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同行是冤家”

2020-12-25 04:51张刃
工会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冤家祥和毛线

◆文/张刃

社会生活中,“同行是冤家”的说法广为人知,某种条件下,同行之间甚至形同水火,斗得你死我活。但是,同行竞争不是简单的斗气、斗勇,更要斗智、斗优,试看早年商战一例。

1932年,天津出现了一家东亚毛呢纺织公司。取名“东亚”,体现了创办人宋棐卿不仅要占领国内市场,而且要把产品推销到国门之外的雄心。

东亚生产的毛线以两羊抵角为商标,名曰“抵羊牌”,暗含“抵制洋货”之意。当时,正值日寇继“九一八事变”后加快侵华步骤,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举国上下抗日情绪高涨,各界纷纷抵制日货。作为民族工商业者,宋棐卿当然愿以能体现国人志气的招牌,为自己的事业开拓前景。“抵羊”二字一语双关,既迎合民众心理,又不影响国际贸易。因此,以“国人资本,国人制造”为号召的“抵羊牌”毛线一经问世,便备受各界青睐,各地商号纷纷订货,东亚开业当年生产的10万磅毛线很快销售一空。

招牌响亮,固然可以诱发消费欲望,但归根结底,产品的质量才是产销持续、企业发展的根本。东亚最初生产的毛线线条不均,色泽暗淡,销售一段时间后便开始滞销。为解困境,宋棐卿双管齐下,一方面购进编织机,将积压毛线织成毛衣毛裤,利用各种渠道推销,以尽快清理库存,盘活资金;另一方面重金聘请技术人员,对毛线原料、染色、水质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科学检测,以改进产品质量。发现国产羊毛质量不稳,断然转向澳洲进口,有效提高了“抵羊牌”毛线的质量,个别型号甚至超过了进口名牌产品。

迎合民心的商标,稳定可靠的质量,使“抵羊牌”毛线迅速打开市场,不仅平、津、沪、宁等沿海商埠有了经理处,而且全国城镇代销处达650余家。1935年,“抵羊牌”毛线的销售量已是开业当年的12倍,成为妇孺皆知的名牌产品。

国产毛线有利可图,自然有人投资。1934年,天津又出现了一家祥和毛纺厂,其经理袁绍周曾留美专攻纺织技术,祥和生产的“飞艇”牌毛线质量上乘,颇具竞争力,一度挤占了东亚的市场。祥和还高价收买了东亚的部分骨干,陷东亚于被动。于是,东亚与祥和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商战。

东亚先以砸价甩货、买一送一的倾销手段争夺市场,继而利用商会势力,控制毛线经销商,堵截祥和产品销路。针对祥和的釜底抽薪,东亚以牙还牙,用高薪“挖来”祥和的得力推销员,同时以每月扣除职工工资一部分代存,年终加倍发还,中途辞职者没收的办法,控制职工外流。东亚还生产了一种质次价廉的“高射炮”牌毛线,大批投放市场,以“高射炮打飞艇”的宣传在舆论上压制祥和。面对东亚的“狂轰滥炸”,祥和节节败退,一年后终于俯首称臣,摘掉招牌并入东亚,袁绍周也成了宋棐卿的手下。

东亚与祥和的商战自有当年商界尔虞我诈的成分,但宋棐卿苦心设计商标、刻意追求质量,注重技术人才的经营术,不失为成功之道。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冤家”斗狠,按说不宜“短兵相接”,但综观许多城市的商业布局,往往可见经营同类商品(服务)的店家“扎堆儿”比邻而居,对峙而立。譬如,早年间天津卖估衣的都集中在大胡同,河北大街则汇聚了竹藤木器店,北门里是金店的聚集地,三条石大街又布满了铸铁锻铁机器店铺;北京更有猪市、米市、珠宝市、骡马市、果子巷等商业聚集地。今虽不存,地名犹在。

明明是“冤家”,偏偏要“扎堆儿”,正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其实,个中蕴含着商家的经营之道。再以两家专做鞋帽生意的老字号——同陞和与盛锡福之间几十年的竞争为例。

同陞和与盛锡福都发迹于上世纪初的天津,创业伊始都是小本生意,彼此尚无激烈竞争。待各自崭露头角,特别是盛锡福在天津著名商圈渤海大楼下开设了前店后厂的门市后,远在老城东北角的同陞和感到了竞争压力,于是主动出击,迅速租下了距盛锡福不过数百米,地势更优越、面积更大的惠中饭店底层开设了自己的门面,并且以砸价甩卖方式与盛锡福“打擂”。1933年,同陞和到北京东安市场开设分号,一时在王府井鞋帽业独占鳌头。盛锡福不甘落后,追踪而至,1937年也在王府井开了分店,与同陞和“分庭抗礼”。1938年,天津同陞和老店附近一家货栈歇业,同陞和不容盛锡福接手比肩竞争,便抢先买下,开了个五和线店,不让盛锡福“插足”。

同陞和与盛锡福“摽着”经营,并非“斗气”。双方斗的既是财力、规模,更是商品质量、花色品种、服务水平,争的是顾客、市场。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恃强凌弱就能分出胜负的。除了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关乎信誉的细节上恪守承诺,努力完善外,更在各自的特色服务上下功夫。譬如,同陞和关注“时尚”,花色品种时有创新;盛锡福则注重“华贵”,肯在高档、精细上做文章。同陞和制帽讲究,做鞋也“新潮”,迄今盛行不衰的礼服呢便鞋,就是同陞和的首创;盛锡福则于经营鞋帽的同时,兼营百货及化妆品,并附设储蓄部,既方便了顾客又盘活了资金。双方甚至还有“合作”,那是为了抵制日货,体现国人气节。

同陞和与盛锡福的竞争说明,“冤家”固然是对头,但不是“仇人”;同行可以争高下,但未必不容他人生存。况且,中国商人历来有“和气生财”的传统,讲究“中庸之道”,不擅剑拔弩张,“和气”不仅是对顾客,“中庸”也可对“冤家”。在这个意义上,同行未必都是冤家。

如此说来,再看商业同行“扎堆儿”,那也是竞争的需要。对消费者而言,这样的“冤家”聚集反而是好事——不同需求的顾客知道应该到哪里去选购自己需要的商品,而且可以就近“货比三家”。时至今日,许多城市还有同行集中的服装街、电器街、食品街、文物街等特色商业区,可谓历史遗风,更是商家的现实选择。

猜你喜欢
冤家祥和毛线
暖心的毛线球
毛线绕呀绕
盛世祥和
你懂毛线的快乐
毛线大改造
我的同桌冤家
生态紫砂,祥和万年——浅析“祥和”紫砂壶的艺术之美
原来冤家真的路窄
万物祥和
祥和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