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发展建议

2020-12-25 01:59刘启英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林业和环境保护工作站贵州安顺561107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6期
关键词:植被农户工程

●刘启英(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林业和环境保护工作站 贵州 安顺 561107)

天龙镇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西南面,素有“黄金通道”之称。天龙镇共有6 个行政村,97 个村民组,境内资源极为丰富,其中高田村、竹林村、打磨村、二官村退耕还林面积50.06hm2,涉及农户245户,城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效益良好。本文探究天龙镇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

1 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1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退耕还林使天龙镇的人力、资金以及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了重构,推动耕地向林地转变,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农村传统的生产模式,使得产业结构逐渐由粮食生产转变为集种植、养殖以及农副产品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模式。如种植李、桃、箬竹(粽子叶)、杉和柳杉等效果较好,特别是打磨村种植的箬竹(粽子叶)销售比较好,使得农村经济产业链更加多元化[1]。此外,随着经济林面积、畜牧产品供应量的增加,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天龙镇打磨村开展的林下养殖,以养殖土鸡和销售绿壳鸡蛋为主,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畜牧养殖,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有效利用了坡耕地优势。

1.2 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因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龙镇生产要素实现了重组,使得资源配置更为合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以往的耕作形式较为简单,因此农民收入单一,且收入总量低,年收入浮动小,农村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始终得不到有效提升。而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耕作方式多样化,农民在畜牧、林业以及农产品等方面均有收入。通过分析得知,打磨村农户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虽然拥有大量的耕地面积,但仍然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结果只能是广种薄收。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一些立地条件差、产值较低的坡耕地转变为林地,有效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林下产业种植领域的逐渐扩大,以及西瓜、辣椒、花椒、果树、酸辣椒加工、种草养蓄和旅游商贸业等行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林木交易、林下作物采摘以及林副产品市场的发展,其每公顷林业收入从2000 年的0.163 万元增加至2019 年的3.28 万元。打磨村原是严重贫困村,现在主要以种植箬竹(粽子叶)为主,每年每公顷可产箬竹7 500kg,箬竹市场价格为2.5 元/kg,每公顷可收入18 750 元。此外,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天龙镇很多农民开始从事多种经营,并将重点放在农产品加工和副业生产等领域,有效地拓展了经济增收的途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减少水土流失

天龙镇打磨村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种植环境恶劣,饮水较困难,尤其是夏季,雨水多,受地表水和雨水的冲刷,加剧了水土流失,甚至会引发严重的石漠化现象。而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深入推进,加大了对25°以上坡耕地的改造力度,使得植被覆盖率逐年提升[2],水土流失情况有所改善。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镇累计新增造林面积50.06hm2。天龙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以后,实现了蓄水225m3/hm2,减少3 000~5 000kg水土流失。天龙镇打磨村在未实施退耕还林前饮水比较困难,一到枯水季节,都要到周边的村运水来饮用。自2016 年实施退耕还林后,解决了农户的饮水问题。退耕还林工程一方面增加了森林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对土壤的冲刷,缓解水土的流失,减少旱涝灾害的发生。

2.2 净化空气环境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就是二氧化碳,而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有利于空气净化,同时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改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天龙镇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森林面积增加,有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

2.3 增强植被多样性

因地制宜是退耕还林秉承的重要原则之一,可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以及地势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种植乔木类植被、灌木类植被和草类植被。当然,也可以构建多层次的植被结构,混合种植不同植被,以此来增强植被的多样性。天龙镇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扩大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优化了生物物种结构,如食草类生物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这些都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生物链体系。

3 对今后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议

3.1 科学合理选择退耕还林、还草

科学合理地规划退耕还林地块,具体选择造林亦或是种草,还需要政府会同林业部门,根据当地气候、地形及水土等自然因素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针对不同地块科学评估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还林、还草,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天龙镇的高田村,以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为主,适宜种植杉树、柳杉、马尾松、华山松和桦木等,尤其柳杉生长较快,根据市场的需要,可以安排13~15 年为一个轮伐期,经济效益高,投资收益快,能有效促进农户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3.2 提升农民能力与素质

为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工程规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并予以适当的经济补偿,但是参与新型劳作方式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民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对此,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同时林业部门也应加派技术人员和专家到村到户进行宣传、指导,并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帮助农民不断创新生产模式,着重在特色养殖、林牧业深加工等领域寻求创收,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与自身素质,使农民积极参与到退耕还林的工程项目中来。

3.3 退耕还林应当遵循相关激励政策与原则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发挥林业资源的市场导向作用,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科学分析产品的经济效益。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措施;运用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退耕相结合,坚持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遵循当地的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建设与保护并重,防止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发生。

3.4 加快退耕还林工程市场体系建设

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政策补助周期为5 年,但林木生长周期较为缓慢,5 年的补偿期限很难产生经济收入。行政干预是当前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开展的主要方式,但工程执行情况不佳,还需要依靠市场和价格机制,来提高退耕效率。在种苗供应、林地选择和管理等方面,可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化体系,以此来降低政府干预,同时,尊重农户在退耕还林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通过林权流转开展自由退耕还林。

猜你喜欢
植被农户工程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子午工程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