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教师节:由民间到官方

2020-12-25 04:51郑学富
工会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教师节教育部国民党

◆文/郑学富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代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吕氏春秋·尊师》说“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教师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民间。国民政府规定的教师节是孔子诞辰日。建国后,又几经变化,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邰爽秋首提6月6日为教师节

民国时期的“教师节”先起源于民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邰爽秋倡导的。

邰爽秋(1897—1976),字石农,江苏东台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他出身于贫寒的书香门第。曾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1923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同年公派留美。入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24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2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1928年被民国政府任命为省立南京中学校长兼中央大学教授。1929年,邰爽秋倡议“庙产兴学运动”,提出“打倒僧阀,解放俗众,划拨庙产,创办教育”。但是,他的这个倡议遭到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戴季陶和名寺大庙住持们的反对,险遭暗杀。他不得不离开南京,经香港辗转到上海另就大厦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之职。邰爽秋与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曾经被称为“中国教育界四大怪杰”。

1930年,邰爽秋离开上海来到河南大学任教,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他目睹了农村、城镇经济的衰败。于是,他在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了以救国救民为宗旨的“民生本位教育”的主张。他认为发展民众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生活水平。1931年6月初,他联合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院长程其保、南京一中校长李清悚等人发起倡议,定每年的6月6日为教师节。倡议发出数日间,得到了南京、上海教育界数百人的响应。6月6日,邰爽秋联络南京、上海教育界人士260余人,在南京中央大学致知堂集会,举行第一个“教师节”庆祝仪式,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了“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修养”三项目标,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

《教师节宣言》发布以后,全国各地,闻风响应,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界因有“教师节”而欢欣鼓舞。1932年5月,南京教育界通过市教育局长向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要求,明令规定6月6日休假一天,遭到当时教育部拒绝,但允许教师自行组织纪念活动。于是各地教师每年就在6月6日这天,自发集会庆祝,并举办各种活动以示纪念。如南京、上海、杭州、长沙、开封、南昌、徐州、镇江等地,都有盛大的集会。在以后的几年当中,除上述各地继续举行教师节外,重庆、广州、香港等地,也相继举行了教师节庆祝大会。在举行庆祝的当天,各学校都放假或停课一天半天;各地报纸大都发行纪念特刊;有的书局还对教师购书给以特别廉价优待。一些教育专家、教师撰写文章在报章杂志上讨论这个问题。一些报刊也纷纷报道有关“教师节”的庆祝活动。(当时还有人谱曲作了《教师节歌》)。

在随后几年里,各地不少教师都联名向教育部呈请设立教师节,并通令全国举行庆祝,有的还向国民代表大会提议案,但都无果而终。

国民党政府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

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的“教师节”,缺乏政治力量的推动,发展异常艰难。郁达夫在教师节由民间转向官方的过程中起到了助推促进作用。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起曾先后在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等校任教。尽管在大学任教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郁达夫却对教师有着深切感受,他曾说:“教书是有识无产阶级最苦的职业”。1938年,郁达夫赴新加坡参加并领导当地华侨和文艺界的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月9日开始主编《星洲日报》早版的《晨星》副刊和晚版的《繁星》副刊。次年5月27日,他在《晨星》上发表《教师待遇改善问题》一文,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教师待遇之改善而呼吁。郁达夫的建议和设想,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1938年8月8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正式决定把孔子诞辰日8月27日定为教师节,提出了“以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合师生情感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的宗旨。另外还颁发《先师孔子诞辰与教师节合并纪念秩序单》,将教师节庆祝活动仪式化。“八·二七”教师节是中国政府法定的第一个教师节。

1939年庆祝教师节活动之际,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发表了《教师节致各校导师书》。当时未沦陷的省、市、县,都按照重庆国民党政府的要求举行了纪念活动,或召开纪念大会,推行识字运动。抗战期间,不少地方借“八·二七”教师节举行“献金”活动,有力地支援了全民抗日活动。我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也举办了各种庆祝“八·二七”教师节的活动。1947年8月27日上午,蒋介石亲自在朝天宫主持了祀孔及教师节纪念仪式,会上国民党元老吴稚晖、张继讲述了孔子言行及孔子的学术思想。下午,又分别在玄武湖、励志社礼堂举行了尊师游艺大会。这一天,其他一些省市也举行了有关纪念活动。中华邮政专门发行了“教师节纪念邮票”。该邮票全套四枚,图案分别为孔子头像、杏坛、至圣墓和大成殿,分印四种面值,一是伍佰圆,孔子头像;二是捌佰圆,孔子授徒讲学遗址杏坛;三是壹仟贰佰伍拾圆,孔子墓,墓前石碑原刊“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四是壹仟捌佰圆,孔庙殿宇大成殿。其中,第1枚孔子像邮票尤其受到邮政部门官员的重视。这套邮票可以算是第一套教师节题材的邮票了。

1948年,解放战争向有利于人民军队的方面转变,人民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各大城市的学潮运动风起云涌。是年7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当年教师节的纪念办法,要求各省市“约集教师举行座谈会,讨论有关疏导当前学生运动及防止职业学生操纵学潮各项问题”,防止“学潮”成了教师节的主要内容。这是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次纪念教师节。后来,经历数及考纪专家将孔子诞辰换算为阳历应为9月28日,1952年,由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提请“总统”明令:孔子诞辰及教师节改为9 月28日。至今,台湾地区仍以9月28日为教师节。

9月10日教师节的设立

1985年9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两万多名师生庆祝第一个教师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和全国教育工会主席吴玉章发表书面讲话,宣布废除国民党时代的“八·二七”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无法体现教师节的自身特点,全国大多数人只知道五一劳动节,而不知道“五·一”教师节。“文革”期间,教师被贬为“臭老九”,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阶级斗争对象,社会缺乏尊师重教的氛围,一些“白卷英雄”反而受到追捧。“五·一”教师节逐渐被人淡忘,直到销声匿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界得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国上下尊重知识、重视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日益受到社会尊敬。1981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与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代表座谈。他说,把两亿多青少年教育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全社会有责任,教师特别有责任。教育工会从自己的特点出发,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放到首要地位,这个提法很对,这也是教育工会的光荣传统。他强调指出,教师的心灵美主要应该是热爱学生。学生要尊师,全社会也要尊师。在座谈会上,全国教育工会主席方明和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一起向习仲勋提出建立教师节的事。习仲勋询问了建国前教师节的情况,并建议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起来写报告请示中央。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送中央宣传部。1984年10月,万里、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1984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从此,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有了自己的正式节日。

猜你喜欢
教师节教育部国民党
叮咚,你的教师节攻略到了
今天是教师节
教师节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快过关了
又是一年教师节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