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 着力防范人才培养风险

2020-12-23 09:35陈卫东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1期
关键词:提升能力基础教育对策

陈卫东

[摘要]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与战略性工程,因此当今社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基础教育底线思维意识。本文从基础教育应有的底线思维认知、提高基础教育底线思维能力的对策两个方面着手,探索了一些突出问题并对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 基础教育;底线思维意识;提升能力;对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中,有一个《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篇章,其中提到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等八种能力,而科学思维能力涉及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六个方面。文中指出,所谓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能力。

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而基础教育又是基础工程的基础,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产生了偏差,出现了问题,我们的事业就会后继无人、后继缺人,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进程带来巨大隐患和风险。这是基础教育底线思维的本质含义。

当今,全社会特别是教育者增强基础教育的底线思维意识,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这一点既重要又必要。

一、基础教育应有的底线思维认知

1.奠定基础教育的基础

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基础性,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未成年人的后续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必备品格、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基础,为国家、民族的进步与强盛提供人才支撑。在具体回答这一问题时至少应该考虑以下三个层面。

每个学段的基础性目标是不同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是组成基础教育的三个重要学段,每个学段的基础性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发育和成长的特点和现状确定,但这一常理往往会被抛之脑后。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随之产生并呈现蔓延趋势。

加强德育、情感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每个学段的基础性目标还要强化德育、情感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人之德犹如树之根、屋之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忽视,理论上重要,实际上可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要花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情感教育体现在爱、善、美三个方面,爱就是爱国、爱人、爱集体、爱自然,善就是善待他人,真诚待人,美就是让学生感知美、享受美、创造美、奉献美。生命与健康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坚毅的心态,逐渐认识生命的意义,不断追求生命的真谛,努力创造生命的价值。

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性。每个学段的基础性目标还体现在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创造性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欲望是内在的動力,创造是力量的源泉。教育是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专业性,我们要深入思考并研究强化应试对保护创造性造成的负面影响,正确处理追求分数与保护求知欲的关系,辩证地分析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精准、科学地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保护并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创造性上铆足劲,下功夫。

2.比较中西方国外基础教育的优缺点

常听有人说我国的基础教育比西方发达国家好,我国的高等教育比他们差。其实,这种观点很片面,很笼统。就拿美国的教育来说,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基础教育很“差”,但为什么这么“差”的基础教育却支撑了这么强的高等教育?为什么能吸引世界各国不少有条件的家庭送子女去美国就读?

毋庸置疑,美国的基础教育肯定有其不可否认的长处,结合资料,他们的长处在于: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培养和保护开放性思维方式互为着眼点和着力点,互为目标和手段,是教育的重要二极。二是注重保护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有玩的禀赋,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有学的欲望,他们着力于研究不同的年龄段的教育重点抓什么,如何让兴趣、玩、学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三是注重培育学生个性特长。不同学生之间是具有个体差异的,蕴含的潜能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努力为潜能超常的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总而言之,他们的长处正是我们的短处,需要我们正视。

3.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劣势

对基础教育的认知不深。对基础教育的认知不深的原因在于教育软实力的提升没有与时代同步,不够全面、不够深入。认知不深的主体既包括不少办教育的群体,如校长、教师,也包括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部门,还包括社会层面的认知。认知不深的内容既涉及基础教育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又包含教育规律及孩子成长规律、特点等。

被片面的政绩观,狭隘的功利主义左右。有的地方以中高考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及教育质量的主要指标,而忽视对教育生态的保护,忽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自然规律,“一俊遮百丑”的现象一定程度误导了家长、社会甚至学校。无序招生、肆意超前、恶性竞争、学生被动无奈、厌学现象随之产生,从而使我们的短处更短。

教育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不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目标,教育治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治理的前提是国家顶层设计,重点是区(县)域真抓落实,关键是省市综合治理。当下,在教育治理上,区(县)域层面无为、省市级层面低效、国家层面无奈的现象较为普遍,使我们的短处得不到有效弥补。

二、提高基础教育底线思维能力的对策

加强学习,提升教育认知水平。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基础教育认知的全面性、科学性、深刻性。古人云:“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指出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强调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通过学习,要深刻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内在含义,通过学习,要真正掌握教育的客观规律;通过学习,要全面了解基础教育的核心目标、关键抓手。

居安思危,强化问题导向意识。我们既要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成就充满自豪感,更要居安思危,提高忧患意识,经常性地深入思考我们的基础教育弊端在哪里,发达国家的优势在哪里?我们的弊端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后果,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别人的教育优势会带来怎样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未来国家间的竞争力靠什么支撑?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作为教育者,我们的眼光不能局限于督促学生会应试、获高分这一点上。

强化责任担当,敢于创新突破。提高底线思维能力,还要增强教育的责任担当意识,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忘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敢于探索并逐步解决一些突出问题,筑牢基础教育的防线,夯实基础教育的关键基础。

提高基础教育的底线思维能力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有机统一,它需要我们融会贯通,并努力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真正为国家和民族培养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人才。

猜你喜欢
提升能力基础教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找准 “自学” 着力点,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