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乡村舞龙灯文化研究

2020-12-23 04:53姜封庆陈嵩郭成相王学新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文化

姜封庆 陈嵩 郭成相 王学新

摘 要:随着世界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本文以赣南地区舞龙灯这一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法等对舞龙灯的起源、发展、传承和传播现状、舞龙灯发展的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深刻剖析了舞龙灯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舞龙灯文化的现状及时代价值等问题。

关键词:赣南地区;舞龙灯;文化

舞龙灯文化是赣南民俗体育文化的瑰宝,是赣南文化、客家文化发展的载体。在赣南地区乡村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舞龙灯有着迎神龙求吉利,寄托思乡情的寓意,是老百姓所喜聞乐见的传统文娱活动。

1、赣南龙灯文化的起源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灯俗称玩龙灯,就是以舞龙的形式来祈求家人平安,农作物丰收的一种民俗庆典文化,也是人们祈神保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祭祀文化。学界多认为舞龙灯文化与中国原始氏族的龙图腾有关。龙是吉祥的神话动物,传说大海里一条勇敢的鲤鱼跃过龙门,化成神通广大的火龙。由于对龙的崇拜和信仰,舞龙灯一直延续至今。

崇义县关田镇的三节龙是赣南乡村龙灯文化的代表,早在光绪年间便开始盛行。而后不断演变和发展,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每年正月初八开始,人们便开始准备制作龙灯的材料,舞龙灯走村串户进行拜年活动,这种寓意吉祥、幸福的乡村文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2、赣南地区乡村舞龙灯文化现状

2.1舞龙灯的制作工艺与流变

舞龙灯是由龙头灯,龙身节灯,龙尾灯,龙皮和灯珠五个部分组成,以竹,木,布,纸、尼龙绳为原材料制成。在制作过程中,要用毛竹、皮纸、铁丝等材料制成牢固抗挤压的龙身框架,而后进行糊纸,穿线等制作流程。龙头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龙身及龙尾部位的制作较龙头相对简单。龙身呈圆柱形,龙尾尾巴后沿上翘,龙身之间用红色绸带及尼龙绳连接在一起,龙体表面的贴上红色纸张,龙身两边各粘上两个大大的“囍”字在中间,囍字边缘上方贴有两条小鲤鱼形状图案,寓意喜庆与祝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现代舞龙灯里的“灯”经过不断演进,由过去的煤油灯变成了电子灯,增加了舞龙灯过程的安全与美观。

2.2舞龙灯活动的场地及参与人群

赣南地区舞龙灯的目的多为祭祀祖先或节日庆典活动,因此举办舞龙灯的地点一般选择在祠堂及田边空地进行。舞龙灯的场地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为空旷平整的土地即可。参与人群亦没有特殊要求,男女老少均可参加。

舞龙灯无论是作为祭祀活动还是节庆活动举办,大部分时间是以家族成员或街坊邻居为群体参与的,参与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或特长在舞龙灯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由于赣南地区地处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舞龙灯的参与人群也在逐渐萎缩。

2.3舞龙灯的活动时间与活动流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赣南地区的舞龙灯活动主要集中在春节期间,舞龙灯的活动流程包括制龙、迎龙、出龙、开光、祭祖、散灯等一些列仪式。

龙灯在制作好后,会专门挑选吉日,把神龙迎接回祠堂, 龙灯被请回来后,会放在祠堂处,每年正月初九在祠堂等待出龙,舞龙者都系好红色绸带,在舞龙灯理事会会长念词后,开始舞龙灯。元宵节是舞龙灯活动的最精彩的时刻,舞龙灯队伍会游街串户,逐户拜年,主人家就焚香祭神,把八仙桌放自家大门口的左边,桌面上放着红色绸带,同时也会有香火蜡烛放在八仙桌上。有的户主要求“开厅”(龙灯进主人家中舞龙灯)在客厅里舞龙,象征着开光,也示龙神保佑风调雨顺,四季平安。当田龙灯还要到祖墓处舞龙,烧香祭祖,放鞭炮烟花,祈祷祖先保佑。正月十六则为散灯日,当晚在祠堂里凭龙帖参与喝“丁酒”活动,喝“丁酒”为男人专属活动,这一重男轻女的习俗至今还存在。

2.4舞龙灯文化的传承与价值

随着近年来赣南地区经济的崛起,崇义县长龙镇舞龙灯文化也慢慢兴起,但是舞龙灯的传承现状不太乐观,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传承方式对龙灯的艺技及龙灯的制作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和挖掘整理,其传承方式和表演形式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舞龙灯文化的表演规模很窄,范围很小,能够给群众提供学习和接触的平台很少,传播力度不够,人们难以接受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受外来文化及舞龙灯文化自身的影响,舞龙灯文化活动表演和龙灯制作只有在年后及元宵节前期才有的展示,年轻人没有精力和意愿去学习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更无人愿意主动学习和研究,因而赣南乡村舞龙灯文化处于濒危状态。

舞龙灯文化虽然处于濒危状态,但赣南乡村仅存的舞龙灯活动依然可以让群众感受到共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能够促进群众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

3、赣南地区龙灯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

3.1经济发展原因

经济发展是舞龙灯文化发展的源动力,可以直接提供物质保障、间接上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精神动力保障,所以,经济发展是舞龙灯文化发展的基石。舞龙灯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舞龙灯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资金支出,尤其是龙的制作经费较多。而舞龙灯文化的的收入则来自于活动家庭“开厅”和男丁诞生的龙种红包,这种收入来源单一且不稳定。二是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乡村文化的发展,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发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赣南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较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乡村青壮年和精英人士大多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常驻人口基本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这大大制约着乡村舞龙灯文化的发展。

3.2舞龙灯文化缺乏传承和传播

赣南地区乡村经济发展薄弱,青壮年劳动力的输出使得舞龙灯文化缺乏传承人,通过对崇义长龙镇X村的调查发现,村中具有舞龙灯技艺的村民大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驻守乡村工作的中年人,具体见表1;

舞龙灯的技艺(尤其是制作工艺)目前主要集中在老一辈或者父辈手中,而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这些技艺在逐渐的失去其生存的土壤。年轻人舞龙灯经验不足,技术不够到位,很难舞出龙魂来,加之舞龙灯文化缺乏吸引力, 其传承和传播的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3.3.3文化冲击与文化选择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时期赣南体育文化正面临着多元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现代网络媒体发达,一些趣味丰富、娱乐性强的优势文化不断涌入群众视野。在外来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群众对文化的可选择性发生了变化,加之现代文化的土壤已不适合传统文化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人们更愿意选择新鲜的事物,更加热情的去追捧喜爱它,群众逐渐对外来优势文化更加欣赏,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吸收和接纳现代文化。在这种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传统本土文化逐渐失去了其成长的土壤,赣南乡村舞龙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舞龙灯文化的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3.3.4舞龙认知和群众认可

当前赣南乡村舞龙灯文化活动主要参与者以村中长者为主,年轻人对舞龙灯文化的认知仅停留在观赏层面,并未深刻理解舞龙灯文化带给群众的精神层面的意义,当然舞龙灯文化也存在着传统社会的弊端,表演形式单一,缺乏研究和创新,缺乏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现代群众的精神需求,很多地方与现代文化发展大相径庭。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由于社会闭塞,通信不发达,群众基于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拜,寄希望于通过舞龙灯来祈福,而现代社会群众的文化科学知识较传统社会有很大进步,更多的人对舞龙灯的认可程度不高,兴趣不浓,这严重制约着赣南乡村舞龙灯文化的发展

4、小结

赣南地区乡村舞龙灯文化有着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在传统的农耕社会时期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舞龙灯文化活动在维系族人感情,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现代乡村舞龙灯文化正遭受着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缺乏创新和失去生存土壤的双重夹击下,赣南乡村舞龙灯文化逐渐走向濒危文化边缘。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赣南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在传承中创新,使乡村舞龙灯文化逐渐适应现代文化发展。其次要转变农耕社会舞龙灯文化观念,敢于创新和突破,加大经费的投入,保障舞龙灯民间艺人的权益,促进赣南乡村舞龙灯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使之成为提高赣南乡村群众凝聚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推动乡村群众强身健体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隋希武.舞龙灯[J].民俗研究,1987( 4) .

[2] 吕继光.崇龙习俗与舞龙[J].社会科学论坛,2007(2).

[3] 雷軍蓉.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特性和价值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10).

[4] 管竹笋.村庄认同意识的升华———对鄂东永丰村舞龙灯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3).

[5] 陈柏峰.村庄生活中的面子及其三层结构———赣南版石镇调查[J].广东社会科学,2009( 1) .

[6] 陈书纪. 宗族势力视域下农村集体主义的实践———以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为例[J]. 三峡大学学报,2013( 5) .

基金项目:2017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南乡村特色民俗体育文化研究》,项目编号:YG2017305

作者简介:姜封庆,(1983-)男,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