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高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2020-12-23 04:53邬瑾仪戴媛媛陈欣竹
西部论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问题

邬瑾仪 戴媛媛 陈欣竹

摘 要:垃圾分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调查了校内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导致校内垃圾分类不到位、不完全的若干不利因素并提出三大对策与建议。认为只有通过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严格监管这三方面的有效执行,才能形成长效机制,稳步推进校内垃圾分类工作。

关键词:校园垃圾分类;问题;对策与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垃圾存量急剧上升。如今,垃圾问题已经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而目前国内仍把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将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构成威胁,也极大地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垃圾分类的提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并在垃圾分类上取得突破进展,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新时尚。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各高校定然不能缺席。高校是一个小型“社会”,校内的垃圾分类情况是现今垃圾分类现状的影射,加强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推动校内垃圾分类工作,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贡献力量。

一、我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

宁波市作为新一线城市,不断响应全国垃圾分类的号召,吹响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军号。宁波地区各大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国民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抓牢一條主线,将分类工作作为学校党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标准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学校,引领校园文明新时尚。以本校为例,我校根据教育局的重要指示,持续推进校内垃圾分类建设。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绝大部分同学会主动进行垃圾分类,校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校内垃圾分类实施覆盖面广,涵盖教学楼、餐厅、宿舍、快递室等。其中,教学楼、操场、快递室设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二分类垃圾桶,餐厅、宿舍等分别投放四分类垃圾桶,满足生活区垃圾的精准分类。我校还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志愿实践服务等与垃圾分类有机结合。例如,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主题班会等文化活动。同时各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园各个垃圾投放处对垃圾分类进行指导,引导校内学生清晰、精准地进行垃圾分类。不足之处在于垃圾分类开展时间过长、进度较慢,学生容易产生懈怠感;学生垃圾分类意识不强,一到周末,宿舍楼外四分类垃圾桶内分类混乱;以及校内一些隐秘垃圾投放处存在垃圾分类不到位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对于以上我校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本校对各年级、各学院学生进行了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并分析收集到的有效数据,我们得出以下几点不利因素。

(一)学生主体意识差,存在集体效应

一个人是否有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主体意识。在具备良好主体意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40.59%的学生在家也保持垃圾分类的习惯,而45.54%的学生存在集体效应,会受身边人的影响。这也导致了有35.64%的学生在垃圾已经混放的情况下,不会再将垃圾分类投放。

(二)宣传力度欠缺,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不全面

在提到对垃圾分类的了解程度上,只有11.88%的学生表示了解所有的垃圾分类,有61.39%的学生表示了解大部分垃圾分类,有23.76%的学生只了解小部分垃圾分类,还有2.97%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这一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垃圾分类完全了解的学生较少,只占到调查总人数的1/10左右。

(三)垃圾分类末端治理不到位,学生失去原动力

问卷调查显示,41.58%的学生因垃圾分类后续处理不到位而认为垃圾分类白费功夫。这表明学校在垃圾分类后续处理环节上缺乏透明度和公开度,导致学生认为自己在垃圾分类前期的工作是徒劳的、无益的,从而也失去了垃圾分类的原动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垃圾分类意识,激发学生垃圾分类热情

针对学生垃圾分类主体意识不强的问题,学校一方面可以开设与垃圾分类相关的选修课或社团,通过”教“与”学“以及深入学生课余生活的方式强化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层面入手,定期召开二级学院的寝室长大会,由寝室长带动整个寝室进行垃圾分类。同时将垃圾分类纳入寝室的卫生检查考核之中,由学生公寓的督察部进行辅助监督,对未进行垃圾分类的寝室进行相应扣分,从根源上督促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加强自觉分类意识。

(二)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理念转为实践

充分利用学校公众号、广播站等校内优势条件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组织发起垃圾分类倡议会、开设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等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与重要性;通过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情景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推动垃圾分类从理念走向实践。

(三)设立制度管理,加强监管机制

各地区、省市为加快垃圾分类进程,推出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同样,对高校来说,相应制度的设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缺乏制度的管理下,对于繁琐且有悖习惯的垃圾分类,多数老师和学生会予以“不以为然”的态度。制度的确立还需对应监管机制的配合,不仅要对垃圾分类前期环节中的老师、学生等人员进行监管,垃圾分类末端环节的工作人员也需要实时的监督和管理。在完备的监管机制下,垃圾分类才能落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校垃圾分类实施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存在的阻碍因素提出三点重要对策和建议,通过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严格监督管理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持续推进校内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任重道远,各大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合理举措,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做垃圾分类的执行者、推动者、引领者,为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熔铸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瑞文.高校垃圾分类工作现状与管理体系构建[J].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2020,30(1):4-7+81.

[2] 张心彤,叶瑜敏.上海市高校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及建议[J].管理观察,2017(2):131-134.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问题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的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