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界定概念,突破审题障碍

2020-12-23 04:42陈周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33期
关键词:纽带作文题界定

陈周连

学生写作文最担心的就是审题、偏题、离题,事实上很多学生作文失分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偏题、离题,根据本人调查,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有关概念的知识,缺乏对关键词的界定方法。所以,传授学生有关概念界定的逻辑知识,教会学生如何界定关键词,对突破审题障碍,准确立意是很有意义的。

一、学习界定概念

概念是思维逻辑的起点,概念的清晰是理性思维的前提[1]。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首先要教会他们把概念说清晰,因为概念不清晰,思维必定模糊,审题立意就容易犯“偷换概念”或“转移话题”的毛病,甚至因为思路混乱,论证分析无法集中,无从打开思路。

(一)认识概念

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人类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

(二)要弄清楚概念的逻辑结构

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特有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界定概念的方法通常是下定义,首先给概念做归类,其次确定其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性。比如“英雄”这个概念的定义是“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人”是“英雄”这个概念的“外延”,是范围,是类别;“本领高强、勇武过人”是“内涵”,是本质特有的属性。有时为便于理解概念的抽象内涵,往往下定义与举例方式相结合,抽象与具体方法相辅助,有时还可引进相似及相反的概念进行辨析。

(三)概念界定的意义

(1)可以明确概念的内涵,找到立意的角度。(2)避免语意不清和模棱两可。(3)避免论据选择错误,说理自相矛盾。(4)使议论文中心明确、集中。(5)对概念的理解正确、深刻,有助于立论正确、深刻甚至独特。(6)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展开论证。(7)有助于提高议论文的理论深度和选择形象化例证。

(四)界定概念示例

1.下定义

例:偶像,就是凝聚着时代精神于一身,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人。(学生习作)

中国精神是指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学生习作)

2.举例法

例:中国精神就是在逆境中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如我们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他在没有支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带领团队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了上千万个数据,攻克了七个核潜艇关键技术,创造了世界核潜艇研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黄旭华的经历是对中国精神最好的注释。(学生习作)

3.引进相似及相反概念对比法

例:(1)“彩”本指发声、发色,故有“喝彩”“色彩”等组词。“风采”本指采一地之民风、采一人之风格,强调精神境界的气象,不可写作有“声”有“色”的“风彩”[2]。

(2)要建立新人观,必须要养成道德的勇气。道德的勇气和通常所谓的勇,是有区别的。通常所谓的勇,不免偏重体力的勇,或是血气的勇;而道德的勇气,乃是人生精神的最高表现。

二、运用概念分析、界定方法突破审题障碍

下面以单概念型高考作文题审题为例,谈谈概念分析界定的具体运用。单概念型作文题,指题目中只含一个核心概念,相对于双概念型作文而言,较为基础及常见。

(一)对于“内涵”丰富的概念,运用下定义法界定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语境意义,从而确定立意角度

例如,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这道作文题很明显给出一个概念“智慧”,让考生围绕“智慧”自选角度。材料看起来很简单,审题难度不大。本人也曾让学生写过这篇作文,我发现不少学生抛开“智慧”而大写特写“经验”,或者写“能力”,或者写“境界”,貌似扣题,其实偏题千里。

对于此类概念型作文题,不妨运用概念下定义方法审视这个“智慧”的“内涵”,很明显“经验”“能力”“境界”是“智慧”这个概念的“内涵”,同时“经验”“能力”“境界”这三个词也不能等同于“智慧”的三个概念,抛开“智慧”而言“经验”或“能力”或“境界”已属离题、偏题。

那么如何审题呢?我们可以界定“智慧”的内涵,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对“内涵”做个界定,角度越小越好,比如:察言观色的经验,未雨绸缪的经验,独立自强的能力,见机行事的能力,直面错误、敢于创新的勇敢等,因此该作文立意可以如下:学会察言观色是一种智慧,做事未雨先绸缪是一种智慧,培养独立自强的能力是一种智慧,培养见机行事的能力是一种智慧,敢于直面错误,敢于创新是一种智慧等。

再比如2019年4月份湛江二模作文题:

1.“崇道德,尚礼仪”是古老的、传统的中国精神。

2.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是长征途中革命战士的中国精神。

3.自强不息,不怕牺牲,团结爱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表现出的中国精神。

4.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保持坚定的道路自信,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所表现出的中国精神。

……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本。“中国精神”的要素是多样的,内涵是丰富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如今,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临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我们最需要发扬中国精神中的哪些方面?请你从以上所列举的要素中,任选两三种,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也属于单概念型作文题,这个概念就是“中国精神”,(1)(2)(3)(4)是“中国精神”这个概念的“内涵”,“内涵”很丰富,我们同样可以给概念“中国精神”做个“内涵”界定,立意角度便可确定下来。这道题提供了明确的写作任务,要求从以上四项“内涵”中选择两三种来写作,审题不难,与运用概念下定义界定概念“内涵”,以帮助确定立意的方法是一样的。

这里再补充一点,给概念做“内涵”界定,不一定要像词典专家那样去弄清楚概念的一般内涵,我们对概念的“内涵”的界定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语境和自己的写作目的而出发。

(二)对于有象征比喻义的概念,可运用举例法或者打比方代替抽象的下定义,把握概念的“内涵”,把抽象的“内涵”具象化,从而找到立意角度

如2010年广东考题:与你为邻: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审准这道题,关键在于分析“邻”的含义。我们仔细看,不难发现题干对“邻”的特点作出了介绍: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无法回避,却可有选择。那“邻”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从字面上解释,应为与人“相近”“相关”者,还是有点抽象,不好理解。这时可以通过举例或者打比方辅助阐释概念,比如:与“人”相“邻”的事物,“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符合这些特点的事物有哪些呢?“命运”“人生中的坎坷”“命运中无法回避的困境”等事物、情形,都有此特点。分析到这,此题的立意便浮出水面了。

再比如2017年北京卷作文:

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此题也是要求围绕一个概念——“纽带”写议论文。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题干已经对“纽带”下了定义,“内涵”已经界定好了,比较抽象,我们同样可以通过举例或者打比方阐释“纽带”,比如,纽带可以是民族精神、中国精神、血缘、责任、爱、父母、孩子等。因此可以这样立意:民族精神是民族危亡时期中华儿女团结起来抗战的纽带;中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刻苦奋斗、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共同圆梦的纽带;责任是各行各业人士各尽其职的纽带等。

(三)对于容易被混淆或容易被转移的概念,可以引进相似及相反的概念,做比较辨析,以澄清概念

例如:上海黄浦2013年高考一模作文“生活方式”。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一位哲人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处看不出所以然,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学生很容易搞不清“站远一点”的含义,把“站远一点”当成“看得远”,或者把“站远一点”当成“退后一步”,结果导致作文立意偏离题意。我们把这三个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辨析一下:“站远一点”指的是时间或者空间距离拉远些,“看得远”指的是长远的眼光,指的是视野,“站远一点”可以说成“退后一步”,但不同于“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退一步”。通过相似概念的辨析,“站遠一点”的概念便得以澄清了,作文可以这样立意:学会用未来的眼光审视目前的生活或者学会用他人的眼光看待此时此刻的生活。

总之,对于单概念型作文题,审题的方法有很多,上述的三种方法给概念型作文题的审题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实践证明,通过对概念的界定,能有效地避免偏题离题的现象发生,大大提高这类题型的审题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欧阳林.批判性思维与中学语文学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5-26,48.

[2]杨洋.阅读 思考 写作:高分作文完全教程[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

注:本文系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

GDSSXX2019005)阶段性成果。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纽带作文题界定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