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绘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2020-12-23 04:25刘恒朱宇婷曹磊
艺术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现代设计梵高运用

刘恒 朱宇婷 曹磊

摘要:梵高在19世纪末的西方绘画史上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绘画因为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对颜色的熟练运用都展现了他特有的艺术风格,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借鉴并且成为了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本文通过文献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归纳梵高艺术中能被现代设计利用和借鉴的元素,并结合现代设计中的成功案例,进行相应的设计赏析和研究,发现梵高绘画中浮夸的笔触造型以及对色彩的运用在当今的艺术设计中依然能惊艳世人,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希望本文可以为今后的现代设计提供设计启蒙和指导。

关键词:梵高;艺术;现代设计;运用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0-02

文森特·梵高是闻名世界的画家,他是新印象派的祖师爷,和高更、塞尚被后世称为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即使在现代的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和产品设计中,梵高的绘画艺术也经常被借鉴,这使得设计作品可以对用户有更强的吸引力也增加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一直以来,艺术界和绘画界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梵高绘画风格进行研究欣赏,如梵高绘画中色彩对比的艺术性,梵高绘画笔触所表达的语言特点,梵高绘画表现的精神特点和人文特色等。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追求梵高绘画艺术本身的审美价值为主,对其在当今生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甚少。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地出现了“梵高星空体验馆”等具有梵高艺术特色的景点,但这些都只是基于经济利益借鉴梵高艺术特色的浅层产品,梵高的作品中对绘画元素的表现方式对现代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都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本文以梵高绘画艺术风格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为切入点,分析梵高绘画艺术中的笔触、造型及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梵高的绘画对于笔触的运用和表现能够给予现代设计师更多的设计思路,让作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韵味[1]。而且梵高画作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吸引力,能够让产品和环境空间更加引人注目,增加作品的视觉美感;梵高绘画对于色彩的表达也是梵高作品中最突出的特色,这种对颜色的控制,能够为设计作品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所以将梵高绘画艺术造型、笔触特点和色彩表达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 梵高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及特点

文森特·梵高的绘画艺术影响了20世纪以后的艺术创作,并且对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发展也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在梵高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表现手法就是点彩,点彩会给人带来画面色彩跳动有旋律的美感,色调明亮而且物体之间的对比明确。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梵高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并被这种艺术形式深深地吸引了,从此他更加大胆地探索颜色的搭配,自由地抒发自己压抑的感情。后来在高更的影响下,梵高的画作中开始出现短促的笔触[1],例如《播种者》中可以看到金色的太阳撒在翻种过的深色的土地上,短促的笔触集中置于画作视觉的前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现实中漆黑的土地变得多彩起来,但是又多而不乱,给人土地平平整整的感觉。印象派的点在梵高的笔下变成了线、变成了面,这些短促的点都是服务于整个画面的,并成为梵高内心情感世界的外显。

2 梵高绘画艺术中笔触和造型特点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将梵高作品中的元素作为产品设计的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在现代设计中早已屡见不鲜[2],但是提取的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利用方式五花八门。一般可分为以下4种:单物体元素图像取用、多物体元素取用、笔触特点取用和物体元素现实化等[3]。前三者都是将画作的元素作为图案移植到产品上,第4种是将画作里的元素做成现实中的产品,这样可以给使用者如临画境的感觉,也可以给予使用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产品设计中物品本身的材质并不是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各种材质、样式和花纹的结合就能使作品吸引用户的眼球、引发用户的思考[4]。和梵高画作中那些短促的笔触一样,材质也可以通过结合不同的工艺再加上不同的色彩组合形成新颖的设计思路,从而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梵高画作素材应用到产品上,使得生活中常见的、平淡无奇的物品变得生动有内涵[5]。

梵高绘画给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画面中的物体在形态上和色彩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有的像火苗在跳动,有的像大河在汹涌,这些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我们在欣赏这些画作时也会被作品透露出来的情感浸染、震撼。从梵高的绘画作品中提取一个对象或者元素作为单独的个体和生活中的用品结合,就可以创作出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产品[6]。1881年9月,梵高前往位于法国南部的阿尔勒,他梦想在这个黄房子里创建一个艺术之家。在《在阿尔勒的卧室》这幅画中,阳光洒进房间,家具、地板和墙面之间,颜色相互碰撞,营造出宁静而祥和的空间,画作中的小床淳朴厚重给人无限的安全感。

在梵高博物馆授权文创展览中有一张出自阿尔勒卧室的床(图1),在场景中小床显得格外的柔和,让人不敢大声讲话,怕打扰这份宁静。这样的创作方式会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人躺在上面的时候会思考当初的梵高是多么渴望拥有这样一张温馨的床,他是多么渴望拥有这样安宁祥和的生活,可以让使用者在生活繁忙之余和梵高进行精神上的对话。

3 梵高绘画艺术中色彩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梵高善于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的绘画艺术不同于对自然景观的写实,他用色彩自由地表达着内心的渴求和对孤独的恐惧。在梵高的后期作品中,他习惯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色彩对比,很少使用中间色过渡,他提高色彩的明度、纯度使得画面富有张力,在画面上形成色彩互相嬉戏的运动感[7]。

梵高的画面中给人影响最深刻的是那种神秘而吸引人的深蓝色和热烈的金黄色,最常用的色彩组合方式是将色点、色块并列在一起,通过画面空间的变化和色彩给人心理上的感受变化以获得所需的色彩效果,例如《播种者》中金黄色的天空、金黄色的麦田都是用纯度较高的大色块去表现,厚重的土地则使用短促的色点去表现。高纯度色的并置產生的对比效果能让人在心理上感受到生命的热烈、奔放,在设计上也能起到使产品醒目的作用[8]。

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高纯度色并置对比也可以通过相似的手法表现出来[9]。例如广州的某个梵高主题餐厅(图2),墙壁和地面以纯色的暖色调为主,座椅一半用纯黄色一半用纯蓝色,在两种颜色形成对比的同时,座椅也和环境形成对比[10]。这样的设计安排不仅能给顾客带来审美愉悦,还可以形成分区感和个人空间感[11]。

梵高绘画艺术中常用的色彩表现手法还有另外一种——色块对比。主要指色块的冷暖对比。大块平整的色彩对比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例如他的代表作《向日葵》。虽然在色彩学中并没有把色块并置的方法归功于梵高,但是在现代色彩理论未形成之前梵高就已经大面积地使用这种绘画方法了[12]。

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可以通过墙壁、地面和天花的组合实现这样的效果(图3)。将不同色彩应用在相邻的平面上,在增强空间层次感的同时也能明确空间的分区[13]。

4 结语

通过对梵高绘画风格的赏析和对现代设计中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梵高绘画作品中可被现代设计转换并借鉴的艺术元素及其元素的应用方法,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中具有梵高绘画艺术特点的地方进行对比。研究认为,首先,梵高绘画艺术中对于物体元素的表现和用颜色来表达内心的这种手法为现代的产品设计和环境设计等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思路。其次,面元素即梵高的画作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美感,画面内容可以作为环境空间和生活物品应用在日常的设计中。最后,梵高的画面色彩也是他的作品中让人眼前一亮的原因,其大胆的高纯度用色和大色块之间的对比极具张力,为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色彩搭配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守真,张玉,柳鸣.梵高画风[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67-74.

[2] 赵红艳,叶洪光.梵高绘画艺术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服饰导刊,2019,8(01):67-74.

[3] 吴礼程,王青青,金晓雯.艺术与文化推动设计发展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60-61.

[4] 张路南,丁山.新中式客厅家具组合的设计与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1):106-108.

[5] 周元,管雪松.单品餐饮空间室内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3):120-121.

[6] 曾雯,管雪松.使觀者知其意——符号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9(4):86-87.

[7] W·阿德,周锡福.文森特·梵高的生平[J].世界美术,1981(2):31-38.

[8] 徐茜,邵晓峰.商业展示空间的趣味性营造[J].美术教育研究(下),2018(12):60-61.

[9] 郑锦荭,梁晶.主题展览馆设计手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86-87.

[10] 张雨成,蒋晖.模块化设计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5):110-111.

[11] 李涵芝,厉群.特色餐饮空间设计中LOFT风格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15):65-66.

[12] 刘映遥,祝遵崚.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色彩个性化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60-61.

[13] 吴琪,耿涛.知觉心理在空间形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0):96-97.

作者简介:刘恒(1998—),男,江苏宿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朱宇婷(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曹磊(1978—),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现代设计梵高运用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被盗窃的梵高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