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关于游戏法的几点思考

2020-12-23 04:24张青
求知导刊 2020年46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体育游戏核心素养

摘 要:游戏法是每位体育教师都十分熟悉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体育课会用到游戏法。本文从游戏法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游戏法在现阶段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情况,分析思考了游戏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体育游戏;改进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6-0095-02

引 言

游戏法在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游戏法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发挥游戏法的作用[1]。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游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游戏法的应用存在的问题等。

一、游戏法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游戏教学法就是将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法被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加强联系,在合作和竞争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二、目前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法存在的问题

1.忽视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

在实际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常态课上,体育游戏往往被单纯地看作一种游戏活动,为了游戏而游戏,所做游戏与教学内容无关,有的教师甚至把游戏当作奖励学生优秀表现的一种手段。其实,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并进行全面评价。在游戏中,教师应重视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团队合作和小组竞争等情况,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体育游戏内容陈旧

体育游戏原本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学生对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教师灵活运用体育游戏能为整节课的教学增色不少。然而从当前体育课堂调查情况来看,体育游戏存在内容陈旧、缺乏新意等问题,一些教师仍沿用“贴烧饼”“老鹰捉小鸡”等简单的游戏。其实,经典游戏可以沿用,当学生玩得熟练了,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或根据教材内容改编游戏,实现“老游戏新玩法”,这既可以让游戏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体育游戏形式单一

体育游戏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是四人一组或八人一组,基本是相同人数,可以是自然的班级四列横队各自为一组,然后全班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游戏比赛。但往往游戏进行一两轮后,会出现一支队伍因频繁失利而丧失游戏兴趣,积极性受到打击,甚至相互责备,这种现象在体育课堂上屡见不鲜。如何调整游戏形式,如何分组进行比赛,如何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游戏和成功的乐趣,这些都是教师应在备课时预设好的。因此,在游戏比赛过程中,教师的灵活调配和指导评价非常重要。

三、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法值得思考的地方

1.选择不同时机,发挥不同作用

体育课大致可以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都可以运用游戏法,但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游戏法运用在开始部分时可作为课题导入,在达到让学生热身的目的的同时,将本课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折返跑”时,教师可在课堂一开始组织学生开展“点鞭炮”游戏。第一次游戏时,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点燃“鞭炮”即可;第二次游戏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如何点完“鞭炮”后更快地逃跑;第三次游戏时,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使用的方法和感受。这样,教师在一次次的游戏中点出本课的主题——折返跑的动作要领。这时,学生无论在动作感知,还是身体部位的体验上都已经得到初步的体会,能够明确折返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谓一举多得。

游戏法运用在体育教学基本部分,能够丰富练习形式,巩固学生动作。运动技能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泛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动作费力,僵硬不协调,存在多余动作,因此,这一阶段不建议使用游戏法进行教学。第二阶段是分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失,错误动作逐渐得到纠正,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改进动作。例如,在二年级篮球“原地运球”教学中,为改正学生低头看球的动作,教师可以采用“我来指你来说”小游戏,让学生原地运球,然后教师用手夸张地指出身体某部位,让学生大声说出所指部位。同样是解决学生习惯低头看球的错误动作,当学生基本做到原地运球不掉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猜拳游戏,将注意力放在手的输赢上,帮助学生自然改正低头看球的动作。第三阶段是巩固定力定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能够做到动作准确优美,某些环节出现自动化,动作完成轻松省力。例如,在二年级小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踢球进门”游戏,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做球门,一人踢球,在规定时间内,进球多者獲胜;也可以让“球门”做开合跳动作,口令是“开开合合”,以提高进球难度。教师合理利用游戏法,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游戏法用在结束部分,可以作为素质练习的方式,打破素质练习单调枯燥的局面,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中完成素质练习。比如,在跑跳教学中,教师多安排上肢练习作为补偿性练习,如利用推小车或俯卧撑猜拳游戏,比单纯练习俯卧撑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师还可以设置游戏关卡,每组设置不同的素质练习,学生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可以继续探索其他小组的练习内容,不断挑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能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2.改变游戏分组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性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时,教师常将学生分为四人或六人一组,小组固定不变。其实,学校是小型的社会,学生在班级中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是必不可少的。

无锡的“小花”老师陈大宁就以其“彩虹星级”分组法让人眼前一亮。笔者曾听过他的足球课,在课程的开始,他会借助几句简单的话将班级学生分为三组:“喜欢足球,并可以熟练玩起来的,三星组;喜欢足球,之前有接触过足球的,二星组;喜欢体育课,但之前没有接触过足球的,一星组。”就这样,陈老师很快将学生分成了三组,既进行了分组又熟悉了学生。简单分组后,在游戏中,当学生不断进步时,就会自动上升星级。通过游戏掌握技能是体育教学考核的一部分,游戏中的团结合作也是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的重要品质。

游戏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伙伴式自主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更能体现团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性。例如,在“合作跑”的教学过程中,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规定好的分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找朋友”游戏自行分组。2个、4个……10个,在伙伴不断增多、练习难度逐渐增强的情况下,学生逐渐学会分工,有组织者,有建议者,小组成员拿到任务卡后,先分工记住任务数字,再选择跑的方式,或在原地做好准备后再开始行动,并在整个过程中喊出节奏一致的口号,保持步伐一致。在一次次合作、一次次挑战中,学生的配合越来越默契,在游戏中相互加油打气,最终取得胜利,享受到胜利的喜悦。有些小组会出现矛盾,这时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让小组讨论问题出在哪里,自己应怎样解决,最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游戏的魅力,能够让学生喜爱游戏,喜爱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时,教师不能为了分组而分组,而且应明确分组的目的是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分组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来调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享受游戏的乐趣。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有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要素,其中运动能力是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做到能运动、会运动、懂运动,最终实现爱运动。

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限定游戏方法和规则。其实教师适当变通一下,让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主设计游戏和规则,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在踢毽子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后,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而踢毽比赛是非常好的选择。教师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由团队商量规则,让其他学生来做裁判。在自主设计规则的情况下,学生兴趣高涨,踢得非常起劲,甚至在课下继续约定好比赛。在踢毽子运动技能培养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做到能运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才能逐渐喜欢上踢毽子。

4.重视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次在游戏时,教师都要为学生讲解方法和规则,而且要想使体育游戏有序进行,就必须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遵守游戏规则。但在游戏中,学生由于兴奋过度、竞争激烈等情况,经常会出现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对此,体育教师要在游戏开始前明确地说明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如犯規就取消或重新再来,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规则意识。

5.做到全面评价,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

体育游戏因具有竞争性而深受学生的喜爱,但也正因为其具有竞争性,学生才更关注比赛的结果,容易忽略比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意地引导学生,让其意识到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以简单的比多或比快来衡量,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表扬成绩优异的小组,同时要帮助失败的小组找到原因、调整战术,鼓励他们在下一轮游戏中获胜,这样的游戏比赛才更有意义。因此,体育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教学价值。

结 语

体育课堂上,游戏法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既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又是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是学生最喜欢的内容。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游戏,不断创新游戏的组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郭志毅.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60.

作者简介:张青(1988.6—),女,江苏淮安人,现任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小学教科主任,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体育游戏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