判断有人盗伐珍贵的科研林,于是就顺着道路,堵住违法人员逃跑路径。盗伐分子面露凶残,恶狠狠地舞动作案用的弯把锯朝着他砍来,他毫不畏惧,当机立断冲向前将盗伐分子扑倒,夺下其盗伐工具。在与盗伐人员争夺中不慎右手四个手指被锋利的锯齿刮伤,鲜血直流,陈世兴撕下衣服作了简单包扎后,带伤将盗伐人员扭送到了管护站。

这些年,陈世兴先后抓获了盗伐人员8名,制止毁坏试验林和试验林标牌10多次,有效保护了试验林,保住了科研成果。

猜你喜欢
巡山护林护林员
江西继续为2.3万余名生态护林员购买意外保险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光影视界
柬埔寨护林官员宣誓保卫国家森林资源
小狐狸的“哇——哇——哇”
再访可可西里
“我每天都会来巡山”
虎大王来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