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在高职院校分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12-23 04:53柯梁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高职

摘 要: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分专业的教学模式。为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课程;分专业教学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的焦点问题。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的数量是普通本科院校的2倍,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比本科学生更沉重、更急迫。因此,高职生在校期间,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需要,发展必然。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理应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对激发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

1、指导队伍薄弱,缺乏专业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依托于从事就业教育指导的教师。客观地讲,他们尽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对学生的需求有所了解,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创业有不同的想法、需求和目的。比如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想到创业更多的是从实体养殖开始,这就需要创业指导教师本身要有市场意识、专业水平、营销知识等综合素质;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想到创业可能会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考虑网上创业,这又要求创业指导教师懂营销、懂网络、懂设计等等。由于自身缺乏经验,同时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专业培训,仅靠个人的经历及相关教材来指导学生,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难以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2、指导对象笼统,缺乏针对性。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还只在毕业生即将离校的最后一个学期理论的讲授一些关于创业知识,内容空洞、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指导,造成了一年级的学生想不到创业,而毕业生想到了创业却只“心动”很难“行动”,导致所谓“心虽已远,身却未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通过对高职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职生优秀的创业品质。创业品质一般包括自信、坚定、执着、 专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个人品质,同时也包含有良好的商业道德和个人诚信等。只有具备这些优良的品质,高职生才能真正摆脱创业瓶颈带来的困境和有效规避创业风险。

3、指导内容简单,缺乏多样性。眼下,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停留在传统大课教学上,教育内容也只是停留在政策解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理论层面。即使邀请企业家作创业主题报告,也只是现场轰轰烈烈,但缺乏持续性的作用,充其量仅仅是表面化、情绪化的教育,很难在高职生中形成持久的积聚效应。学生缺乏由“听”到“练”,教师缺乏由“教”为“导”的途径和氛围,没有丰富的创业指导形式,再多的论文、再好的教材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

4、指导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性。传统的职业教育观把职业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就业教育,这就难免导致培养目标偏窄、教育要求偏低、教学内容偏专,培养的学生虽掌握了一技之长,但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经营管理等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很多人理解的实践环节也主要是开展创业计划书竞赛和创业模拟软件的操作。而当前各类创业模拟软件多数模拟操作的流程仅仅是对如何注册公司、如何报税以及公司固有的一些常规运作内容的机械模仿,很难动态地反映真实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对高职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转变就业观念,借助教育教学过程,强化创业教育,注重实践,培养高职生的发展能力,以促使更多的谋业者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二、建议

1、依托慕课网络平台,丰富教学内容。“面向国外网站的销售调查应该如何开展?”“与已有的校园书店相比我们如何挖掘优势?怎样核算成本?”“附近的汽车零配件店铺走访结束还要考察哪些因素?”……笔者在多年的创新创业教学过程和多数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不同专业或是从事不同专业创业的同学对于创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教学效果比传统大课授课形式更能满足“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线上的自主学习和线下的师生互动相结合,更有利于师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碰撞出创新思想的火花。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创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教育以培养“雇员”为目的,而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老板”为目的。但创新创业教育决不是职业技能培训或创办企业前的辅导,应不同于以创业开办公司为目的创业培训。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要在传统就业指导课程的基础之上把创业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市场、经济、管理、商务、公关、法律、税收等和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添加到不同专业不同需要的教学活动中。创立、创建学生能进行综合动手试验的外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并进而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要重视和加强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推出创新实验室等。课堂教学和课外培养双环节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可以聘请校外导师对学生提供“一对一”式的创新创业指导。

3、丰富创业实践方式,培养创业意识。充分利用团委、学生会及相关的学生协会组织平台,结合现有资源优势,给学生提供创业交流和交友平台,传播大学创业文化。 通过兼职实习、社会调查、参观企业和对人才市场的分析了解,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运行模式和当今的就业形势,更好的认识社会。 提供创业资源、团队、平台,让有创业想法和能力的成员亲身实践创业项目,在创业中进一步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不断提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含金量,做到举办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由被动式创业转为主动式创业。

4、加大师资培训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在实施阶段需要大量指导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有专项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从事创新创业指导的老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至关重要,不仅要有较高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加大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选拔一批优秀中青年专业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崭新课题,因此需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教育目标新的价值取向,也是学生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寻求自主发展、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柯梁,等.关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建与运作的几点思考[J].速读,2015(7):281.

[2] 贾少华.高职创业教育的“引领者”[J].教育与职业,2012(13):56-58.

[3] 江西省教育廳.第四届江西省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研讨会创业教育研究论文集[Z].2013.

作者简介:柯梁(1983—),女,江西彭泽人,硕士,副教授,一级职业指导师,高校创业指导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工作。

项目基金: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教改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全案例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XJG-18-62-1)。

猜你喜欢
高职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