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0-12-24 23:49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黑龙江粮食 2020年1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城乡融合

潘 刚(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当前城乡发展实际和将来新型城乡发展趋势,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要工作安排,也是重塑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性路径选择。

一、黑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现状

所谓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条件下,由制度变革、技术进步、需求增长、文化创新等共同引致,形成新的地域组织结构、均衡化资源要素配置格局、互补型城乡功能形态等,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近年来,黑龙江省城市和农村发展势头良好,城乡融合的程度进一步加大。

(一)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城乡融合工作的不断推进,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使其功能互补、协同促进。第二,改革户籍制度,实施城市居住证制度,放宽农民进城落户和户口迁移政策,按照城市近郊区城市化、远郊区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的发展举措,逐步发挥大中型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中型城市和小城镇共同进步,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18年,黑龙江省城镇化率达到59.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当然,与发达国家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差距减小。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2018年,黑龙江省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91元,比上年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35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4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17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31元,增长7.16%。城镇恩格尔系数为 27.7%;农村恩格尔系数为27.5%。城乡收入差距逐渐减小,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18:1,2014年该比值为2.23:1,2008年为2.57:1,可见10年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三)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主导产业群逐步成型。

近些年,我省各县(市)把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作为突破口,依托良好资源禀赋,着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细化产业重点及区域布局,构建出产业集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我省通过对现有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创新,积极引导农民适区种植,推动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例如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形成了优质水稻主导产业带,齐齐哈尔、绥化、黑河形成了大豆产业带,哈尔滨、绥化形成的玉米产业带。同时,不断创新完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益贫利益机制,通过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和“保底+分红”等分配方式带动农户,确保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受益增收。主导产业的集聚为农作物市场开拓及产品深加工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拉动全省农业经济,促进城乡融合起到推动用。

二、城乡融合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一)城乡二元结构始终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城乡社会事业供给不均衡,并使农民无法自主进城并同等分享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存在无法逾越的制度障碍。

(二)城乡金融市场存在严重藩篱,资金缺乏有效的双向流动。城乡金融机构分布失衡,现存农村金融机构有效供给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与此同时,由于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城市资本适度合理进入农村土地市场的机制也未建立起来。

(三)产业发展不足造成的动力性障碍。产业充分发展是城乡融合的基础和动力。由于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设施化程度低,农业比较效益长期处在较低水平,从而将优质要素资源不断挤出农业农村,影响其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四)城乡发展空间不平等问题严重。近些年,城市征用农村土地扩张,城市版图不断扩大,而农村版图不断缩小。此外,更主要的是城乡在权利和利益分配上不平衡加剧,土地由农地变为城市土地,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建设,农民所分享的土地级差收益份额很小。

(五)乡村治理困难重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城市、农产品供给不足、农民收入低、农村发展空间有限、产业结构创新程度较低,农民负担依然很重、收入减少、发展机会减少、城乡之间不平等加剧,陷入新的不协调状态,对整个社会稳定产生很大影响。

三、推进黑龙江省城乡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一)合理配置城乡金融要素。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须打通金融要素流动和再配置的通道。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创新管理技术,节约交易成本,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实现形式, 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健全金融支农制度,实现城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

(二)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应将资源型产品开发、农业初级产品加工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地布局到广大农村,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生产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水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培育新业态新动能。建立健全引导城市产业、消费、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体系。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土地等资产是农村最大、最具潜力的资源。应盘活农村“沉睡”资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应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路径和办法。

(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确保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同等化、等值化。

(五)加大城乡科技投入。要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提高教育人才收入水平,抑制教育人才外流。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企业研发和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带动我省农产品和食品走向国际市场,增加国际竞争力。以农垦为标杆,提高乡村农业机械化水平。

(六)创新乡村治理体制。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务公开管理、加强议事协商,完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加快完善农村法律体系,规范农村经济秩序,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提高乡村社会管理能力,降低农村公共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城乡融合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融合》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