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切教育的源泉

2020-12-23 09:35何晓琼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关爱

何晓琼

[摘要] 用爱心、细心、耐心去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们真正的引路人。

[关键词] 关爱,坦诚;软硬兼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这也表明我们教师只有悄然走进学生心灵,方能根治学生心病。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深感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具体地说,是心灵。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有心病的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天天拥有一片晴朗的天空。

一、关爱学生,缩短心理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教师热爱学生。”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我今年带的六年级的一位学生苏某,平时天天很晚到校,上课时萎靡不振,哈欠连天,永远一副睡不醒的样子,而且天天作业不能完成。多次找他谈心,一开始他总是低头不语,一副逆来顺受的架势。认错态度极好,让人不忍心再批评他。我打电话叫来了他的妈妈,经过一番交流,我才知道这孩子平时在家做什么事都是慢吞吞的,永远没有着急的时候。吃过晚饭后,至少要磨蹭两三个小时才开始做作业,而且边做边吃零食,还要时不时地走出房间,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所以,每天到晚上十一二点钟,他还坐在书桌前,作业还没有完成。第二天早晨,无论他妈妈怎么喊都没有用,非得把他的被窝掀开硬拽下床,然后他就睡眼蒙眬地背着书包,一手拿馒头,一手拿豆浆,边走边吃着来学校了。知道了原委后,我当着他的面跟他妈妈讲好了,每天晚饭后必须立刻开始写作业,每门功课半小时。考虑到他写字慢多给他十分钟。到6点40就把他的英语作业拍了发给我,到7点20把语文作业拍了发给语文老师,到8点钟必须把数学作业发给数学老师,我们三位老师会及时批改反馈。在跟他妈妈商定了协议后,我在学校里故意提前把作业告诉他,把里面的难点先用相似的题目给他讲讲,以保证他做题时能够顺利地做下去。平时小测验时,把他叫到讲台旁边看着他做。渐渐地,他的分数越来越高,学习的兴致也越来越高。我不断地鼓励他,表扬他,让他知道老师一直在关心着他,只要有一点小进步我都会给予肯定。一个学期过去了,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都给他无微不至的关爱,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成为一个活泼好动的小伙子,平时做事也很积极主动,再也不迟到了。我不但改变了他的现在,也必将改变他的将来,希望他能用一种阳光的心态,积极主动地生活学习下去。

二、坦诚相待,解开心理症结

一位名师说过:“教育者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工匠,就在于我们面对各具个性的学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这种教育方式还应随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小学毕业班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心理,作为班主任,需要足够的细心、耐心(当然有时也需要一定的严厉),用真诚、热爱去解开学生的心理症结。

学生周某,成绩在班中排名最后。为此,他自卑、消沉,在班级里也觉得抬不起头,做什么事都畏畏缩缩的。他妈妈也痛苦万分,对他不是打就是骂,第二天他眼睛肿着来到学校,上课也是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看着他的样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一直在思考怎么帮助他。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发现他爱好画画,我破例让他进入了板报组,专门负责画画。在学校举行的黑板报比赛中,他负责的板报设计工作,由于设计漂亮,图画出色,我班荣获高年级组冠军。这次成功,点燃了他的上进心。为了进一步激发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我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制定学习目标,并安排他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同桌,使他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示和鼓舞,他有困难时我及时给予帮助,并努力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这样坚持做了一段时间,他果然受到鼓舞,汲取了力量,成绩也有了提高。我还经常与他的妈妈沟通,教给她与孩子相处的艺术。他的妈妈也非常感谢我对她孩子的帮助。有一天晚上她给我发来这么一段话:“最近作业整体都比以前清爽了,这次英语考了85分,他既开心又有点失落。说没有苏某考得好,有些题目其实能写对的,但还是没掌握牢固,错了。”我回复她:“耐心点,只有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他才会让我们省心的。”她说:“好的,我会放慢脚步跟老师一起陪他成长的。”

三、软硬兼施,巧治学生心病

所谓软硬兼施,即耐心与严厉相结合。耐心一直被教育工作者奉为法宝,在具体工作中也都努力去将它付诸实践。而严厉却往往被视为粗暴的别称,因此许多老师把耐心与严厉尖锐地对立起来,认为水火不相容。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且可以巧妙地根治学生的心病。

耐心与严厉都必须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以心换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严厉还应该注意把握度,不能和严酷混为一谈,必须以不对学生造成伤害为最低限度。

开学后两个星期,我收到了学生王某写给我的一张纸条,说他不想继续读书了。当时,我感到非常吃惊,下课后我立即找他询问了原因,原来是星期天他因与同学玩耍,玩得痛快而忘了回家烧中饭,父亲上班回来打了他两下,他认为受到了莫大的委屈,而产生了辍学的念头。这是一位从小失去母爱、学习成绩较差,但天资并不差的学生,竟然为了一件小事而萌发了这样的念头。我立即意识到:他出现了心理障碍。开始对他进行耐心的开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教育,他表示基本想通了。然而好景不长,第二个星期一,他真的没来上学,上午上完第一节课后,我立即赶到他家,当时,他父亲上班去了,家中仅有他一人,见面的第一句話他说:“我现在什么都学不会,我完了,我不想到校读书了。”原来他一个星期下来,由于上课老走神,作业不会做,就出现了又不想上学的念头。

针对这种情况,我耐心开导了他一会仍不见效,我决定使用严厉批评的方法,使他冷静下来,再进一步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的面色变得非常严肃(难得一回),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对他进行深刻的批评:“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是最没出息的表现。你事实上是在拿自己的命运当儿戏,拿父亲的血汗钱作玩物。你事实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不肖之子,同时也是一个逃兵。”稍做停顿后,转变了一下角度,继续进行揭批,“现在你的心理有病,而且病入膏肓。如果始终保持这种状态的话,你确实是完了,你是没出息的,这样做你对得起死去的母亲吗?”(说此话时我指着他母亲的遗像)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呆了,一下子被镇住了。他的思维回到现实中来,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这次谈话之后,他的态度变得端正了好多,没有再说过退学之类的话,学习主动性变得更强了,成绩也在慢慢进步,看来严厉的方法在他身上起到了效果。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学生进行如此尖刻、严厉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师生关系融洽、事前没有任何隔阂,学生对教师非常信赖,甚至是崇拜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话语无论多么严厉,但不能把话说绝,要留有余地。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把整个心灵都奉献给孩子,时时刻刻做有心人,不断探究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这样就能走进学生心灵,塑造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

猜你喜欢
关爱
浅谈将爱融入德育中的途径
转化“问题学生”,做智慧班主任
教育是用爱心和责任浇灌的花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