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星空:凡·高的秘密

2020-12-23 04:38孙晓昕
读者欣赏 2020年12期
关键词:摄影术学院派阿尔

孙晓昕

1990年5月的一天,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座无虚席,一幅名为《加歇医生》的肖像画在短短3分钟内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落槌,创下当时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加歇医生》是凡·高自杀前一个月所画。不过,凡·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100年后,这幅作品会成为世界上最贵的艺术作品,而他自己则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画家之一。

凡·高1853年出生在荷兰一个牧师家庭,28岁开始学习绘画,37岁自杀身亡,结束了短暂而又痛苦的一生。凡·高无疑是艺术史上最勤劳的画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油画、素描和版画。凡·高在投身艺术之前做过美术公司的职员,担任过法语教师,当过兼职牧师,但无论他做什么,都似乎“一事无成”。他拼命地画画,却一幅也卖不出去,生活依赖弟弟提奥的资助。

凡·高渴望家庭,他爱上了寡居的表姐,但他的热情吓坏了表姐;凡·高喜欢孩子,他从大街上领回怀有身孕的妓女西恩,照顾西恩生产,照顾她生出的孩子,即使如此,西恩还是带着孩子离他而去;凡·高渴望一份友情,他在法国南部的乡村阿尔布置了一间画室,热情邀请高更一起创作,但是两人脾气秉性截然不同,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凡·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疯了。

凡·高了解学院派的绘画方法,他认为学院派绘画中的人体虽然是美的,比例无懈可击,却是不真实的。他认为艺术要表现真实,尤其是真实的情感。19世纪学院派画家以表现理想美为己任。安格尔的《泉》堪称学院派艺术的代表作,画中的女孩肩扛水罐站立,泉水从水罐中缓缓流出。为了表现出女孩的优雅,画家甚至“扭曲”了事实,女孩负重的肩膀顺着水罐的形态自然下垂—这种姿势根本无法负重。女孩如古典雕塑一样美,但我们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任何情感,她并不是真实的人。凡·高不喜欢这样的表达,他只会画真实的、感动自己的事物。他画吃马铃薯的农民,昏暗的灯光下,几个农民享受着粗陋的晚餐,他们不美,却是真实的。

《吃马铃薯的人》创作于1885年。1886年,凡·高移居巴黎,结识了一些印象派画家,也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响。他的画风发生了很大改变:色调变得明亮,色彩对比强烈。浮世绘原本是作为廉价小商品的包装出口到欧洲的,意外受到欧洲画家的吹捧。画家们惊讶地发现这种套色版画没有运用学院派艺术再三强调的透视法和人体比例,但很“有趣”。

19世纪,西方社会伴随着工业革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绘画影响最大的当属现代摄影术的诞生。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将曝光时间缩短至20—30分钟。一直以来,西方画家将绘画视为对自然的模仿,但是当摄影术诞生后,人们发现绘画在真实地表现自然方面远不如摄影,而以浮世绘为代表的东方艺术给予了画家们新的创作灵感。

凡·高喜欢浮世绘的色彩。他曾经说:“我的一切作品都是以日本艺术为基础的。”凡·高要去法国南部小城阿尔,也是因为他认定阿尔有日本艺术的色彩。在《阿尔的卧室》中,凡·高大面积使用了纯度极高的黄色,可以想象他当时兴奋的心情。不过,凡·高的兴奋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因精神崩溃而告终。1889年,凡·高住进了精神病院,但只要清醒的时候,他就继续作画。

《星夜》是凡·高在精神病院里创作的,这幅画展现了一个极度夸张变形、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天空中卷曲盘旋的巨大星云、震撼人心的团团星光以及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明月,大约是他在幻想和眩晕中所见。近景中挣扎着、扭曲着刺破星空的柏树与背景中宁静的乡村夜色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棵柏树既是人类奋斗的象征,也是凡·高挣扎一生的写照—他如此热爱生活,生活却一次又一次让他失望,最终他用一把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的作品也许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美感,但它们打动了无数观者的心。《星夜》中,天地间的景象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涌起阵阵旋涡,并流出画面。他用线条表现自己的不安与迷幻。凡·高的作品与中国的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家将情感以抽象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书法也是表达感情的艺术,人们常说“见字如面”,即是如此。西方古典绘画是不留笔触的,画家会小心翼翼地处理掉笔触的痕迹,而凡·高却发现了笔触的魅力。凡·高也没有消极被动地沉溺于情感的激流中,画中的乡村是以短促、清晰的直线条描绘的,与天空中的曲线笔迹形成对比,教堂的尖顶既与地平线相交,又与近景中的柏树相呼应。

凡·高的肖像画或许不是美的,却是真实的。《加歇医生》里,主人公以手肘支撑着脸庞坐着,神态安详,但双目流露出一丝忧郁与悲悯。凡·高用精悍的笔触表达自己的紧张与不安,仿佛他已经预见了自己的命运。

在艺术史上,凡·高被视为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画家。后印象主义画派不满足于对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专注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表达主观情绪。因此,以凡·高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绘画被视为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开端。

猜你喜欢
摄影术学院派阿尔
“学院派”藏族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之策
有些房门不必打开
学院派主义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从自拍到自拍
梵高的1888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民国时期的文人与摄影
怪脸:生活在德国的叙利亚难民阿尔沙特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