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痔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20-12-25 15:36代慧杨勇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5期
关键词:外痔内痔熏洗

代慧,杨勇军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1 痔病的概述

痔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 岁为主[1]。因为饮食及生活的不规律,痔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痔病根据发生部位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外痔、内痔以及混合痔[2]。内痔是由于齿线上痔內静脉丛扩大和曲张而形成,内痔按肛门肿物脱出的程度分为四度。外痔是由于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曲张(静脉曲张性外痔),或肛缘皱襞皮肤发炎(炎性外痔)或结缔组织增生(赘皮外痔),或血管内膜破裂、血栓瘀滞(血栓性外痔)而形成的肿块。混合痔是同一方位齿线上下的痔内与痔外静脉丛患相互沟通,以致齿线沟消失,上下痔核融合成为一整体[3]。

2 中医病因病机

2.1 饮食不节,湿热内生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痔病的形成与饮食有关。清代名医顾世澄所注《疡医大全》提出“过伤生冷,有耽于醇酒者;有好嗜辛辣煎炒炙煿者,肠胃受伤,以致有湿热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也认为痔病与饮食有关[4]。现代人们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痔病高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2.2 感受外

《丹溪心法》提出:“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堕,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指出外邪侵犯人体是痔病的病因。欧春通过临床上对于痔病的长期观察,认为风、燥、湿、热均为痔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以湿热为主[5]。

2.3 劳逸失度,房事不节

《诸病源候论》指出房事不节是导致痔病的病因。《医宗金鉴》曰“勤苦劳役,负重远行,以致气血交错而生痔。”认为劳逸过度会引发痔病[6]。劳逸过度,房事不节均会导致气血瘀滞于大肠,从而为痔。

2.4 脏腑气血亏虚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痔病的发生,脏腑气血亏虚是本,其他因素为标。因为本虚,病邪才有机会侵犯人体。

2.5 其他因素

临床上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痔病的发生与便秘、妇人妊娠、情志因素有关。

3 西医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痔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原因有关,临床认为主要有静脉曲张学说、肛垫下移学说、细菌感染学说、血管增生学说等[7]。随着临床科研的不断验证,静脉曲张学说和肛垫下移学说的地位逐渐突显[8]。现代医学认为痔的诱发因素很多,门静脉压增高以及腹内有增高等原因都是诱发痔病的因素。

4 中医治法

4.1 一般疗法

一般疗法,适应于没有症状的痔病以及痔病的预防。注意饮食起居,不暴饮暴食、不饮酒、不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长时间蹲厕,保持大便通畅,便后坐浴以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4.2 辨证论治

根据《痔临床诊治指南》[9]临床上痔病的辩证分型如下:

4.2.1 风伤肠络证

治以祛风活络,凉血止血。对于风伤肠络证的患者,名老中医丁泽明认为应予以凉血清肠,临床上采用痔血合剂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10]。王兴宝等[11]临床上运用丁老所创痔血合剂治疗内痔风伤肠络证患者36 例,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地奥司明片。

4.2.2 湿热下注证

治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欧春认为湿热是痔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在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病时,予以口服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中药汤剂(基本药物为:马齿苋、败酱草各30g,槐角、车前子、旱莲草、红藤各15g,地榆炭、泽泻、茯苓、黄芪各 12g,丹皮、枳壳、香附各 9g)[12]。丁老在临床上喜用自拟榆槐脏连丸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病[10]。秦建峰等[13]运用院内制剂痔宁丸治疗湿热下注型内痔,其对出血、脱出等症状均有改善。

4.2.3 气滞血瘀证

治以活血化瘀。罗廷威等[14]认为活血化瘀是治疗痔病的贯穿环节,采用口服自拟方(薏苡仁30g,生地 、牡丹皮、赤芍、枳壳、延胡、怀牛膝、五灵脂各15g、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乳香、没药各10g)治疗嵌顿性混合痔早期,并加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坐浴。经14天治疗后,疗效明显好于口服地奥司明片加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的对照组。殷绪胜等[15]在对于痔病进行辨证论治时,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选用自拟活血化瘀内服汤剂治疗气滞血瘀型痔病的患者80 例,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4.2.4 脾虚气陷证

治以益气升提固脱。对于脾虚气陷导致的痔病出血,丁老以健脾补气,养血止血为法,选用自拟补气摄血汤治疗[10]。张胜威[16]观察益气提升方治疗内痔脾虚气陷证的临床疗效时发现,益气提升方可明显改善脾虚气陷证内痔的中医证候症状,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4.3 中药外治法

4.3.1 熏洗坐浴法

熏洗坐浴疗法是痔病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力虽是作用于局部,但可以借助药物热力的作用,疏通腠理,调和血脉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根据所选熏洗中药的不同,而起到不同的疗效。谢冬梅等[17]临床上运用苦参汤熏洗坐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内痔,不仅减少了住院时间,而且提高了病人满意度。邱榕[18]用自拟熏洗方(透骨草、垂盆草、鱼腥草各15g,苏叶、艾叶、大黄、芒硝、槐花、地榆各10g)熏洗治疗Ⅲ度、Ⅳ度不愿意及惧怕手术或年事已高不耐手术的内痔患者,改善了患者的出血和脱出症状。符春平[19]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治疗不愿手术的血栓性外痔患者100例,采用中药痔疮坐浴汤(仙鹤草、千里光、杠板归、野菊草、土大黄、地瓜根、松针、鬼针草、益母草、泽兰、乳香各15g。)熏洗坐浴,临床疗效显著。刘民厚[20]认为中药黄柏洗剂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炎性外痔。史余娟[21]运用痔疮栓结合中药(苦参、生大黄各40g,白芷、黄柏、炒苍术、蒲公英、石菖蒲各20g,白鲜皮、虎杖、金银花各15g)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32 例,总结出中药熏洗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水肿的吸收,并且有一定消炎作用,可以减少感染、水肿、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疗程。

4.3.2 外敷法

将药物直接敷于患处,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外敷法不仅对于痔病保守治疗有效,而且可以减轻痔病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创口的愈合。王凯等[22]用自拟止痛消炎膏(天花粉320g,大黄、黄柏、黄芩各160g,野菊花、蒲公英、生天南星、甘草各64g)外敷于局部治疗炎性外痔患者40 例,治愈率为75%,有效率达到90%。段英华[23]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联合地奥司明片应用于77 例混合痔术后,在术后肛门肿痛、出血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独口服地奥司明片。黄甫峰等[24]临床上将内痔生肌散油纱条外用于痔术后创面,该治疗方法能显著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促进创面的愈合。

4.3.3 塞药法

临床上塞药法通常认为是将栓剂塞入肛内,通过直肠粘膜吸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常用的马应龙痔疮栓,在治疗痔病时有明确的疗效。代述东等[25]运用麝熊消炎栓治疗Ⅰ度、Ⅱ度内痔出血180 例,可以很好的改善Ⅰ度、Ⅱ度内痔出血症状,总有效率达92.78%。何小波等[26]熊胆痔灵栓治疗内痔,治疗一个疗程后,熊胆痔灵栓可以很好的改善痔的症状和体征。

4.3.4 枯痔法

即以药物如枯痔散、灰皂散敷于Ⅱ、Ⅲ度能脱出肛外的内痔痔核表面,具有强腐蚀作用,能使痔核干枯坏死,达到痔核脱落痊愈的目的。此法目前己少采用。

4.4 其他疗法

4.4.1 针灸治疗

蒙杏广[27]治疗痔疮时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法,选穴双侧次髎、承山、束骨、长强、二白,临床疗效确切。

4.4.2 天灸法

天灸法的治疗基础是脏腑经络学说,高佩华[28]采用天灸法治疗内痔300 例,痊愈216 例,痊愈率达72%。

4.4.3 痔点挑治法

挑治痔点,挑断一些皮下纤维,放出一点血液,熊国华等[29]认为痔点挑治有止血、止痛的效果。采用痔点挑治法治疗Ⅰ~Ⅱ期内痔,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复方角菜酸酯栓塞肛治疗(P<0.05)。

5 西医治法

5.1 保守治疗

临床上公认的没有症状的痔病无需治疗,并且对于Ⅰ度、Ⅱ度等有症状内痔患者临床上保守治疗,通过各种药物以及物理疗法来减轻患者的症状。程飞[30]认为西药在痔病的治疗中有抗感染和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运用口服西药甲硝唑、维生素C 及维生素B2,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痔病,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静脉活性药物,通过改善血液的流动,从而起到缓解痔病出血水肿的作用。抗炎镇痛药对于改善减轻痔病疼痛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5.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适应人群是:①Ⅲ度、Ⅳ度内痔;②Ⅱ度内痔伴出血量多;③坏死性痔、嵌顿性痔、混合痔以;④外痔影响到患者生活者;⑤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临床上手术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痔的表现不同以及个体化治疗原则,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

5.2.1 外剥内扎术

是痔的传统术式,是将传统的内痔结扎法和外痔剥离法结合应用的术式。外剥内扎术临床疗效确切,但其术后易产生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进步,在传统外剥内扎术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术式。

5.2.2 痔上粘膜环切术(PPH)

PPH 术以肛垫下移学说作为治疗基础,在患者的脱垂内痔上方、近内痔上缘处切除其直肠下段肠壁黏膜与黏膜下层组织,并确保远、近端黏膜吻合,对脱垂的内痔、黏膜实施牵拉、上悬吊操作,消除脱垂情况。PPH 术相对比于传统的痔切除术,能降低术后肛门的肿痛、出血以及肛门狭窄的发生率。陈敬松[31]在临床上采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内痔50 例,相比于传统痔切除术能明显缩短手术、创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顾秀文[32]在临床上采用PPH 术治疗混合痔4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也提高了疗效,减少了手术以及伤口愈合时间。

5.2.3 痔疮自动套扎术(RPH)

又称肛垫上黏膜套扎法,根源于祖国医学中的结扎疗法,RPH 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术式。RPH 是使用自动套扎器套扎痔上黏膜,将肛垫上提,不仅能够改善痔疮脱垂的症状,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冯轩[33]在临床上采用RPH 术治疗Ⅱ、Ⅲ度内痔患者30 例,30 例全部痊愈,术后并发症出现率低,且随访患者后未发现后遗症。张春泽等[34]在临床上采用RPH 术治疗中重度内痔患者55 例,治愈54 例,随访半年,仅有1 例发生肛门狭窄。彭雅莉等[35]临床上采用RPH 术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60 例,对照组采取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且症状改善以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上述均证实RPH 术简便且安全,临床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低,可以大力的在临床上推广。

5.2.4 选择性痔上粘膜吻合术(TST)

TST 术是在PPH 术的提升肛垫、阻断血流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学“分段结扎”理论,采用特制开孔肛门镜选择性切除痔区的痔上黏膜,保留痔核间正常黏膜组织,进一步减小手术创伤。凌巧云等[36]在临床上对比TST 术与PPH 术在治疗混合痔的不同疗效,得出TST 术创伤更小,术中及术后的痛苦较PPH 术轻,治愈率更高。

5.2.5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该手术是临床治疗痔疮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方式,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将供应痔的动脉的高位准确以及选择性结扎。刘友和等[37]应用此手术加内痔围扎术治疗混合痔,结果表明,有效率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并且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水肿、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的外剥内扎术。

6 小结

痔病是大肠肛门的常见及多发病,近年来痔病因为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已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其中以混合痔的治疗难度最大。中医在对痔病的认识以及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西医对于痔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病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还是一个难点。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希望能深入中医对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研究,结合西医的解剖、生理、病因、病理,建立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病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外痔内痔熏洗
有“痔”不在年高,防痔不分老幼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内痔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消渴病痹证实施中药熏洗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扭伤、痔瘘、荨麻疹…… 中药熏洗疗法 在家也能进行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治痔疮,对症选药很重要
内痔一般如何进行诊断呢
经肛周彩超与经直肠内彩超对内痔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对比分析
治阴道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