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要点心得体会

2020-12-26 23:37李锐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
关键词:脑外伤颅脑血肿

李锐恒

(武警陕西总队医院重症医学科,陕西 西安)

0 引言

颅脑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针对急诊脑外伤患者现有医疗措施难以进行彻底治疗,但在患者出现脑外伤早期对其进行积极救治,优化临床急救实施流程,确保在早期给予患者及时、有效救治,降低患者继发性颅脑损害发生,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效果提升[1]。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对脑外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来说有积极意义,本文在此对我院急诊科既往救治的57例脑外伤患者救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脑外伤患者临床急诊救治相关内容要点,概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原武警工程大学医院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救治的57例脑外伤患者救治经过,排除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不愿意配合本研究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为41.23岁;患者脑外伤发生原因包括交通事故23例、重物击打12例、砸伤9例、坠落6例、其他7例。57例患者脑外伤主要类型为颅脑骨折、颅内血肿、脑挫伤等,可同时合并两种以上脑外伤类型,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结果为16例患者评分介于3-8分之间,31例患者GCS评分在9-12分之间。

1.2 方法

1.2.1 院前急救

(1)接诊:电话接诊时便需要大致询问患者情况,包括地址、联系方式、伤员情况等,合理安排救护车及相关人员,并准备好急救药物、医疗物品及一些急救设备等,在最短时间内出诊。到达现场后首先排除安全隐患,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让患者尽可能冷静下来,询问患者是否能够详细清楚的描述事件情况。

(2)现场急救处理:医务人员达到现场后要立即开展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将围观人群驱散,提醒周围保持安静,并争取到患者、家属的配合,保持呼吸道畅通,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要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若患者穿刺困难,需要将静脉切开,置管补液,结合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控制输液速度。若患者有出血或骨折情况应先进行止血、固定、包扎处理。若患者出现有呼吸骤停或心跳骤停,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心肺复苏,同时予以吸氧[2]。

(3)转运:在转运之前需要认真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给予心电监护,将气管插管的位置固定好,确保各个通道通畅。在搬运患者时需要将其头部固定好,搬运时动作要轻柔且平稳,转运时选择平卧位,头尾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在转运过程中尽量匀速和平稳,减少颠簸,医务人员主要注意时刻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一旦有异常要立即处理。并通过救护车上的通讯设备联系医院急救中心做好接诊准备,向其汇报患者的病情,准备好急救药品和仪器[3]。

1.2.2 入院救治

(1)密切观察:入院后应对患者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和判断,观察患者瞳孔大小、昏迷情况、意识情况等,并进一步检查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功能等情况,检查患者伤口出血,并仔细检查是否还存在有其他损伤,活动四肢判断其灵活度,依照病情缓急程度对抢救顺序进行科学安排。

(2)及时处理:建立静脉通道,一般需要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予以高压氧治疗,并对患者存在的合并上进行及时处理。然后对患者基本情况处理完成后完善相关检查,进行头颅CT,观察患者脑部出血发生情况及脑部损伤情况,若需要手术治疗应明确手术部位及治疗方案。

(3)术后要点:针对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还需要加强监护,观察患者术后第一天敷料浸湿情况,并嘱护理人员加强护理,降低患者术后压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4]。

本次研究中选择的57例患者中有23例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对其予以补充血容量、抗血管痉挛、扩张血管等治疗,另外34例患者采取大骨瓣减压术及血肿清除术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抗炎、对症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抢救后对其抢救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抢救后一个月时间内患者神志清醒、精神状态与正常无异,头部疼痛症状显著缓解,未出现其他重大疾病,即为显效;抢救后2-3个月时间内,患者头部疼痛症状减轻,神志、精神等较好,即为有效;抢救治疗后6个月时间内,患者依旧昏迷,即为无效;抢救过程中或后续救治中死亡,即为死亡。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所占比例。

2 结果

57例患者均在发生脑外伤1小时内进行急诊救治,最终抢救后显效患者23例、有效患者的28例、无效患者4例、死亡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89.47%。2例死亡患者中,1例为交通事故患者,在到达现场后发现患者失去生命体征,抢救无效;另外1例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疝,导致脑干功能衰竭,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脑外伤类型主要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其中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是脑震荡,患者在受伤后可出现意识丧失,继发性脑损伤则多为脑水肿、血肿、硬膜外出血等,可能会造成患者颅内压升高,从而出现脑疝,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5]。针对脑外伤患者,临床在救治上主张早诊断、早治疗,这对于患者预后恢复和生存质量来说有积极意义。

脑部是人类重要系统,一旦其发生损伤需要及时进行救治,救治时间越早或科学合理的救治患者预后恢复效果越好。对于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结合患者不同情况予以针对性救治,对于存在有外伤性脑梗死情况患者主要予以消除脑水肿、改善血管痉挛、降低颅内压、抗凝药物治疗等方法,保护患者脑细胞;对于存在有颅内压升高患者,在入院后尽早未患者实施骨瓣减压术,并将颅脑中血肿尽快清除;对于存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可借助腰穿操作释放血性脑脊液,避免患者发生血管痉挛[6]。

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后,应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如有需要进行手术则在术前应借助CT等检查明确患者病灶范围,确定好手术治疗方案,术中操作要注意无菌,避免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手术中应彻底清除脑白质、受损脑灰质等,如果未清除干净则患者术后很容易发生癫痫。在针对一些重要脑功能区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造成患者神经发生损伤。术后针对术区需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术后形成血肿[7]。手术完成后为了确保患者术后得到良好恢复,在防治引流管上要保证稳妥,使得血性脑脊液可以及时有效引流出。术后应注意对患者敷料浸湿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尤其是术后第一天要注意确保患者敷料外层干燥,如果发现敷料被浸湿,要尽早更换。手术后两天,可以拔出硬脑膜外引流管,且术后3-4天拔出脑室内引流管,目的是为了避免发生颅内感染,同时嘱咐护理人员加强患者护理干预,通过高效优质护理降低患者术后压疮、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及交通方式的改变,脑外伤发生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脑外伤患者死亡率较高,对患者进行早期抢救治疗对提升患者存活率及改善预后恢复来说有重要意义。通常患者在发生脑外伤后都伴有昏迷情况,还有一些患者同时合并有呕吐、头痛情况,或发生意识不清,这均是脑外伤常见合并症。对于脑外伤患者做好院前急救治疗十分重要,医生在抢救中要做到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迅速判断,及时对出血进行处理后尽早转运到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8-11]。入院后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是进行保守治疗,还是进行手术治疗。本文在此为了总结脑外伤患者临床急诊救治相关内容要点,对我院既往救治57例脑外伤患者救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均在发生脑外伤1小时内进行急诊救治,最终抢救后显效患者23例、有效患者的28例、无效患者4例、死亡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89.47%。

总而言之,针对脑外伤患者予以及时、科学、合理急诊救治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对于患者治疗后预后恢复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脑外伤颅脑血肿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