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让劳动教育双管齐下

2020-12-23 12:13李舒婷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劳动技能

李舒婷

[摘要] 劳动教育,在学生品行塑造和习惯养成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校劳动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受限,以及家庭劳动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缺失,使得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出现了“纸上谈兵”、评价维度不足的实际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切实加强教师在家庭劳动教育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以及学生的劳动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劳动教育模式,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关键地位。从而建立生活化、全面化、多元化的劳动教育。

[关键词] 家校合作;劳动教育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学校劳动教育是独立存在的,主要依赖教师独立设计、执行、监督和评价,在教育时间、内容、地点上也和家庭劳动教育处于一个分离状态。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协作,社会和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改进并没有明显地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所以家庭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的作用以及家校合作前提下的劳动教育策略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生劳动现状及原因分析

1.依赖家长严重。学生在家庭中几乎不承担劳动责任,家务劳动几乎由家长包办,甚至发展到连像收拾书包、整理房间这样的自理劳动也是由家长代替完成。逐渐养成了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就是家长的事,以至于事事依赖家长,逐渐养成了逃避和懒惰的毛病。

2.劳动技能薄弱。笔者在日常的观察调查中发现,学生不会劳动,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学生的年纪不匹配,连基本的学校值日劳动都是赶鸭子上架。反观学生对劳动技能的习得多是观察、想象以及动作模仿,这样劳动技能的获得往往是不准确、不规范的。学生没有途径,没有系统性地得到劳动技能教育,掌握不了正确的劳动技能,使得劳动本身更加困难,造成学生更不乐意劳动。

3.劳动内容单一。当下小学生的劳动内容单一,无非是学校的值日活动,或者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除此之外的劳动活动很少涉及,比如田园劳动、社区义务劳动、职业劳动、传统习俗劳动等,学生无法接触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也过于单一和片面。

二、家校合作下劳动教育的几点策略

1.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家长错误的劳动价值观就如同学校劳动教育的反作用力。所以,教师要首先重视家长在学校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应该积极承担其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工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努力使家长转变错误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价值观,让家长清晰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要具备的劳动能力,形成家校观念的共识。

2.家长走进学校参加班级活动。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家长的资源对劳动教育的意义非同凡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学校劳动教育阵地不妨让家长转换角色参与其中,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时间、特长等个体因素自由选择参加。

方式一:家长开设班会。我们班级曾经邀请一位在奶厂工作的家长,利用职业优势并做了大量准备之后,为孩子们上了一节有意思的班会课“一瓶牛奶的人生旅途”,介绍了一杯美味的牛奶要经过多少繁杂工序,经过多少辛勤的劳动才能到我们手里。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学习了不少新奇的知识,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这样的劳动教育缺乏独特的家庭资源是完成不了的。这样的方式给予了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机会,让家长能观察到常态下自己的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劳动技能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改善自身的家庭教育。

方式二:家长参与活动。组织劳动技能竞赛这样的班级活动在劳动教育极为重视的教育时代,应该是不少学校班级进行劳动教育的常规活动。以我们班的活动为例,我们在一二年级进行穿衣服、戴红领巾比赛和整理书包比赛,三四年级进行系鞋带和叠衣服比赛,五六年级进行钉纽扣和包饺子比赛。我们以赛促训的指导思想,因为绝大多数家长一定会在赛前对孩子进行训练,也一定在赛后询问孩子最终的比赛结果。这样还远远不够,我们可以把原有的劳动教育活动略微变动。首先,邀请家长作为活动的评委和观摩者,一方面弥补了教师劳动技能和资源不充足的问题,一方面还调动了学生和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性和积极性。另外,在活动过后布置“劳动家庭”的比赛,对更高难度的家庭合作劳动提出要求,在学生个体劳动竞赛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这样既拓展了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也增强了家校、亲子之间关于劳动教育的沟通。

3.家校合作建立校内外课程体系。仅仅依靠校园内的学校劳动教育肯定是不够的。假期会使学校劳动教育间断、反复、低效甚至无效。所以,教师要依托家庭中的家长老师,建立和学校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的校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方式一:在假期的作业中,合理设计,加入“我爱劳动”这一模块。建立和学校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的课外教育体系,一方面让家长在执行劳动教育上有章可循,一方面让学生在假期的劳动上有事可做,在完成劳动作业的同时,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的习惯。

方式二:家长引领建设班级农业实验田。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农耕文化的国家,但由于社会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学校的场地受到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实验基地的实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家长能够积极组织确保活动的场地、活动的安全,教师协助制定活动计划、讲授劳动知识以及后期的活动总结。那这项蕴含重要意义的劳动活动就可以开展。学生经历农作物一年四季生长的过程,真实收获劳动的果实,体会劳动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三、家校合作下劳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1.为劳动教育创设和谐环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而家校合作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达成劳动教育意识形态的一致性,创造出和谐的劳动教育环境,让学生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熏陶。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必然会辅助劳动教育的目标达成。

2.为劳动教育开阔生活视域。家校合作下的劳动教育可以把家务劳动、自理劳动和学校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依托家庭提供场所和条件,依靠家长进行配合和监督,紧密建立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模式。

另外,传统节日、节气形成的劳动内容同样不可忽视,家校合作的方式保证了传统劳动教育的继承与发扬。比如,我们的各个传统文化也在不断渗透着劳动内容和劳动教育。清明节为故人扫墓,端午节和家人一起包粽子,重阳节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等。这些节日文化都能依托家校合作达成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3.为劳动教育整合多渠道资源。一般的学校劳动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家长最多只是被动配合。而在家校携手组织的劳动教育过程当中,家长可以献计献策,可以参与策划与组织,可以评价观摩。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树立劳动教育的主人翁意识,在有能力、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中去,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毕文建.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人民教育,2019(10).

[2]趙莹.核心素养培育下的西安市小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8:20-22.

猜你喜欢
家校劳动技能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