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复调音乐的起源

2020-12-23 04:53但文杰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

摘 要:对于复调音乐的起源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公元九世纪《音乐手册》中记载的平行奥尔加农谱例是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并且认为这种复调音乐形式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僧侣的文化发明。在西方音乐的历史研究中,围绕着复调起源的话题非常丰富,西方音乐之所以走向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复调的出现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从复调产生的历史研究与现状来看,对于复调产生的源头问题,始终带有疑虑,这是人们长期思索和讨论的话题,也是理论研究中一个众说纷纭的难题。

关键词:西方音乐;复调起源;文献综述;多声部

一、复调起源的各种学说

(一)、国内研究现状

李向京在福建论坛发表于2008年的《多声部音乐历史演进及其启示》中多声部音乐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提到多声部音乐史在经历了漫长的单音音乐阶段之后,在民间逐渐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多声部音乐主要出现在欧洲,9世纪左右就有了“奥尔加农”这种原始的音乐体裁是直接继承格里高利圣咏的艺术成果发展起来的。

姚亚平发表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的论文《复调起源的各种理论及其评价》中就探讨了复调音乐在西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这一问题进行了几点论证:

立足于史料和时间线以及相对固定的地理区域来探讨复调的起源问题。在有关奥尔加农的起源问题上,历 史学家们提出了几种解释:1.第一种是所谓的“生理说”,这种解释注重从生理角度,从人声歌唱音域的差异和适应程度来解释复调的产生。如M.佩雷克认为:“从礼拜歌唱的单声类型中第一次产生复调类型纯粹是一种生理现象。男人在集体歌唱中不能像妇女和儿童那样在一个高度歌唱,结果一些男人出现了低一个八度歌唱,而另一些人为了使自己的嗓音适合于一种中间音域,结果产生了平行进行的同时歌唱。”对于这种复调的解释来看,复调的产生是受制于嗓音条件,因而是一种自然结果,在合唱中极有可能产生这样的现象。2.第二种复调起源理论是由法国音乐学家迦斯多提出的“乐器说”的猜测。该理论以8世纪后半叶风琴的多声效果可能诱发人声的多声歌唱为依据。迪斯多认为,声乐的奥尔加农来自于对风琴的二声部模仿,并且以此乐器命名。风琴演奏中持续的固定低音与二声部华丽奥尔加农相似。但是这个假说也遭到了很多质疑,因为时间线上来看合唱发生的时间早于风琴的历史。3.第三种复调起源解释是由休斯提出的“模仿说”。休斯通过对音乐实践进行观察认为,在单声歌唱中实际已经自然出现了高、中、低的音域划分,格里高利圣咏通常处在男中音的音域,而歌唱者希望高四度或五度扩展这一音域,这一步可能导致复调的产生。

姚亚平在《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3期《“附加”与复调的产生》中提到西方复调的出现,作者持以下几个主要观点:1.约公元9世纪是复调产生的最有利时机。这个估计与9世纪末期《音乐手册》首次出现的有记载复调乐谱没有太大关系,这样的时间推断主要依据,是在这一时期欧洲文化和音乐历史出现其他变故。2.本文关注的复调产生地理区域限制在欧洲,更确切的说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中西部欧洲。作者认为在这一区域以外没有复调产生的合适土壤3.西方复调并非從史前多声部因素中萌发,也并非从民间多声部进化,它主要是欧洲教会单声歌唱实践的演化结果。

国内对于复调起源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大部分人研究复调或者多声部音乐发展历程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西方9世纪奥尔加农的出现作为复调以及多声部诞生的标志。上述论文收集国外有关复调起源的“生理说、乐器说、模仿说”各种学说来进行论证,因此认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国外研究现状。1.美国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在他的著作《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阐述了有关复调音乐起源的问题:“复调的胚芽之所以出现在西方,只是因为音乐遗产的对抗冲突无法找到艺术上的表现渠道。复调音乐的发展归功于北方阿尔卑斯山以北和西北文化中通俗音乐所显示的心理和民族驱动力。”2.墨尔本大学教授约瑟夫·乔丹尼亚在《人为何歌唱——人类进化中的音乐》这一著作中提出,声乐复调现象不是较晚的文化发明,而是原始人类为了生存自然进化而来。声乐复调的传统是为了防御其他动物的掠食,它具有极其古老的起源。人类最初的音乐文化最有可能是基于复调唱法而不是单声唱法。由于某种原因,它已经消失了几个世纪甚至千年。他认为由于生存斗争促使我们祖先歌唱。和谐歌唱使得整体声音更加强大,可以创造一个更大更宏伟的集体的音响,二度音程的不协和发出令人震惊具有恐吓性的整体声音,我们的祖先用不和谐声音来恐吓掠食者。后来随着人类的进化,复调音乐现象逐渐消失,群体歌唱被逐渐边缘化。

二、其他研究

李兴梧在2009年武汉音乐学院学报《“Polyphony”一词的音乐涵义与历史沿革解析》当中提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陆的一些音乐艺术院校把作曲课程之一的“对位法”课程更名为“复调”课程,其教案也由“对位法讲义”更名为“复调讲义”。随之,“复调”用词便在我国音乐界逐步代替了“对位法”用词,“复调音乐”一词也由此而生。不久“复音音乐”便在我国音乐界约定俗成的叫做“复调音乐”。之后,Polyphony等于复调音乐,成为了60年代至今我国音乐理论界的共识。并且我国五十年来出版的各种作曲理论书籍、西方音乐史书籍、音乐词典和教科书当中统一将“Polyphony”写成“复调音乐”,使得“复调音乐”用词几乎完全取代了“复音音乐”和“对位法”用词。

显然上述定义只表达了Polyphony的一种涵义,即:“复调音乐”或“对位法”的涵义,却忽略了另一种更为普遍的涵义,即:在西方音乐理论中所指的与“单声部音乐”相对的“多声部音乐”。

张承龙发表于《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的《多声部音乐起源论》文章中提到:纵观世界各国的民间音乐,虽然以单声部为其特点,但在不少民族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和戏曲音乐中存在大量复调多声部音乐。

1.在中亚地区,高加索系民族中存在着客观的多声部现象。黑海沿岸和土耳其接邻的格鲁吉亚地区,保留着称为克里曼休利的具有特征性假嗓声部的复调音乐。2.蒙古族民歌中有一种称之为“潮尔音道”的多声部歌曲,就是在部分长调中运用持续低音的唱法,即有一个人唱出两个声部的独特二重结构。3.在中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左传·昭公元年》在论及民间音乐时记载到“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可以理解为当时民间带有复调性的多声部音乐。4.几千年前民间器乐就已产生,其复调手法在古琴曲《流手》中就有很好的体现,在《渔歌》中体现更为充分。

三、结语

由于在知网搜集有关复调起源以及其演变的相关论文较少,因此认为或许多声部复调音乐并非西方独有,复调音乐也许并不是产生于公元九世纪,而是在九世纪之前民间甚至是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复调音乐的形式。但是真正让复调音乐发展壮大的是9世纪以后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教会音乐对复调的推崇。尽管现在质疑复调音乐是从单音音乐进化而来,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教会音乐对复调发展的贡献,由于复调音乐的存在状态复杂多样,并没有一种统一的、相同的模式,所以必须运用人类学、生物学、民族音乐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来研究复调音乐起源,扩展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辩证多角度思考,这为我们在以后研究其他音乐现象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其实。

参考文献

[1] 姚亚平. 《复调起源的各种理论及其评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01).

[2] 保罗·亨利·朗.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张承龙. 《多声部音乐起源论》[J].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03)

[4] 约瑟夫·乔丹尼亚. 《人为何歌唱》[M].

作者简介:但文杰(1994),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陕西省汉中市 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方音乐史。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
基于WOS数据库的近十年教育游戏文献分析
国外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
独立董事辞职决策的原因和后果:文献综述
汉语转折范畴文献综述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