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分析

2020-12-26 14:33胡萌席晓平杨海平
癌症进展 2020年13期
关键词:粒细胞骨髓白血病

胡萌,席晓平,杨海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河南 洛阳47100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以出血和血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占急性髓性白血病的13.6%[1]。诱导细胞分化是临床治疗APL的主要策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通过抑制APL细胞特异性分化,短期疗效明显,完全缓解率高达90%[2],但接受ATRA治疗的APL患者复发率较高,已成为APL患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亚砷酸可诱导APL细胞凋亡并减少ATRA细胞产生耐药性,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复发及难治性APL的治疗,降低复发率。为提高APL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探讨ATRA联合亚砷酸在APL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APL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至2018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L初诊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4]中关于APL的诊断标准;均完善了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测;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内科疾病;合并其他系统肿瘤;对治疗药物过敏;治疗期间因化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02例APL患者,其中男37例,女65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为(46.24±3.28)岁;高危(白细胞>10×109/L)28例,低危(白细胞≤10×109/L)74例。

1.2 治疗方法

诱导治疗:ATRA分两次口服,每天20 mg/m2;亚砷酸0.16 mg/kg,静脉滴注,直至血液学完全缓解。巩固治疗:巩固化疗2~3个疗程。维持治疗:ATRA、亚砷酸和柔红霉素为主的化疗交替进行,3个月为1个周期,共8个周期。治疗期间同时予以保肝、护胃、止呕止吐等支持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诱导治疗后或巩固治疗前,评估患者的近期疗效,包括骨髓形态、染色体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PML)-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α,RARα)基因融合基因表达情况;通过骨髓穿刺评估临床疗效[5]: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无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的症状和体征,或无髓外白血病浸润;生活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红蛋白≥100 g/L(男),或≥90 g/L(女性及儿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绝对值≥100×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分类原始细胞不超过5%,亦不能见到形态学上明显的白血病细胞。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骨髓中原始细胞>5%且≤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完全缓解标准。未缓解(non-remission,NR),临床、血常规及骨髓象3项均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标准,骨髓白血病细胞>20%,包括治疗无效者。记录患CR时间、早期死亡情况。

对所有患者采用门诊复诊、电话随访,随访日期截止至患者死亡或2020年3月31日,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死亡、复发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指自诊断至随访截止日期为止;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指自诊断至第一次事件或随访截止期;记录OS率、EFS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102例初治APL患者经ATRA和亚砷酸双诱导结合化疗后,CR率为94.12%(96//102),达CR中位时间为(26.38±3.58)天,PML-RARα融合基因转阴率为95.54%,3个疗程巩固治疗后,PML-RARα基因转阴率为100%。诱导治疗期间死亡4例,其中颅内出血3例,呼吸衰竭1例。

2.2 远期疗效

102例患者,随访1年复发2例,随访2年复发6例,截止2020年3月,OS率为95.09%,EFS率为87.25%。

2.3 不良反应情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总发生率为10.20%(10/98);ATRA综合征发生率为11.22%(11/98),表现为不同程度发热、气促、胸膜渗出,给予减少维甲酸剂量,同时使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治疗,联合吸氧、利尿等对症处理,11例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心肌损害发生率为9.18%(9/98),给予适当补充钾镁离子及营养心肌治疗;肝功能异常发生率4.08%(4/98),临床中监测肝功能指标,转氨酶超过正常值3倍,暂停亚砷酸治疗;头痛6.12%(6/98),关节酸痛5.10%(5/98);皮疹3.06%(3/98);恶心、呕吐等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8%(14/98),重症给予对症干预治疗。

3 讨论

APL患者以(t12;17)(q22;q12)易位为特征,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PML-RARα是APL发病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基础,可通过抑制转录的方式导致白细胞成熟障碍分化阻滞,影响髓系分化、增殖、凋亡及DNA复制和修复,最终导致APL的发生[6]。PML-RARα的降解是APL治疗的关键。

ATRA作用于PML-RARα融合基因的RARα部分,恢复野生型RAR和PML基因功能,诱导早幼粒细胞向粒细胞分化成熟,减少凝血物质的释放,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率达到96.4%,但高危患者早期病死率及复发率较高,在诱导期更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同时长期单独应用ATRA存在缓解维持时间短、导致耐药问题,对于ATRA耐药的APL患者应考虑使用其他药物。

亚砷酸可加速维甲酸与其受体融合,通过下调APL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降解肿瘤蛋白诱导疾病缓解,被推荐为APL的一线治疗药物。砷剂在APL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性,治疗阶段血砷浓度均可维持在有效范围,且价格便宜,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8]。

与ATRA或亚砷单用相比,ATRA联合亚砷酸彻底改变了APL的治疗方法,对于清除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克隆存在协同作用,从而使缓解更迅速,PML-RARα转录水平更低,提高了临床疗效。预计将有80%~90%的患者通过ATRA、亚砷酸和(或)化疗联合治疗达到治愈[9]。ATRA联合亚砷酸维持治疗对低中危组APL患者是有益的,可降低复发风险,显著提高无复发生存率,同时降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10]。吴雅雪等[11]采用亚砷酸、ATRA联合小剂量蒽环类药物诱导治疗初诊APL患者,结果显示,PML-RARα基因转阴率为88.9%,2年总生存率为98.4%,无进展生存率为94.5%,复发率为4.5%,骨髓抑制、输血依赖、感染风险等均较低。王卓等[12]采用ATRA联合亚砷酸治疗儿童APL初治患者,总CR率为98.0%,9年EFS率为(96.0±3.0)%,OS率为(97.7±2.2)%。苏伊拉等[13]采用亚砷酸联合ATRA治疗初治低中危成年APL患者,结果显示,患者达到CR的速度更快,PML-RARα转阴率较高,新鲜冷冻血浆输注量及血小板输注量减少,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102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早期死亡率为3.93%。早期死亡也是目前制约APL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最主要障碍,老年和年轻患者的早期死亡率分别为23.74和11.85%,出血是老年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和分化综合征[14]。研究显示,年龄>52岁、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10×109/L、乳酸脱氢酶水平>500 U/L是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重视,如治疗期间加强感染的预防及控制[14]。分化综合征是ATRA治疗APL过程中对生命有潜在威胁的并发症,过度的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细胞浸润及蛋白酶的分泌在分化综合征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是APL患者严重出血的重要原因。临床治疗期间严密评估、监测与随访,早期识别和处理并发症,针对高危因素人群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维持高EFS率和OS率,减少患者的支出和提高生活质量是APL治疗目的。Chen等[15]从中国医疗保健系统的角度分析,首次系统评价亚砷酸联合ATRA治疗初诊APL患者的长期经济影响,结果显示,与ATRA+化疗方案策略相比,亚砷酸+ATRA方案对出诊APL的患者具有成本效益。

猜你喜欢
粒细胞骨髓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赞美骨髓
裸露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